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输送线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传送带纠偏机构以及电池片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1、传送带输送设备
,经常会因为两端传送辊筒的不完全平行、传送带上因放置品而导致张力不同等多方面因素,致使传送带在动作时容易逐步向张力较大的一侧移动,对于一些柔性的传送带,在传送过程中积累的偏斜量会导致传送带向一侧堆积,影响传输效果且容易导致设备的损坏。
2、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输送线防偏斜设备,主要以物理限位、反复调节输送滚筒的角度等方式对传送带进行纠偏,采用物理限位方式对于较薄的传送带容易致使传送带变形,且对于两端撑紧的传送带而言,其本身不具有良好的限位效果,而通过反复调角度的方式对传送带进行纠偏,其很难将两侧传送辊筒完全调节平行,且因为输送线上重物的重心容易朝向一侧偏斜,因此即使在调节至较为理想的状态后仍然容易发生偏斜。还有的增加专门用于调节角度的辊轮,这增加了装置的成本,也增加了传送带的磨损面积。
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传送带纠偏机构以及电池片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送带纠偏机构,其上的传送带在纠偏过程中受到的磨损小,且辊轮无需转角或者移动,提高传送带纠偏机构的使用寿命,降低传送带纠偏的操作难度。
2、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片输送装置,能够精准纠偏,纠偏过程中磨损小,且使用寿命较长。
3、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传送带纠偏机构,包括:安装架体、主动辊轮机
5、上述主动辊轮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体上的两个驱动组件,两个上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均安装有辊轮,两个上述辊轮同轴且相对设置;
6、上述传送带套接在两个辊轮以及从动辊轮组件上,上述检测机构用于检测传送带在传动过程中的偏移量,并将偏移信息转化为调节量从而调节两个驱动组件的输出方式。
7、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上述传送带发生偏移后,上述驱动组件能向上述辊轮输出不同转矩,以使上述传送带向转矩大的上述辊轮一侧回正;或
8、偏移侧的上述驱动组件停止驱动对应的上述辊轮,由远离侧的上述驱动组件驱动对应的上述辊轮转动以使上述传送带转动,偏移侧的上述辊轮随上述传送带的转动而随动。
9、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上述辊轮包括:
10、连接轴,一端能与上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上述驱动组件能驱动上述连接轴转动,上述连接轴枢接于上述安装架体的一侧;
11、本体部,一端与上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同轴连接,两个上述本体部背离上述连接轴的一端枢接设置。
12、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上述传送带纠偏机构还包括枢接件,上述枢接件沿上述安装架体的宽度方向延伸,两个上述本体部均呈筒状并分别插入上述枢接件的两端,两个上述本体部能绕上述枢接件同轴转动。
13、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上述枢接件包括:
14、轴部,沿上述安装架体的宽度方向延伸,两个上述本体部分别套设于上述轴部的两端;
15、凸起部,位于上述轴部上且凸设于上述轴部的外周,两个上述本体部分别位于上述凸起部的两侧,上述凸起部以及两个上述本体部共同支撑上述传送带的一端。
16、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上述枢接件和上述本体部之间设置有轴承。
17、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每个上述本体部背离上述轴部的一端均抵接于上述凸起部的侧面。
18、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上述传送带纠偏机构还包括真空吸附腔室,上述真空吸附腔室安装于上述安装架体,上述真空吸附腔室和上述传送带上均开设有多个吸附孔,上述传送带上的吸附孔能够在传送过程中贴合真空吸附腔室的吸附孔并对传送带上方的被传送带进行吸附。
19、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上述检测机构为光电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或者激光测距传感器中的任一种。
20、电池片输送装置,包括上述的传送带纠偏机构,上述电池片输送装置还包括翻转机构,上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驱动件、蜗杆以及蜗轮,上述蜗杆的端部连接于翻转驱动件的输出端,上述蜗轮的外齿和蜗杆啮合,蜗轮的端部与安装架体的一端固定;上述安装架体背离上述蜗轮的一端设置有平衡轴,上述平衡轴转动设置于支撑块上。
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2、本技术提供一种传送带纠偏机构,通过将两个辊轮枢接后共同在传送带的一端对传送带提供主动输送力,当检测机构检测到传送带向偏移侧偏移时,可以采取两种传送带纠偏方式,第一种纠偏方式为,偏移侧的辊轮与对应的驱动组件分离,远离侧的驱动组件驱动对应的辊轮转速不变,该种方式纠偏时,远离侧的辊轮成为主动辊轮,带动传送带转动,偏移侧的辊轮在传送带绷紧情况下的摩擦力的带动下转动,此时,传送带由于远离侧辊轮的施力方向具有朝向远离侧分力,使得传送带向远离侧移动后归正,检测机构检测到传送带归正后两个驱动组件均回到正常同步驱动的状态;第二种纠偏方式为,两个驱动组件均控制对应的辊轮的转速不变,远离侧的驱动组件改变输出转矩,使得远离侧的辊轮具有更大的转矩,同样使得传送带由于远离侧辊轮的施力方向具有朝向远离侧分力,使得传送带向远离侧移动后归正,检测机构检测到传送带归正后两个驱动组件均回到正常同步驱动的状态,以上两种纠偏方式均无需在传送带纠偏机构上新增新的调节辊反复调节角度,调节方式简单,也不用在传送带纠偏机构增加直接与传送带边缘抵接的物理限位,避免了传送带过多的摩擦,减少对传送带的硬性摩擦,延长传送带的使用寿命,提高传送带纠偏机构的使用寿命,且纠偏方式简单,降低传送带纠偏的操作难度。
