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194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8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包括:机舱、一对舱盖、多个移动机构、起降机构以及定位机构,一对舱盖滑动安装在机舱顶部,多个移动机构一一对应安装在机舱底端四角处,起降机构以及定位机构均安装在机舱内部,定位机构位于起降机构上方。通过设计带有机舱、一对舱盖、多个移动机构、起降机构以及定位机构的无人机起降装置,结构简单,提高巡检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使得无人机能够应用在油气行业。多个移动机构的设置,使得无人机起降装置移动方便,一对舱盖滑动安装在机舱顶部,使得无人机起降装置密闭性好、能避雨水。起降机构的设置,便于无人机起飞以及降落。定位机构的设置,便于对无人机进行归中运动,将无人机推至起降台中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


技术介绍

1、为了保证油气管道安全,需要定期进行巡检。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效率低、耗时长,无人机具有飞行速度快的特点,使用无人机代替人工巡检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尤其是在对山区管道进行巡检时,这一优点更为明显。无人机起降装置是阻碍无人机在油气行业大量使用的原因之一,油气行业对无人机起降装置的需求有:起降定位精准、移动便捷、避雨性能强、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目前,市场上鲜有无人机起降装置能同时满足以上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包括:机舱、一对舱盖、多个移动机构、起降机构以及定位机构,一对所述舱盖滑动安装在所述机舱顶部,多个所述移动机构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机舱底端四角处,所述起降机构以及所述定位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机舱内部,所述定位机构位于所述起降机构上方。

3、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带有机舱、一对舱盖、多个移动机构、起降机构以及定位机构的无人机起降装置,结构简单,提高巡检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使得无人机能够应用在油气行业。多个移动机构的设置,使得无人机起降装置移动方便,一对舱盖滑动安装在机舱顶部,使得无人机起降装置密闭性好、能避雨水。起降机构的设置,便于无人机起飞以及降落。定位机构的设置,便于对无人机进行归中运动,将无人机推至起降台中央。

4、进一步地,所述机舱包括:机舱本体、支撑框架以及导向机构,所述机舱本体为顶部开口结构,所述支撑框架安装在所述机舱本体的中部内壁上,所述导向机构安装在所述机舱本体顶部,一对所述舱盖通过所述导向机构滑动安装在所述机舱顶部;所述机舱本体中设有电箱,所述电箱中设有电路板和上位机,所述电路板连接有电源,所述电路板分别与舱盖、起降机构以及定位机构连接,所述上位机分别与舱盖、起降机构以及定位机构连接。

5、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撑框架用于支撑起降台,防止起降台晃动,提高无人机起降装置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导向机构的设置,便于舱盖滑动安装在机舱顶部。电路板通过接入外部电源为齿轮电机、推杆电机和定位电机供电,上位机用于控制齿轮电机、推杆电机和定位电机动作。

6、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一对导轨支撑板、一对导轨以及一对导杆,所述导轨支撑板为板体,一对所述导轨支撑板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机舱本体的顶部两侧,所述导轨为内凹形条状结构,一对所述导轨一一对应安装在一对所述导轨支撑板上,所述导杆为两端截面比中部截面大的圆杆,一对所述导杆一一对应安装在一对所述导轨上。

7、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带有导轨支撑板、导轨以及导杆的导向机构,便于舱盖滑动安装在机舱顶部,结构简单。

8、进一步地,所述舱盖包括:舱盖本体、一对导杆固定器以及第一驱动机构,一对所述导杆固定器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舱盖本体的两侧,所述导杆固定器的中部设有与导杆的中部适配的第一圆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舱盖本体以及所述机舱连接。

9、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导杆固定器的设置,便于与导杆适配滑动连接。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舱盖滑动,便于舱盖的开合。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齿条、齿轮、齿轮电机以及齿轮电机支撑板,所述齿条安装在所述舱盖本体的中部,所述齿轮电机支撑板安装在所述机舱的顶部另外两侧,所述齿轮电机安装在所述齿轮电机支撑板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轮电机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舱盖的运动方式为“齿轮齿条啮合滚动+导杆导向”。舱盖由齿轮电机驱动沿导杆向两侧打开,齿轮电机反向运动使舱盖本体沿导杆相向运动至完全闭合。

