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纵向传动换向的后行走驱动系统及微耕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8074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0
本技术公开了基于纵向传动换向的后行走驱动系统及微耕机,包括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入端与动力连接,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端与后行走驱动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纵向的传动换向机构,所述传动换向机构的上端与所述变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换向机构的下端与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且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可绕纵轴转动。采用本技术的后行走驱动系统及微耕机,能够提高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尤其涉及微耕机以及其后行走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1、中国专利cn115280912a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后阻力驱动系统的农业作业用机械,并具体公开了“主机体,所述主机体包括第一机壳,安装在第一机壳内的主变速系统和与主变速系统传动连接的作业刀具,主机体上部安装有扶手,以及后阻力驱动系统,所述后阻力驱动系统包括设置在第二机壳内的副变速系统以及与副变速系统传动连接的后行走组件,所述后行走组件与所述第一机壳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固定连接,所述后行走组件5输出的速度小于所述作业刀具输出的速度。从而使得后行走系统在耕作时产生阻力,后行走系统相当于阻力干的作用,在微耕机行走受阻时产生爬行力,使微耕机始终按固定的速度工作,从而保证工作的连续、省力。

2、……本专利技术在主机体后部可拆卸连接有后阻力驱动系统,后阻力驱动系统包括设置在第二机壳内的副变速系统以及与副变速系统传动连接的后行走组件,所述后行走组件与所述第一机壳铰接连接,具体可以是在行走箱一侧固定有铰接头,在第二机壳一侧对应设置有铰接头,采用插销连接……本专利技术行走箱和第二机壳采用铰接的方式,能实现行走箱相对第二机壳左右摆动,方便行走操作人员操作扶手进行转弯和避免出现耕作时漏耕现象。

3、……阻力传动系统组件包括第一连轴和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连轴两端的万向节连接器,所述万向节联轴器分别与副变速系统的动力输出组件传动连接和阻力输入轴传动连接。本实施例采用万向节连接器和第一联轴器连接并传动,可实现轻松拆卸安装后阻力驱动系统并能克服装配误差”。p>

4、上述专利中的技术方案,采用万向节实现后阻力驱动系统的动力传递,将动力几乎完全传递到后行走阻力驱动系统中。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后齿轮被打坏的故障,尤其是耕作过程中遇到石头或者较硬土质时候,后齿轮的故障率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故障率低的基于纵向传动换向的后行走驱动系统及微耕机

2、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基于纵向传动换向的后行走驱动系统,包括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入端与动力连接,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端与后行走驱动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纵向的传动换向机构,所述传动换向机构的上端与所述变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换向机构的下端与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且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可绕纵轴转动。采用上述传动方式设置的后行走驱动系统,传动更可靠,安全性能更高。

3、为进一步提高动力传动安全性,所述传动换向机构包括纵向设置的换向轴组件,所述换向轴组件上端设置有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与所述变速机构的行走动力输出轴的输出端的第一主动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换向轴组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与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的行走动力输入轴的输入端的第二从动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的啮合可绕所述换向轴组件的纵轴线转动。

4、为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所述换向轴组件包括同纵轴线设置的上半换向轴和下半换向轴, 所述上半换向轴的上部设置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下半换向轴的下部设置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所述上半换向轴的下端面和所述下半换向轴的上端面之间牙嵌式结构配合传动。

5、为进一步实现模块化安装拆卸,所述变速机构外设有变速箱体,所述传动换向机构外设有换向箱体,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的行走动力输入轴外设有轴外套,还包括支撑架组件,所述换向箱体可沿纵轴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变速箱体与支撑架组件之间,所述轴外套与所述换向箱体的后部可拆卸连接。

6、为进一步实现安装、拆卸及维修的便利性,所述上半换向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所述轴承座安装在所述变速箱体内,且所述轴承座下部外圆周设置有法兰台,所述法兰台与所述变速箱体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半换向轴位于所述换向箱体内。

7、为进一步提高结构可靠性,所述支撑架组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有安装台面,所述安装台面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安装立柱,所述变速箱体与法兰台通过螺钉与所述安装立柱连接,所述换向箱体支承在所述法兰台与所述安装台面之间。

8、为进一步提高结构可靠性,所述安装台面中间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套设有安装套,所述换向箱体的下端套设在所述安装套外且通过安装套下部的周向凸起限位,所述换向箱体上部外壁设置有周向圆台,所述换向箱体的周向圆台的上端面与所述轴承座的下端面相抵。

