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杂质石墨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1120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3
本技术公开了吸附杂质石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侧面分别水平径向连通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入口处连通箱体,所述箱体的外侧水平连通第一连接管,所述箱体的开口处滑动连接一个槽体,所述槽体内设有过滤板,所述槽体内设有与所述过滤板贴合的清洁机构,所述槽体的外侧抵接密封组件。本技术通过在箱体内滑动连接一个内部设有过滤板的槽体,并将过滤板利用通槽、限位槽、和限位块安装在其中一个第二通孔内,并将刷板通过安装槽、第二弹簧、导向槽、导向块以及抵块安装在转轴上,便于对槽体内的清洁机构进行拆卸清理,从而能保障清洁机构对过滤板的清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尤其涉及吸附杂质石墨换热器


技术介绍

1、石墨换热器是用石墨制成的换热器,石墨换热器工作原理为:根据石墨的耐酸腐蚀性和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将石墨芯体做成垂直和水平互相分隔开的块孔式结构,当两种介质彼此通过时,高温介质不断地把热量传给石墨换热器,低温介质不断从换热器得到热量,从而实现了热交换,但是在液体经过石墨孔道时容易对石墨孔道造成堵塞,造成换热效果差及流速低等问题,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定期解体石墨换热器进行清洗,而石墨换热器的清洗工作量特别大,并且容易对石墨块造成损坏。

