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轴固定管卡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0846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1
本技术公开一种软轴固定管卡及车辆,包括:软垫,所述软垫包括上软垫和下软垫,所述上软垫和下软垫上均开有弧形槽,所述上软垫和下软垫相接触并配合形成用于安装软轴的安装孔;卡盖,所述卡盖罩住上软垫和下软垫,所述卡盖、上软垫和下软垫通过螺栓紧固在固定支架上。本技术的软轴固定管卡,结构紧凑,安装便捷,软轴安装在上下两个软垫之间,避免对软轴造成磨损,依靠螺栓将卡盖和软垫固定在固定支架上,实现了软轴在固定支架上的安装,固定更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软轴固定管卡及车辆,属于传动系统领域。


技术介绍

1、软轴具有易于布置、选换挡清晰、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是由于动态磨损、高温烫坏等因素导致的失效较多,大大影响了软轴使用寿命。目前从驾驶室操纵器端到变速箱操纵机构端布置的软轴长度约3、4米,为了避开中冷器、空调管路、转向管路等底盘部件,避免动态干涉、远离热源等,需采用软轴固定管卡对软轴进行多处固定,常规的软轴固定管卡采用弯折的铁片或两个拼装一起的塑料片,安装使用不便,固定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软轴固定管卡及车辆,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固定牢固。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软轴固定管卡,包括:

3、软垫,所述软垫包括上软垫和下软垫,所述上软垫和下软垫上均开有弧形槽,所述上软垫和下软垫相接触并配合形成用于安装软轴的安装孔;

4、卡盖,所述卡盖罩住上软垫和下软垫,所述卡盖、上软垫和下软垫通过螺栓紧固在固定支架上。

5、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卡盖的两端分别设有防转凸台,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两个与防转凸台配合的防转孔。

6、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防转凸台为方形凸台,所述防转孔为矩形孔。

7、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卡盖、上软垫、下软垫和固定支架间设有由上至下布置的螺栓孔。

8、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螺栓孔内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上端顶在卡盖的下侧面,套筒的下端顶在固定支架的上侧面。

9、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上软垫和下软垫间设有两个安装孔。

10、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卡盖为金属卡盖,所述上软垫和下软垫为橡胶材质。

11、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上软垫的上端面为弧形,卡盖的中部上端也采用弧形。

12、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安装有所述的软轴固定管卡。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软轴固定管卡,结构紧凑,安装便捷,软轴安装在上下两个软垫之间,避免对软轴造成磨损,依靠螺栓将卡盖和软垫固定在固定支架上,实现了软轴在固定支架上的安装,固定更牢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轴固定管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轴固定管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盖(1)的两端分别设有防转凸台(1-1),所述固定支架(5)上设有两个与防转凸台(1-1)配合的防转孔(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轴固定管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凸台(1-1)为方形凸台,所述防转孔(5-1)为矩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轴固定管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盖(1)、上软垫(2)、下软垫(3)和固定支架(5)间设有由上至下布置的螺栓孔(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轴固定管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孔(7)内设有套筒(4),所述套筒(4)的上端顶在卡盖(1)的下侧面,套筒(4)的下端顶在固定支架(5)的上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轴固定管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软垫(2)和下软垫(3)间设有两个安装孔(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轴固定管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盖(1)为金属卡盖,所述上软垫(2)和下软垫(3)为橡胶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轴固定管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软垫(2)的上端面为弧形,卡盖(1)的中部上端也采用弧形。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上安装有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软轴固定管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轴固定管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轴固定管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盖(1)的两端分别设有防转凸台(1-1),所述固定支架(5)上设有两个与防转凸台(1-1)配合的防转孔(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轴固定管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凸台(1-1)为方形凸台,所述防转孔(5-1)为矩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轴固定管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盖(1)、上软垫(2)、下软垫(3)和固定支架(5)间设有由上至下布置的螺栓孔(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轴固定管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猛闵凡硕周海民张天伟刘文齐刘志贤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