9、为进一步实现可靠性,所述安装套外壁与所述换向箱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换向箱体的周向圆台顶壁与所述轴承座底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0、为进一步实现结构可靠性,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三角形加强板,两个三角形加强板与变速机构前端下部的传动箱体螺接。

11、一种微耕机,包括上述的基于纵向传动换向的后行走驱动系统。

12、有益效果

13、本技术中取消万向轴传动转向,采用了一个纵向设置的纵向传动换向的机构,既保证了动力从变速机构顺利传递到后行走驱动机构,还将行进过程中的转弯通过锥齿轮副进行。保证了动力传递过程中的可靠性,以及转弯的可靠性。避免了齿轮的损坏和人员的受伤,提高了安全性能及可靠性能,降低了故障率。

14、本技术中将纵向传动换向机构的换向轴进行了上下半轴的设计,且采用牙嵌式结构将上下半轴进行传动配合。这样设计的好处有:第一,通过上下半轴的设置能够更便于实现后行走驱动机构的左右摆动,且更利于模块化的设计、进一步的利于安装、拆卸、维修、清理等;第二,通过牙嵌式结构连接上下半轴能够保证上下半轴安装时补充结构间隙,且能够解决上下半轴在转动时不同心的问题,避免发生轴的扭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纵向传动换向的后行走驱动系统,包括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入端与动力连接,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端与后行走驱动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纵向的传动换向机构,所述传动换向机构的上端与所述变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换向机构的下端与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且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可绕纵轴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纵向传动换向的后行走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换向机构包括纵向设置的换向轴组件,所述换向轴组件上端设置有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与所述变速机构的行走动力输出轴的输出端的第一主动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换向轴组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与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的行走动力输入轴的输入端的第二从动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的啮合可绕所述换向轴组件的纵轴线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纵向传动换向的后行走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轴组件包括同纵轴线设置的上半换向轴和下半换向轴, 所述上半换向轴的上部设置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下半换向轴的下部设置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所述上半换向轴的下端面和所述下半换向轴的上端面之间牙嵌式结构配合传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纵向传动换向的后行走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外设有变速箱体,所述传动换向机构外设有换向箱体,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的行走动力输入轴外设有轴外套,还包括支撑架组件,所述换向箱体可沿纵轴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变速箱体与支撑架组件之间,所述轴外套与所述换向箱体的后部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纵向传动换向的后行走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换向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所述轴承座安装在所述变速箱体内,且所述轴承座下部外圆周设置有法兰台,所述法兰台与所述变速箱体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半换向轴位于所述换向箱体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纵向传动换向的后行走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组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有安装台面,所述安装台面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安装立柱,所述变速箱体与法兰台通过螺钉与所述安装立柱连接,所述换向箱体支承在所述法兰台与所述安装台面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纵向传动换向的后行走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面中间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套设有安装套,所述换向箱体的下端套设在所述安装套外且通过安装套下部的周向凸起限位,所述换向箱体上部外壁设置有周向圆台,所述换向箱体的周向圆台的上端面与所述轴承座的下端面相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纵向传动换向的后行走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外壁与所述换向箱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换向箱体的周向圆台顶壁与所述轴承座底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9.如权利要求4、5、6、7或8所述的基于纵向传动换向的后行走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三角形加强板,两个三角形加强板与变速机构前端下部的传动箱体螺接。

10.一种微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3、4、5、6、7、8或9所述的基于纵向传动换向的后行走驱动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纵向传动换向的后行走驱动系统,包括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入端与动力连接,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端与后行走驱动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纵向的传动换向机构,所述传动换向机构的上端与所述变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换向机构的下端与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且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可绕纵轴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纵向传动换向的后行走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换向机构包括纵向设置的换向轴组件,所述换向轴组件上端设置有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与所述变速机构的行走动力输出轴的输出端的第一主动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换向轴组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与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的行走动力输入轴的输入端的第二从动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的啮合可绕所述换向轴组件的纵轴线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纵向传动换向的后行走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轴组件包括同纵轴线设置的上半换向轴和下半换向轴, 所述上半换向轴的上部设置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下半换向轴的下部设置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所述上半换向轴的下端面和所述下半换向轴的上端面之间牙嵌式结构配合传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纵向传动换向的后行走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外设有变速箱体,所述传动换向机构外设有换向箱体,所述后行走驱动机构的行走动力输入轴外设有轴外套,还包括支撑架组件,所述换向箱体可沿纵轴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变速箱体与支撑架组件之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家户农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