2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片输送装置,通过采用上述传送带纠偏机构能够精准纠偏,纠偏过程中磨损小,且使用寿命较长。且还通过翻转机构的设置能将传送带纠偏机构转角,适配于生产线中需要翻转操作的工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传送带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体(10)、主动辊轮机构(20)、从动辊轮组件(30)、传送带(40)以及检测机构(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40)发生偏移后,所述驱动组件(22)能向所述辊轮(21)输出不同转矩,以使所述传送带(40)向转矩大的所述辊轮(21)一侧回正;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21)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带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纠偏机构还包括枢接件(60),所述枢接件(60)沿所述安装架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本体部(212)均呈筒状并分别插入所述枢接件(60)的两端,两个所述本体部(212)能绕所述枢接件(60)同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送带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件(60)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送带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件(60)和所述本体部(212)之间设置有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送带纠偏机构,其特征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带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纠偏机构还包括真空吸附腔室(70),所述真空吸附腔室(70)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体(10),所述真空吸附腔室(70)和所述传送带(40)上均开设有多个吸附孔(41),所述传送带(40)上的吸附孔(41)能够在传送过程中贴合真空吸附腔室(70)的吸附孔(41)并对传送带(40)上方的被传送带进行吸附。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带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50)为光电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或者激光测距传感器中的任一种。
10.电池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传送带纠偏机构,所述电池片输送装置还包括翻转机构(80),所述翻转机构(80)包括翻转驱动件(81)、蜗杆(82)以及蜗轮(83),所述蜗杆(82)的端部连接于翻转驱动件(81)的输出端,所述蜗轮(83)的外齿和蜗杆(82)啮合,蜗轮(83)的端部与安装架体(10)的一端固定;所述安装架体(10)背离所述蜗轮(83)的一端设置有平衡轴(84),所述平衡轴(84)转动设置于支撑块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传送带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体(10)、主动辊轮机构(20)、从动辊轮组件(30)、传送带(40)以及检测机构(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40)发生偏移后,所述驱动组件(22)能向所述辊轮(21)输出不同转矩,以使所述传送带(40)向转矩大的所述辊轮(21)一侧回正;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21)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带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纠偏机构还包括枢接件(60),所述枢接件(60)沿所述安装架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本体部(212)均呈筒状并分别插入所述枢接件(60)的两端,两个所述本体部(212)能绕所述枢接件(60)同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送带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件(60)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送带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件(60)和所述本体部(212)之间设置有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送带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本体部(212)背离所述轴部(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勇,王凤山,姜欢欢,刘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智慧谷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