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及设备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1057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2
本技术属于建筑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包括壳体、至少2组设置于壳体内的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及排风腔;至少2组制冷剂循环系统共用一个外换热器负压腔;外换热器负压腔的背板上设置排风口,排风口安装有竖向布置的风机;排风口连通排风腔;排风腔的出风口位于壳体的侧板,并与所述壳体的进风面正交设置。本技术构建了高换热强度外换热器风路,提高主机融合体能量密度;利用翅片纵横向热桥,提高单制冷系统独立运行能效比;增加了制冷空调系统负荷弹性;减少空调设备数量、简化设备平台空间结构关系、降低占地面积;实现了外立面装饰性与主机融合体优良热工性能的统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设计,尤其涉及一种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及设备平台


技术介绍

1、目前家用空调主机外换热器模块的风路结构,都是标志性的面向开放式大气环境的“侧面背面大面积低速进风+正面多风机中速排风风路侧进侧出”的范式。

2、如图1所示,现状家用空调主机,排斥大功率多联机上出风结构方案、承续房间空调器侧出风经典结构,从悬挂于建筑物外立面的开放式大气环境转移到带有装饰性外立面的设备平台上,就出现了严重的排风不畅、空调性能劣化问题:近年来,建筑设计师加强了建筑物及设备平台外立面的装饰性,当建筑设计师为了建筑物外立面视觉效果而在设备平台外立面上用百叶窗把空调主机隐藏起来时,中速排风(7m/s以下)空调主机对楼外大气环境的排风受到阻碍,排风静压升高、排风速度降低、风量减少,已经减少的排风风量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气流被百叶窗阻拦返回设备平台又被外换热器再次吸入造成气流短路,排风穿越外立面百叶窗射入环境大气扩散稀释效果受到严重抑制,致使空调主机夏天制冷运行时外换热器冷凝压力过高冷凝液过冷不足、冬天制热运行时外换热器蒸发压力过低制冷剂循环量大幅衰减,空调器作为热量搬运工的任务无法足额完成,设备平台上的空调主机性能相比实验室数据出现大幅降低。

3、现在精装房设备平台上,还同时设置空气能热水器。虽然空气能热水器的功率通常小于户式中央空调,但是家庭洗浴、炊事、卫生洗涤的所需热水的需求,随着生活方式、卫生习惯的演进而呈现连续的增长,即便在空调极少运行的春天秋天,家用空气能热水器的启动运行也比较频繁。

4、然而,目前现实精装房项目中,空气能热水器主机与水箱在设备平台上的安装位置具有随意性,更不可能着力解决热水器主机吸热蒸发器的对环境通风问题。

5、空气能热水器的热量源于空气,空气能热水器冷凝器的放热量,主体是蒸发器从空气中吸取的热量;热水器主机蒸发器不能对环境大气有效通风,导致蒸发器出风在设备平台的小空间内部循环短路,造成设备平台小空间温度持续下降,反过来又进一步造成蒸发器蒸发压力降低、制热量严重衰减;严寒低温季节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热水器的热泵主机退化为一只电热管。

6、经典家用中央空调主机和空气能热水器,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7、①设备平台上空调主机空气能热水器性能衰减;排风穿越外立面百叶窗射入环境大气扩散稀释效果受到严重抑制,设备平台上的空调主机空气能热水器的热工性能相比实验室数据出现大幅降低。

8、②设备资源重复配置;在狭小的设备平台空间里,如此配置两套物理上相互独立的原理相同、结构相近的空调热水器融合主机和热泵热水设备,是制冷设备资源的重复配置。

9、③设备平台无效低效面积增加;住宅设备平台上由于主机融合体、空气能热水器等设备作为独立单元需要分散布置,造成设备平台上中央主机融合体、空气能热水器主机及水箱等设备之间距离增加,无效低效面积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

2、本技术所述双制冷系统可都用于空调、或都用于空气能热水器、或一个系统用于空调另一个系统用于空气能热水器。

3、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的设备平台。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包括壳体、至少2组设置于壳体内的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及排风腔;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外换热器和压缩机;所述至少2组制冷剂循环系统共用一个外换热器负压腔;

6、所述外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进风面,并与至少部分所述壳体组成连通所述外换热器换热风路的外换热器负压腔,所述外换热器为外换热器负压腔的进风口;

7、所述外换热器负压腔的背板上设置排风口,排风口安装有竖向布置的风机;所述背板上的排风口对应于竖向布置风机的吸风口;

8、所述排风口连通排风腔;所述排风腔的出风口位于壳体的侧板,并与所述壳体的进风面正交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排风腔的出风口朝向壳体的长边侧。

10、进一步地,所述外换热器为水平截面v字型翅片管换热器总成或锯齿状折线型翅片管换热器总成;所述水平截面v字型翅片管换热器总成包括至少2个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或者是由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弯曲而成的v型翅片管换热器组成;或者是由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和所述由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弯曲而成的v型翅片管换热器组成;所述水平截面v字型翅片管换热器总成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断面为折线型。

11、所述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的翅片长边设置在水平风道中的竖直方向或接近于竖直方向。

12、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截面v字型翅片管换热器总成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断面为v型、n型,或由至少2个垂直于翅片长边断面为v型翅片管换热器连续布置构成。

13、优选地,所述水平截面v字型翅片管换热器总成的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断面为w型;优选地,所述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顶角α为15°~110°。

14、优选地,所述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顶角α为30°~90°。

15、优选地,所述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顶角α为30°~60°。

16、进一步地,所述外换热器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断面的一侧为换热器进风面,另一侧为换热器出风面;出风面属于外换热器负压腔区域。