12、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垫板、支杆、移动齿轮、外圈以及车轮,所述垫板与所述机舱底端连接,所述垫板上设有第二圆孔,所述支杆为底部设有实心圆盘的圆柱结构,所述支杆的实心圆盘上设有缺口,所述支杆的顶部安装在第二圆孔中,所述移动齿轮安装在所述支杆的中部,所述外圈的顶部安装在所述支杆的顶部,所述外圈的底部为圆环结构,所述外圈的圆环结构安装在所述支杆的实心圆盘上,所述车轮安装在所述外圈的底部,所述车轮位于实心圆盘的缺口处。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福马轮结构的移动机构,便于移动机构的升降调节,便于无人机起降装置适应不同地势。

14、进一步地,所述起降机构包括:起降台以及第二驱动机构,起降台包括:二维码、上平板、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下平板以及多个平板支杆,所述二维码安装在所述上平板上,所述上平板通过多个所述平板支杆与所述下平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机舱以及所述下平板连接。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二维码在起降台上表面,无人机根据二维码的位置降落到起降台上,定位精准。起降台的设置,便于无人机的升降以及起飞。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四个电推杆、四个推杆电机以及四个推杆垫片,四个所述推杆垫片安装在所述机舱底部,四个所述推杆电机以及四个所述电推杆均一一对应安装在四个所述推杆垫片上,四个所述推杆电机一一对应与四个所述电推杆连接,四个所述推杆电机一一对应与所述下平板底部的四角连接。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推杆电机驱动起降台上下运动,起降机构的运动方式为“电推杆推动”。推杆电机推动起降台沿电推杆升至舱盖本体上部。推杆电机反向运动使搭载无人机的起降台沿电推杆下降至停靠在支撑框架上。

