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新真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防护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060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9
本技术属于防护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建筑工程防护架,包括支撑框架和若干个档杆,所述支撑框架内壁固定连接有内门架,若干个所述档杆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内门架侧壁,所述内门架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移门,两个所述移门均与若干个所述档杆不接触,所述内门架内壁铰接有与所述移门对应的过渡板,所述过渡板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弹力拉绳,两个所述弹力拉绳均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内壁,所述弹力拉绳一端固定连接于对应所述移门底端,通过移门、过渡板和弹力拉绳的配合使用,无需使用木板或铁板搭在封装防护架与外部电梯上,提高了通过的稳定性,避免了板材折裂和滑落的风险,对周围施工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并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防护架,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防护架


技术介绍

1、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当楼体建成之初,需要搭建外部电梯,以此来运送所需物料和施工人员到达对应层,而建筑高楼在此时阳台为开放状态,通常施工外部电梯相较于楼体的阳台开放位置较近,从而使物料和施工人员到达对应层数时能够通过开放的阳台位置进入到楼内,由于阳台开口尺寸较大,为保障施工保护安全,需要在阳台开口位置进行封装防护架,而外部电梯与封装的防护架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使电梯内的物料和施工人员需要跨过空隙进入到楼梯内,反之亦然,目前工人为达到此效果,通常使用木板或铁板搭在封装防护架与外部电梯上,以此实现封装防护架与外部电梯之间的施工人员和物料的通过,但是此种方式稳定性差,容易造成板材折裂和滑落的风险,对周围施工人员缺少安全保障,并且,操作麻烦,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防护架,包括支撑框架(1)和若干个档杆(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内壁固定连接有内门架(12),若干个所述档杆(11)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内门架(12)侧壁,所述内门架(12)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移门(2),两个所述移门(2)均与若干个所述档杆(11)不接触,所述内门架(12)内壁铰接有与所述移门(2)对应的过渡板(21),所述过渡板(21)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弹力拉绳(22),两个所述弹力拉绳(22)均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1)内壁,所述弹力拉绳(22)一端固定连接于对应所述移门(2)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防护架,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防护架,包括支撑框架(1)和若干个档杆(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内壁固定连接有内门架(12),若干个所述档杆(11)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内门架(12)侧壁,所述内门架(12)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移门(2),两个所述移门(2)均与若干个所述档杆(11)不接触,所述内门架(12)内壁铰接有与所述移门(2)对应的过渡板(21),所述过渡板(21)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弹力拉绳(22),两个所述弹力拉绳(22)均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1)内壁,所述弹力拉绳(22)一端固定连接于对应所述移门(2)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门(2)与所述支撑框架(1)不接触,所述弹力拉绳(22)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1)底端内壁,所述过渡板(21)顶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防滑条(211)。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新真王悠吕家斌
申请(专利权)人:马新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