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轮对防脱,特别地涉及一种轮对防脱梁及转向架。
技术介绍
1、铁路货车有时需要整车起吊,例如出口铁路货车在装船和卸船时需要铁路货车整车起吊,用公路车辆运输铁路车辆时需要将铁路货车整车起吊,等等。铁路货车的整车起吊点通常设置在车体上,这样既便于起吊,又能通过整车重心位置低于整车起吊点保证起吊安全。铁路货车的转向架(除轮对外)通过机构可以与车体连接在一起,当铁路货车整车起吊时,铁路货车的转向架(除轮对外)可随整车一同吊起,但转向架的轮对会与整车发生分离。通常,铁路货车的转向架上设置有位于轮对外侧的轮对挡键,轮对挡键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铁路货车脱轨时轮对与转向架分离后向外飞出。如果整车起吊时利用轮对挡键防止轮对与整车分离,轮对挡键的强度储备不足以保证轮对随整车安全起吊,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轮对防脱梁及转向架,用于防止轨道车辆脱轨时轮对与转向架分离后向外飞出,同时当对车辆进行整车起吊时,保持轮对和转向架的一体性,便于整车起吊。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轮对防脱梁,包括防脱梁本体,所述防脱梁本体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转向架连接,所述防脱梁本体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与所述转向架配合形成用于对轮对的车轴进行径向限位的限位空间。
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与所述转向架上的螺栓组件配合。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螺栓组件的方式能够实
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由所述防脱梁本体的一端向凸起所述限位部的方向弯折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转向架上的限位槽配合。通过本实施方式,第二连接部与防脱梁本体一体成型,保证其结构的整体性。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槽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本实施方式,使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能够相互作用,避免第一连接部从限位槽内退出,影响防脱梁本体的使用。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板和定位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防脱梁本体的上方,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通过所述定位板与所述防脱梁本体相互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连接板的自由端能够进入到所述限位槽内。通过本实施方式,连接板与限位部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当连接板与限位槽形成限位结构时,限位槽的底部部分与容置空间相适配,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限位部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脱梁本体的外壁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本实施方式,提高防脱梁本体与第二连接部的结构强度。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防脱梁本体一体成型。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可拆卸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限位部上的投影的外围,所述限位杆能够与所述转向架形成限位结构,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部沿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在的方向移动。通过本实施方式,当第一连接部出现意外脱离时,转向架能够阻挡限位杆,通过限位杆能够对防脱梁本体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避免第二连接部从限位槽内退出而失去阻挡的功能。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设置有螺栓孔,所述限位杆与所述螺栓孔螺纹连接。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实现限位杆与螺栓孔快捷安装拆卸。
1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向架,包括如上述的轮对防脱梁。
13、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适用于轴温检测的轮对防脱梁,包括防脱梁本体,所述防脱梁本体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与转向架配合形成用于对轮对的车轴进行径向限位的限位空间,所述限位部沿其厚度方向贯通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对应于所述车轴在所述限位部上的投影区域,以使位于所述防脱梁本体下方的测温装置能够通过所述通槽获取所述车轴的温度信息。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槽沿所述车轴径向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车轴的外径长度的三分之二。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对通槽的横向宽度进行限定,通过测温装置对车轴进行测温时,保证测温装置发射的信号能够贯穿通槽,以准确获取车轴的温度信息。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轴的轴线与所述通槽的内侧壁面相互垂直。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槽相对两侧壁的壁厚相等。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限位部对车轴起到支撑作用时,保证两侧壁能均衡地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出现一侧壁坍塌凹陷的情况。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脱梁本体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转向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与所述转向架上的螺栓组件配合。
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由所述防脱梁本体的一端向凸起所述限位部的方向弯折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转向架上的限位槽配合,所述限位槽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
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板和定位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防脱梁本体的上方,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通过所述定位板与所述防脱梁本体相互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连接板的自由端能够进入到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限位部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脱梁本体的外壁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另一端延伸至靠近所述通槽的槽口位置处。
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可拆卸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能够与所述转向架形成限位结构,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部沿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在的方向移动,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限位部上的投影的外围。
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设置有螺栓孔,所述限位杆与所述螺栓孔螺纹连接。
23、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技术的目的。
24、本技术提供的轮对防脱梁及转向架,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
25、有益效果:
26、防脱梁本体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用于与转向架相互连接,防脱梁本体安装到转向架上时,轮对的车轴位于防脱梁本体与转向架形成的限位空间内,限位空间能够对车轴的径向进行限位,当对车辆整车进行吊装时,轮对的车轴在防脱梁的作用下保持与转向架的一体性,能够被整体进行吊装;限位部能够对轮对起到支撑的作用,防脱梁本体的两端与转向架连接,保证其承托轮对时的稳定性,防脱梁本体受力合理,适合频繁整车起吊工况;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拆卸方便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对防脱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防脱梁本体,所述防脱梁本体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转向架连接,所述防脱梁本体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与所述转向架配合形成用于对轮对的车轴进行径向限位的限位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防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与所述转向架上的螺栓组件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对防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由所述防脱梁本体的一端向凸起所述限位部的方向弯折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转向架上的限位槽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对防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对防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板和定位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防脱梁本体的上方,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通过所述定位板与所述防脱梁本体相互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连接板的自由端能够进入到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限位部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对防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防脱梁本体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防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可拆卸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限位部上的投影的外围,所述限位杆能够与所述转向架形成限位结构,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部沿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在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对防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设置有螺栓孔,所述限位杆与所述螺栓孔螺纹连接。
10.一种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对防脱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对防脱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防脱梁本体,所述防脱梁本体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转向架连接,所述防脱梁本体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与所述转向架配合形成用于对轮对的车轴进行径向限位的限位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防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与所述转向架上的螺栓组件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对防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由所述防脱梁本体的一端向凸起所述限位部的方向弯折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转向架上的限位槽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对防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对防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板和定位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防脱梁本体的上方,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子钦,王洪昆,边志宏,王蒙,丁颖,王萌,焦杨,徐建喜,马瑞峰,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