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基石墨烯酶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064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纸基石墨烯酶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传感器的纸基底包括传感器区域、测液滴加区域和互连微流道,测液滴加区域通过互连微流道与每个传感器区域连接;传感器区域的辅助电极、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一端与吸液区域连接,吸液区域与互连微流道连接;辅助电极和工作电极为在纸基底表面加工形成的石墨烯纳米电极,参比电极为在纸基底表面涂覆电极层后形成的电极,工作电极设有用于识别待测指标的特异性酶,所有特异性酶不全相同;辅助电极、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上在靠近吸液区域的一侧设有液体阻断区。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当前纸基生物分子检测芯片纳米结构引入复杂、微流道电极制造分离、效率低和检测目标单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传感器制造和生物分子检测,具体涉及纸基石墨烯酶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分子检测技术是健康信息监测和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而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如pcr检测需要应用大型设备、且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检测,成本高且应用场景受限。生物检测芯片是由敏感元件与信号转换元件构成的分析装置,无需大型设备与专业人员,极大简化操作,适应复杂环境,可支持快速灵敏的多种生物医学指标检测,主要应用于疾病监测、药物开发和污染物、致病微生物以及体液(尿液、血液、汗液、唾液)中各种疾病标志物分子的检测。近年来以纸张作为基底材料的生物医学传感器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与硅、玻璃等常见生物医学传感器基底材料相比,纸张具有免外泵驱动、生物相容性、柔性、低成本等优势,有望实现多种健康信息监测与疾病标志物分子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

2、然而,现有纸基检测芯片传感电极和微流道制造过程分离、效率低,为提升传感电极性能而引入纳米结构的方法复杂。此外,这些分子检测设备的检测参数设定好后,通常只能对同类型的样本进行相同的检测,监测指标单一,大大限制了分子检测设备的应用灵活性和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纸基石墨烯酶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纸基底,所述纸基底包括传感器区域、测液滴加区域(4)和互连微流道(5),测液滴加区域(4)通过互连微流道(5)与每个传感器区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基石墨烯酶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辅助电极(1)、工作电极(2)和参比电极(3)均采用条形结构,工作电极(2)位于辅助电极(1)和参比电极(3)之间,工作电极(2)位于吸液区域(11)上的一端设置为圆形区域(2-1),圆形区域(2-1)的直径大于工作电极(2)的宽度,辅助电极(1)位于吸液区域(11)上的一端设置为弧形段(1-1),该弧形段(1-1)与工作电极(2)的圆形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纸基石墨烯酶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纸基底,所述纸基底包括传感器区域、测液滴加区域(4)和互连微流道(5),测液滴加区域(4)通过互连微流道(5)与每个传感器区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基石墨烯酶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辅助电极(1)、工作电极(2)和参比电极(3)均采用条形结构,工作电极(2)位于辅助电极(1)和参比电极(3)之间,工作电极(2)位于吸液区域(11)上的一端设置为圆形区域(2-1),圆形区域(2-1)的直径大于工作电极(2)的宽度,辅助电极(1)位于吸液区域(11)上的一端设置为弧形段(1-1),该弧形段(1-1)与工作电极(2)的圆形区域(2-1)同心,该弧形段(1-1)的端部延伸至参比电极(3)位于吸液区域(11)上的一端并与参比电极(3)的该端之间留有间距,互连微流道(5)与吸液区域(11)连接的一端位于辅助电极(1)弧形段(1-1)的端部与参比电极(3)的端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基石墨烯酶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层采用ag/agcl电极,所述纸基底采用纤维素纸,液体阻断区位于吸液区域(11)的边缘。

4.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纸基石墨烯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基石墨烯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纸基底的阻燃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骁谷雨洋苏栋续王凯张佳李澍贺健康李涤尘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