2、现有的石墨换热器为了防止其内部堵塞,通常会在进水口处固定式安装有过滤机构,利用过滤机构对水中的杂质污垢进行拦截,由于过滤机构为固定式安装,不便于对其进行更换或清洁维护,进而在过滤机构长时间使用后表面容易吸附大量的杂质污垢,导致其过滤性能降低,影响除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吸附杂质石墨换热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吸附杂质石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侧面分别水平径向连通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入口处连通箱体,所述箱体的外侧水平连通第一连接管,所述箱体的开口处滑动连接一个槽体,所述槽体内设有过滤板,所述槽体内设有与所述过滤板贴合的清洁机构,所述槽体的外侧抵接密封组件。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清洁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在所述槽体内壁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中心水平旋转套接一个转轴,所述槽体的两侧各贯穿一个第二通孔,所述过滤板安装在靠近所述进水管一侧的所述第二通孔内,另一侧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水驱扇叶,所述水驱扇叶与所述转轴的末端传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轴向滑动套接一个套轴,所述套轴的末端固定连接刷板,所述刷板与所述过滤板贴合。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设有所述过滤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轴向贯穿两个径向对称的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内壁轴向半贯穿两个径向对称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槽体的内部,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通槽呈十字分布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每个所述限位槽内设有一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固定在所述过滤板的两侧。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轴靠近所述过滤板的一侧轴向开设安装槽,所述套轴插接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内水平固定一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末端固定连接一个与所述安装槽滑动连接的抵块,所述抵块与所述套轴的末端抵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安装槽的内壁轴向开设两个径向对称的导向槽,每个所述导向槽内轴向滑动连接一个导向块,两个所述导向块分别固定在所述套轴的两侧。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密封组件包括抵接在所述槽体两侧的密封板,两个所述密封板的侧面均贯穿第一通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管一侧的所述密封板的外侧水平固定连通一个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壁轴向开设两个径向对称的滑槽,每个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一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缘,每个所述滑槽内水平设有一个与所述滑块抵接的第一弹簧,靠近所述过滤板一侧的所述密封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8、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吸附杂质石墨换热器,通过在箱体内滑动连接一个内部设有过滤板的槽体,并将过滤板利用通槽、限位槽、和限位块安装在其中一个第二通孔内,并将刷板通过安装槽、第二弹簧、导向槽、导向块以及抵块安装在转轴上,便于对槽体内的清洁机构进行拆卸清理,从而能保障清洁机构对过滤板的清洁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吸附杂质石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侧面分别水平径向连通进水管(2)和排水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的入口处连通箱体(3),所述箱体(3)的外侧水平连通第一连接管(4),所述箱体(3)的开口处滑动连接一个槽体(7),所述槽体(7)内设有过滤板(10),所述槽体(7)内设有与所述过滤板(10)贴合的清洁机构,所述槽体(7)的外侧抵接密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杂质石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在所述槽体(7)内壁的支撑杆(15),所述支撑杆(15)的中心水平旋转套接一个转轴(16),所述槽体(7)的两侧各贯穿一个第二通孔(21),所述过滤板(10)安装在靠近所述进水管(2)一侧的所述第二通孔(21)内,另一侧所述第二通孔(21)内设有水驱扇叶(17),所述水驱扇叶(17)与所述转轴(16)的末端传动连接,所述转轴(16)的另一端轴向滑动套接一个套轴(22),所述套轴(22)的末端固定连接刷板(14),所述刷板(14)与所述过滤板(10)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杂质石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过滤板(10)的一侧所述第二通孔(21)的内壁轴向贯穿两个径向对称的通槽(23),所述通槽(23)的内壁轴向半贯穿两个径向对称的限位槽(9),所述限位槽(9)位于所述槽体(7)的内部,所述限位槽(9)与所述通槽(23)呈十字分布在所述第二通孔(21)内,每个所述限位槽(9)内设有一个限位块(13),两个所述限位块(13)分别固定在所述过滤板(10)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杂质石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6)靠近所述过滤板(10)的一侧轴向开设安装槽(24),所述套轴(22)插接在所述安装槽(24)内,所述安装槽(24)内水平固定一个第二弹簧(25),所述第二弹簧(25)的末端固定连接一个与所述安装槽(24)滑动连接的抵块(26),所述抵块(26)与所述套轴(22)的末端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附杂质石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4)的内壁轴向开设两个径向对称的导向槽(27),每个所述导向槽(27)内轴向滑动连接一个导向块(28),两个所述导向块(28)分别固定在所述套轴(22)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杂质石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抵接在所述槽体(7)两侧的密封板(6),两个所述密封板(6)的侧面均贯穿第一通孔(11),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管(4)一侧的所述密封板(6)的外侧水平固定连通一个第二连接管(5),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内壁轴向开设两个径向对称的滑槽(18),每个所述滑槽(18)内滑动连接一个滑块(20),两个所述滑块(20)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管(5)的外缘,每个所述滑槽(18)内水平设有一个与所述滑块(20)抵接的第一弹簧(19),靠近所述过滤板(10)一侧的所述密封板(6)与所述箱体(3)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吸附杂质石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侧面分别水平径向连通进水管(2)和排水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的入口处连通箱体(3),所述箱体(3)的外侧水平连通第一连接管(4),所述箱体(3)的开口处滑动连接一个槽体(7),所述槽体(7)内设有过滤板(10),所述槽体(7)内设有与所述过滤板(10)贴合的清洁机构,所述槽体(7)的外侧抵接密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杂质石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在所述槽体(7)内壁的支撑杆(15),所述支撑杆(15)的中心水平旋转套接一个转轴(16),所述槽体(7)的两侧各贯穿一个第二通孔(21),所述过滤板(10)安装在靠近所述进水管(2)一侧的所述第二通孔(21)内,另一侧所述第二通孔(21)内设有水驱扇叶(17),所述水驱扇叶(17)与所述转轴(16)的末端传动连接,所述转轴(16)的另一端轴向滑动套接一个套轴(22),所述套轴(22)的末端固定连接刷板(14),所述刷板(14)与所述过滤板(10)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杂质石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过滤板(10)的一侧所述第二通孔(21)的内壁轴向贯穿两个径向对称的通槽(23),所述通槽(23)的内壁轴向半贯穿两个径向对称的限位槽(9),所述限位槽(9)位于所述槽体(7)的内部,所述限位槽(9)与所述通槽(23)呈十字分布在所述第二通孔(21)内,每个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玉楼李洋钟爱华王伯衡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市通港石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