17、进一步地,进风气流的入射面为每一个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进风气流与每一张翅片板尖部交角均为钝角;钝角β为97.5°~145°;进风气流以钝角β撞击每一张翅片板尖部,被翅尖板反射进入翅片间隙流向外换热器负压腔。

18、进一步地,进入每一个翅片间隙d的气流流量,等于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前后两张翅片板尖部在进风断面上的垂直距离δ所拦截的进风气流;

19、δ=d·sinα/2,其中α为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顶角;

20、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前后两张翅片板翅尖部在进风断面上的垂直距离δ值为0.13d~0.7d之间。

21、优选地,翅片间隙气流速度为进风速度1/3,对应于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顶角α为39°入射钝角β为109.5°。

22、进一步地,所述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包括翅片板和换热管;若干张互相平行并相隔一定间距的翅片板组成翅片组;沿垂直于翅片板的方向穿设换热管;沿翅片板短边方向,并排平行设置至少2组穿设于翅片板的换热管组;换热管组中的换热管沿翅片板长边方向布置;并排平行设置换热管组连接至不同制冷剂循环系统的压缩机;各个换热管组之间的翅片是连续完整的,在翅片横向竖向形成翅片热桥。

23、进一步地,不同的换热管组并联连接至同一制冷系统的氟路管道,包括同排的换热管组并联或不同排的换热管组交叉设置与并联。

24、更近进一步地,同排的换热管组并联至同一制冷系统的氟路管道。或者,不同换热管组的换热管在翅片板上的交叉布置。

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至少2组设置于壳体内的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及排风腔;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外换热器和压缩机;所述至少2组制冷剂循环系统共用一个外换热器负压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换热器为水平截面V字型翅片管换热器总成或锯齿状折线型翅片管换热器总成;所述水平截面V字型翅片管换热器总成由至少2个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组成;或者是由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弯曲而成的V型翅片管换热器组成;或者是由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和所述由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弯曲而成的V型翅片管换热器组成;所述水平截面V字型翅片管换热器总成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断面为折线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包括翅片板和换热管;若干张互相平行并相隔一定间距的翅片板组成翅片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换热管组并联连接至同一制冷系统的氟路管道,包括同排的换热管组并联或不同排的换热管组交叉设置与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2组穿设于翅片板的换热管组,均为空调系统换热管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2组穿设于翅片板的换热管组中,至少1组换热管组为空气能热水器换热管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翅片板上包括至少3组用于空调系统的换热管组,空气能热水器换热管组位于相邻的用于空调系统的换热管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状折线型翅片管换热器总成由若干个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或V型翅片管换热器中的一种或两种,与若干个隔板组合而成;锯齿状折线型翅片管换热器总成在垂直于翅片长边截面上呈锯齿状折线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设置有至少2个排风口;每个排风口处均设有风机,构成风机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采用离心风机或轴流风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为后倾式外转子离心风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设置在同一个竖向平面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腔为具有单向出风口的空腔,由包括壳体的侧板、顶板和底板、外换热器负压腔的背板,以及排风腔背板构成;所述排风腔的出风口为竖向矩形出风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所围合的排风面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长边侧面上,所述进风面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短边侧面上或/和邻近短边侧面的长边侧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排风段。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段内设置有若干张导流板片;所述导流板片平行于或接近平行于设备平台百叶窗片设置,或导流板片竖直设置且设有引导排风气流偏离单风道制冷设备的角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腔背板的外侧或外换热器负压腔侧板的外侧设置用于放置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四通阀、膨胀阀和电气箱的氟路电路组件的压缩机腔。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风道制冷设备还设有中间换热器,所述中间换热器的两路换热介质通道分别为单风道制冷设备的制冷剂通道和空调水通道;所述制冷剂通道连接单风道制冷设备的氟路;所述空调水通道连接空调室内换热器。

19.一种设备平台,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18任意一项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设置于外廊式设备平台内,所述排风腔的出风口朝向外廊式设备平台的外立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设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排风段;所述排风段比邻外廊式设备平台外立面百叶窗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设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排风段;所述外廊式设备平台的外立面百叶窗上设置有匹配排风段的开口结构;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至少2组设置于壳体内的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及排风腔;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外换热器和压缩机;所述至少2组制冷剂循环系统共用一个外换热器负压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换热器为水平截面v字型翅片管换热器总成或锯齿状折线型翅片管换热器总成;所述水平截面v字型翅片管换热器总成由至少2个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组成;或者是由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弯曲而成的v型翅片管换热器组成;或者是由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和所述由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弯曲而成的v型翅片管换热器组成;所述水平截面v字型翅片管换热器总成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断面为折线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包括翅片板和换热管;若干张互相平行并相隔一定间距的翅片板组成翅片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换热管组并联连接至同一制冷系统的氟路管道,包括同排的换热管组并联或不同排的换热管组交叉设置与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2组穿设于翅片板的换热管组,均为空调系统换热管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2组穿设于翅片板的换热管组中,至少1组换热管组为空气能热水器换热管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翅片板上包括至少3组用于空调系统的换热管组,空气能热水器换热管组位于相邻的用于空调系统的换热管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状折线型翅片管换热器总成由若干个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或v型翅片管换热器中的一种或两种,与若干个隔板组合而成;锯齿状折线型翅片管换热器总成在垂直于翅片长边截面上呈锯齿状折线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设置有至少2个排风口;每个排风口处均设有风机,构成风机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置单风道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采用离心风机或轴流风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进风面排风面正交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世山宗鹏鹏诸葛水明詹飞龙李成伟刘玉恩韦林林马骥王媛薛必远王恒熊爱莲周颖许光亚吴飞飞徐言先刘晓兰王庆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万二二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