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及其生产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1887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及其生产方法,包括炼钢、连铸、热轧、退火、酸洗和冷轧,其特征在于,按电炉或炉料熔化炉+转炉+真空炉+精炼炉+连铸的流程准备,通过在真空炉内完成加钛前的深脱氧,降低钢坯夹杂风险,在真空炉内进行深脱氧,抽气,在真空下进行真空冶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优化了炼钢工艺及钢种成分设计,优化了真空炉工艺及管控出钢A1含量,通过确保炼钢加Ti前,已完成深脱氧效果,避免Ti发生氧化发应以降低钢坯夹杂风险。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通过管控过热度、浇注速度、弱冷模式,克服了连铸过程中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容易出现结瘤、漏钢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冶炼,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1、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通过nb,cu,al,ti元素的析出强化作用,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硬度,由于这一类马氏体不锈钢的碳含量较低,又含有较高的耐蚀合金,因此具有非常良好的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

2、1.4589钢为德国牌号钢,属于一种类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材料,主要应用于石化、化工、制药、食品、造纸等领域。当前该材料国内钢厂鲜有生产,缺乏成熟的的生产方法。市场主要以进口为主,一般多用于制造业中大规模运输链和专用特种链。1.4589钢的常规标准成分组成按重量百分比为c≤0.080%,si≤1.00%,mn≤1.00%,p≤0.04%,s≤0.015%,ni 1.0~2.5%,cr 13.50~15.50%,mo 0.20~1.20%,ti 0.30~0.50%,余量为铁。

3、由于钛是非常活泼的元素,在炼钢连铸过程极易氧化形成高熔点tio2夹杂,此氧化物极易与保护渣中cao发生进一步反应,进而形成另一种高熔点夹杂物cao.tio2,期间保护渣中的sio2组分会被大量耗用,使得保护渣流动性和吸附夹杂物的能力均遭到破坏,导致浇铸过程发生夹杂卷入,因此一般下游加工的成材率只能达到95%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及其生产方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这种类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的炼钢连铸过程中生产不稳定、冷轧后材料硬度、强度不足的技术难题,实现生产过程高效稳定,产出成品表面品质良好,满足多种铰链传动或类似铰链传动的硬态板产品要求。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c 0.060~0.080%;si 0.40~0.80%;mn 0.60~0.80%;p≤0.035%;s≤0.05%;ni1.4~1.6%;cr 14.35~15.50%;mo 0.26~0.60;cu≤0.5%;n≤0.015%;al 0.020~0.050%;ti 0.32~0.5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4、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的生产方法,包括炼钢、连铸、热轧、退火、酸洗和冷轧,其特征在于,按电炉或炉料熔化炉+转炉+真空炉+精炼炉+连铸的流程准备,通过在真空炉内完成加钛前的深脱氧,降低钢坯夹杂风险,在真空炉内加按3~8公斤/吨比例添加铝锭进行深脱氧,抽气,在真空度<3pa下进行真空冶炼,lf出钢前检查成分,添加铝线,使出钢时al含量合格,铝线补完再加入钙线,添加量0.2~0.4吨,微搅拌时间5~10分钟,随后射入钛线,添加量1.0~1.5吨,微搅拌5~10分钟后,取样检测成份,ti含量成份达标后进行微搅拌上转台。

5、所述连铸过程中采用弱冷模式,促进杂质向材料表面迁移,控制结晶器内过热度≤35℃、浇注速度为0.9~1.1m/min、宽面模水量为3850±50,窄面模水量380±50l/min;钢坯连铸后,在保温坑内缓冷至100℃以下后方可出坑。

6、所述热轧采用hsm热轧工艺,控制热轧盘卷温度为670~730℃,温度控制精度为±15℃,提高热轧盘卷温度控制精度,减少热裂纹。

7、所述退火采用hapl退火酸洗工艺,退火温度950±10℃、退火速度≤18mpm,退火后采用多种手段去除材料表面夹杂物,减少表面夹杂物对最终产品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8、所述冷轧采用crm往复冷轧工艺,控制轧延工辊表面粗糙度为ra0.3~0.4,在第一、四、六、七道次进行工辊更换。

9、所述深脱氧合格后的o含量为0.009%。

10、所述缓冷的降温速率为20~60℃/h。

11、所述最终产品的hrc硬度25~30,抗拉强度780-920mpa,屈服强度780-920mpa,能够进所述去除材料表面夹杂物的手段包括喷砂、重刷中的任一种或任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12、本专利技术方案中,c是强化钢的有效元素,为使钢板保持必要的强度,使c含量的下限为0.06%。c的过量添加会使管线管的硬度上升、塑韧性和可焊性下降,且容易引起ssc。微合金化技术的发展,使钢板在含碳量降低的同时保持高的强韧性。

13、si是钢中脱氧元素,si含量不足0.05%时就缺乏脱氧效果。因此,设si含量极限下限值为0.05%,另一方面,当添加si至过量时,钢的韧性下降。

14、mn含量的提高可以改善钢的综合性能,因为mn能降低钢的γ-a的相变温度(降低奥氏体的分解温度),从而使铁素体晶粒细化和珠光体团变小,珠光体片层间距减小,fe3c片的厚度减薄,这些都有利于提高钢的韧性。适量的锰起到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和相变强化、提高韧性、降低钢的韧脆转变温度的作用。另一方面,当添加mn至过量时,mn的偏析显著,在mn的偏析部形成贝氏体等有可成为hic产生原因的硬化组织。

15、s是钢中杂质元素,其促进偏析,增加钢的裂纹敏感性,使抗hic性能、抗scc性能、塑韧性变差。钢板通常要求钢中的硫含量很低,以保证良好的抗hic等性能。降低钢中硫含量能有效地减弱中心偏析程度。