18、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两对定位条、两对转向支撑条、两对定位块、两对定位垫板以及两对第三驱动机构,两对所述定位垫板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起降机构的四边位置,两对所述定位块一一对应滑动安装在两对所述定位垫板上,两对所述定位条安装在所述起降机构的上方,两对转向支撑条的一端一一对应与两对所述定位块连接,两对转向支撑条的另一端一一对应与两对所述定位条连接,两对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一一对应与两对所述定位块连接。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三驱动机构带动定位条进行归中或者分散运动。无人机降落在起降台上,定位条将其推至中央。便于无人机的位置规整,提高自动化。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正反牙丝杠以及定位电机,所述定位电机安装在所述定位垫板上,所述定位块上设有第三圆孔,所述正反牙丝杠的两端一一对应与所述定位电机以及所述定位块的第三圆孔连接,所述转向支撑条为z形结构,所述定位条为矩形长条结构,所述定位块底部设有燕尾凹槽,所述定位块通过燕尾凹槽滑动安装在所述定位垫板上。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位机构的定位电机驱动正反牙丝杠带动定位条进行归中或者分散运动。无人机降落在起降台上,定位条将其推至中央。定位机构的运动方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舱(1)、一对舱盖(2)、多个移动机构(3)、起降机构(4)以及定位机构(5),一对所述舱盖(2)滑动安装在所述机舱(1)顶部,多个所述移动机构(3)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机舱(1)底端四角处,所述起降机构(4)以及所述定位机构(5)均安装在所述机舱(1)内部,所述定位机构(5)位于所述起降机构(4)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包括:机舱本体(11)、支撑框架(12)以及导向机构,所述机舱本体(11)为顶部开口结构,所述支撑框架(12)安装在所述机舱本体(11)的中部内壁上,所述导向机构安装在所述机舱本体(11)顶部,一对所述舱盖(2)通过所述导向机构滑动安装在所述机舱(1)顶部;所述机舱本体(11)中设有电箱,所述电箱中设有电路板和上位机,所述电路板连接有电源,所述电路板分别与舱盖(2)、起降机构(4)以及定位机构(5)连接,所述上位机分别与舱盖(2)、起降机构(4)以及定位机构(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一对导轨支撑板(13)、一对导轨(14)以及一对导杆(15),所述导轨支撑板(13)为板体,一对所述导轨支撑板(13)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机舱本体(11)的顶部两侧,所述导轨(14)为内凹形条状结构,一对所述导轨(14)一一对应安装在一对所述导轨支撑板(13)上,所述导杆(15)为两端截面比中部截面大的圆杆,一对所述导杆(15)一一对应安装在一对所述导轨(1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2)包括:舱盖本体(21)、一对导杆固定器(22)以及第一驱动机构,一对所述导杆固定器(22)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舱盖本体(21)的两侧,所述导杆固定器(22)的中部设有与导杆(15)的中部适配的第一圆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舱盖本体(21)以及所述机舱(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齿条(23)、齿轮(24)、齿轮电机(25)以及齿轮电机支撑板(26),所述齿条(23)安装在所述舱盖本体(21)的中部,所述齿轮电机支撑板(26)安装在所述机舱(1)的顶部另外两侧,所述齿轮电机(25)安装在所述齿轮电机支撑板(26)上,所述齿轮(24)与所述齿轮电机(25)连接,所述齿条(23)与所述齿轮(24)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垫板(31)、支杆(32)、移动齿轮(33)、外圈(34)以及车轮(35),所述垫板(31)与所述机舱(1)底端连接,所述垫板(31)上设有第二圆孔,所述支杆(32)为底部设有实心圆盘的圆柱结构,所述支杆(32)的实心圆盘上设有缺口,所述支杆(32)的顶部安装在第二圆孔中,所述移动齿轮(33)安装在所述支杆(32)的中部,所述外圈(34)的顶部安装在所述支杆(32)的顶部,所述外圈(34)的底部为圆环结构,所述外圈(34)的圆环结构安装在所述支杆(32)的实心圆盘上,所述车轮(35)安装在所述外圈(34)的底部,所述车轮(35)位于实心圆盘的缺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降机构(4)包括:起降台(41)以及第二驱动机构,起降台包括:二维码(411)、上平板(412)、放置在支撑框架(12)上的下平板(413)以及多个平板支杆(414),所述二维码(411)安装在所述上平板(412)上,所述上平板(412)通过多个所述平板支杆(414)与所述下平板(413)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机舱(1)以及所述下平板(41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四个电推杆(42)、四个推杆电机(43)以及四个推杆垫片(44),四个所述推杆垫片(44)安装在所述机舱(1)底部,四个所述推杆电机(43)以及四个所述电推杆(42)均一一对应安装在四个所述推杆垫片(44)上,四个所述推杆电机(43)一一对应与四个所述电推杆(42)连接,四个所述推杆电机(43)一一对应与所述下平板(413)底部的四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5)包括:两对定位条(51)、两对转向支撑条(52)、两对定位块(53)、两对定位垫板(54)以及两对第三驱动机构,两对所述定位垫板(54)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起降机构(4)的四边位置,两对所述定位块(53)一一对应滑动安装在两对所述定位垫板(54)上,两对所述定位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舱(1)、一对舱盖(2)、多个移动机构(3)、起降机构(4)以及定位机构(5),一对所述舱盖(2)滑动安装在所述机舱(1)顶部,多个所述移动机构(3)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机舱(1)底端四角处,所述起降机构(4)以及所述定位机构(5)均安装在所述机舱(1)内部,所述定位机构(5)位于所述起降机构(4)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包括:机舱本体(11)、支撑框架(12)以及导向机构,所述机舱本体(11)为顶部开口结构,所述支撑框架(12)安装在所述机舱本体(11)的中部内壁上,所述导向机构安装在所述机舱本体(11)顶部,一对所述舱盖(2)通过所述导向机构滑动安装在所述机舱(1)顶部;所述机舱本体(11)中设有电箱,所述电箱中设有电路板和上位机,所述电路板连接有电源,所述电路板分别与舱盖(2)、起降机构(4)以及定位机构(5)连接,所述上位机分别与舱盖(2)、起降机构(4)以及定位机构(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一对导轨支撑板(13)、一对导轨(14)以及一对导杆(15),所述导轨支撑板(13)为板体,一对所述导轨支撑板(13)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机舱本体(11)的顶部两侧,所述导轨(14)为内凹形条状结构,一对所述导轨(14)一一对应安装在一对所述导轨支撑板(13)上,所述导杆(15)为两端截面比中部截面大的圆杆,一对所述导杆(15)一一对应安装在一对所述导轨(1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2)包括:舱盖本体(21)、一对导杆固定器(22)以及第一驱动机构,一对所述导杆固定器(22)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舱盖本体(21)的两侧,所述导杆固定器(22)的中部设有与导杆(15)的中部适配的第一圆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舱盖本体(21)以及所述机舱(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齿条(23)、齿轮(24)、齿轮电机(25)以及齿轮电机支撑板(26),所述齿条(23)安装在所述舱盖本体(21)的中部,所述齿轮电机支撑板(26)安装在所述机舱(1)的顶部另外两侧,所述齿轮电机(25)安装在所述齿轮电机支撑板(26)上,所述齿轮(24)与所述齿轮电机(25)连接,所述齿条(23)与所述齿轮(24)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垫板(31)、支杆(32)、移动齿轮(33)、外圈(34)以及车轮(35),所述垫板(31)与所述机舱(1)底端连接,所述垫板(3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焕田明亮杨璟辰刘洋赖帝丞吴杰赵俊丞陶俊杰俞嘉璟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