16、p是钢中杂质元素,其促进中心偏析,使抗hic性能、低温韧性、焊接性能显著降低;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使钢管发生冷脆。因此,最好是p含量尽量低。

17、al是使钢脱氧的必要元素。al与ca的复合作用可使tin变小。al还是钢中常用使钢化晶粒的元素,对铁素体晶粒的细化均匀化起到有效的作用。另一方面,当过量地添加al时,钢的纯净度和韧性降低好是容易造成钢水可浇性下降、抗hic性能变差。

18、微合金元素ti的作用之一是阻止奥氏体品粒长大。钛含量为0.04%时,晶粒粗化温度提高到1050℃左右。板坯加热过程中,未溶微合金碳、氨化物将通过质点钉扎品界的机制而明显阻止奥氏体晶粒粗化。另一个作用是在轧制过程中延迟γ的再结晶。轧制过程中应变诱导沉淀析出的微合金碳排化物可通过质点钉扎晶界和亚晶界的作用而显著的阻止形变γ的再结晶,从而通过由未结晶y发生的相变而获得细小的相变组织。

19、ni镍和铁能无限固溶,镍扩大铁的奥氏体区,是形成和稳定奥氏体的主要合金元素。镍和碳不形成碳化物。降低临界转变温度,降低钢中各元素的扩散速率,提高淬透性。降低共析珠光体的碳含量,其作用仅次于氮而强于锰。在降低马氏体转变温度方面的作用约为锰的一半。

20、cr是合金钢的元素cr加入钢中能显著改善钢的抗氧化作用,增加钢的抗腐蚀能力。铬能显著增加钢的淬透性,但也能增加钢的回火脆性倾向。铬含量较高的钢,淬火后在400~500℃回火时,也会发生二次硬化现象。

21、cu可以提高钢的抗大气腐蚀能力。如果钢中的铜含量大于0.75%,通过固溶和时效处理,可以取得沉淀强化效果,显著增加钢的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C 0.060~0.080%;Si 0.40~0.80%;Mn 0.60~0.80%;P≤0.035%;S≤0.05%;Ni1.4~1.6%;Cr 14.35~15.50%;Mo 0.26~0.60;Cu≤0.5%;N≤0.015%;Al 0.020~0.050%;Ti 0.32~0.5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2.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的生产方法,包括炼钢、连铸、热轧、退火、酸洗和冷轧,其特征在于,按电炉或炉料熔化炉+转炉+真空炉+精炼炉+连铸的流程准备,通过在真空炉内完成加钛前的深脱氧,降低钢坯夹杂风险,在真空炉内加按3~8公斤/吨比例添加铝锭进行深脱氧,抽气,在真空度<3Pa下进行真空冶炼,LF出钢前检查成分,添加铝线,使出钢时Al含量合格,铝线补完再加入钙线,添加量0.2~0.4吨,微搅拌时间5~10分钟,随后射入钛线,添加量1.0~1.5吨,微搅拌5~10分钟后,取样检测成份,Ti含量成份达标后进行微搅拌上转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过程中采用弱冷模式,促进杂质向材料表面迁移,控制结晶器内过热度≤35℃、浇注速度为0.9~1.1m/min、宽面模水量为3850±50,窄面模水量380±50L/min;钢坯连铸后,在保温坑内缓冷至100℃以下后方可出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采用HSM热轧工艺,控制热轧盘卷温度为670~730℃,温度控制精度为±15℃,提高热轧盘卷温度控制精度,减少热裂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采用HAPL退火酸洗工艺,退火温度为950±10℃、退火速度≤18mpm,退火后采用多种手段去除材料表面夹杂物,减少表面夹杂物对最终产品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轧采用CRM往复冷轧工艺,控制轧延工辊表面粗糙度为Ra0.3~0.4,在第一、四、六、七道次进行工辊更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脱氧合格后的O含量为≤0.01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冷的降温速率为20~60℃/h。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产品的HRC硬度25~30,抗拉强度780-920Mpa,屈服强度780-920Mpa,能够承受60°折弯不出现明显裂纹,板面粗糙度≤0.3μm。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除材料表面夹杂物的手段包括喷砂、重刷中的任一种或任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c 0.060~0.080%;si 0.40~0.80%;mn 0.60~0.80%;p≤0.035%;s≤0.05%;ni1.4~1.6%;cr 14.35~15.50%;mo 0.26~0.60;cu≤0.5%;n≤0.015%;al 0.020~0.050%;ti 0.32~0.5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2.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的生产方法,包括炼钢、连铸、热轧、退火、酸洗和冷轧,其特征在于,按电炉或炉料熔化炉+转炉+真空炉+精炼炉+连铸的流程准备,通过在真空炉内完成加钛前的深脱氧,降低钢坯夹杂风险,在真空炉内加按3~8公斤/吨比例添加铝锭进行深脱氧,抽气,在真空度<3pa下进行真空冶炼,lf出钢前检查成分,添加铝线,使出钢时al含量合格,铝线补完再加入钙线,添加量0.2~0.4吨,微搅拌时间5~10分钟,随后射入钛线,添加量1.0~1.5吨,微搅拌5~10分钟后,取样检测成份,ti含量成份达标后进行微搅拌上转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1.4589不锈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过程中采用弱冷模式,促进杂质向材料表面迁移,控制结晶器内过热度≤35℃、浇注速度为0.9~1.1m/min、宽面模水量为3850±50,窄面模水量380±50l/min;钢坯连铸后,在保温坑内缓冷至100℃以下后方可出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传动铰链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健浑黄卫文谢水旺罗杰林杰徐向东方健方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