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平面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0564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9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平面瓦,所述太阳能平面瓦包括沿着光照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前板玻璃、发电层和背板;所述前板玻璃的光照一侧的表面设置有耐候膜。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平面瓦,不仅降低了发电成本,提高了发电效率,而且前板玻璃的光照一侧的表面设置耐候膜,有效改善了太阳能平面瓦的水汽阻隔性能和耐化学性能,并且使得太阳能平面瓦能够满足建筑物对建材的各种色泽需求,从而太阳能平面瓦更容易为市场所接受,增加了太阳能平面瓦的实用性。并且,当太阳能平面瓦以叠片的方式安装在檩条上时,能够让太阳能平面瓦呈现出符合美学或光学的效果,从而达到光伏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光伏,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平面瓦


技术介绍

1、随着光伏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产品日渐丰富,从最初的航空航天到地面电站、草坪灯、墙面光伏或工商业屋顶等等。其中,光伏与屋顶的结合得到广泛关注,不少公司开发了类似的曲面光伏瓦。

2、曲面光伏瓦在形状和外观上接近我国传统瓦片,屋顶无需过多改动就可直接替换传统瓦片的特点,使其具备瓦片固有的性能外还能提供电能输出。例如cn106906958a公开了一种光伏建筑柔性曲面瓦组件及其生产工艺,其中光伏建筑柔性曲面瓦组件,包括依次叠合固定的第一曲面波浪透明玻璃、第一曲面波浪柔性夹胶材料、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第二曲面波浪柔性夹胶材料和曲面波浪柔性背板;所述第一曲面波浪透明玻璃与曲面波浪柔性背板配对烧制而成。但曲面光伏瓦受弯曲形状影响,发电量较低。另外需使用弯曲形状材料和特殊工艺制作,成本较高,导致总体性价比过低。

3、平面光伏瓦与曲面光伏瓦相比,不仅发电量高,而且成本低,例如cn214195245u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平面瓦及其连接结构,包括前板、太阳能电池、第一侧支撑框架、第二侧支撑框架和挂钩,前板为透明材质,太阳能电池固定在前板下侧,第一侧支撑框架固定在前板和太阳能电池的一侧边,第二侧支撑框架固定在前板和太阳能电池的另一侧边,挂钩固定在太阳能电池的下侧。cn214531580u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平面瓦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建筑顶面上的龙骨以及太阳能瓦片,若干块太阳能瓦片在龙骨的上侧拼接,并罩设在建筑顶面的上侧,各太阳能瓦片的顶部均伸入上侧与其相邻的太阳能瓦片和龙骨之间,每相邻的两太阳能瓦片之间通过插接装置拼接,且相邻太阳能瓦片之间密封连接,各太阳能瓦片的下侧均设置有用于与龙骨连接的连接部。然而,上述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发电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因此,提供一种发电效率高、成本低且适于市场化应用的新型太阳能平面瓦,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平面瓦。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平面瓦,不仅降低了发电成本,提高了发电效率,而且前板玻璃的光照一侧的表面设置耐候膜,有效改善了太阳能平面瓦的水汽阻隔性能和耐化学性能,并且使得太阳能平面瓦能够满足建筑物对建材的各种色泽需求,从而太阳能平面瓦更容易被市场所接受,增加了太阳能平面瓦的实用性。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平面瓦,所述太阳能平面瓦包括沿着光照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前板玻璃、发电层和背板;

4、所述前板玻璃的光照一侧的表面设置有耐候膜。

5、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平面瓦,不仅降低了发电成本,提高了发电效率,而且前板玻璃的光照一侧的表面设置耐候膜,有效改善了太阳能平面瓦的水汽阻隔性能和耐化学性能,并且使得太阳能平面瓦能够满足建筑物对建材的各种色泽需求,从而太阳能平面瓦更容易为市场所接受,增加了太阳能平面瓦的实用性。并且,当太阳能平面瓦以叠片的方式安装在檩条上时,能够让太阳能平面瓦呈现出符合美学或光学的效果,从而达到光伏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6、本技术中采用的发电层是指够进行光伏发电的膜层或组件,示例性的,例如可以是钙钛矿薄膜发电层、砷化镓薄膜发电层、碲化镉薄膜发电层或铜铟镓硒薄膜发电层等。

7、本技术对背板的材质不作具体限定,示例性的,例如可以是玻璃材质。

8、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一般采用玻璃来制备薄膜发电层。

9、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耐候膜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

10、本技术中,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具备良好的绝缘性、卓越的耐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优良的拉伸强度、水汽阻隔性能和合适的伸长率。

1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耐候膜靠近光照的一侧表面具有凹凸纹路。

12、本技术中,具有凹凸纹路的耐候膜在阳光照射下可以散射出龙鳞的光泽,提高了平面瓦的美学效果。

13、本技术对耐候膜表面的凹凸纹路的形成方法不作限定,示例性的,例如可以采用粗布或压纹玻璃高温压合的方式。

14、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板玻璃的受光面设置有透光彩釉层。

15、本技术中,透光彩釉层的名称仅仅是为了说明这个膜层是有颜色的,且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并不构成对颜色的限定,可以包括单一颜色,例如白色、银色、红色或蓝色等,也可以包括多种颜色,例如多种颜色构成的图案。透光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材料种类和膜层厚度,本技术不作具体的限定。一般情况下,彩釉层的透光率过低,则平面瓦的发电效率受到影响,发电量低;彩釉层的透光率过高,则彩釉前板玻璃颜色浅,不足以遮盖发电层轮廓,导致外观不均匀美观。

16、本技术中,透光彩釉层不仅可以赋予平面瓦龙鳞的色彩,具有美化的效果。

17、优选地,所述前板玻璃为超白压花钢化玻璃。

18、优选地,所述前板玻璃远离光照的一侧为压花面。

19、本技术中前板玻璃的压花面与第一封装胶膜结合,可减少太阳能的反射损失。

20、优选地,所述背板为普白平面钢化玻璃。

21、优选地,所述发电层包括薄膜发电层或晶硅电池片发电层。

22、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薄膜发电层由发电玻璃和配片玻璃拼接而成。

23、本技术中,发电功能由发电玻璃实现,配片玻璃设置在平面瓦安装后的重叠区域。这种设置保证了上下组件通过安装孔固定后下方组件的发电区域不被上方组件遮挡,避免了中间层为全发电玻璃情况下叠瓦安装带来的热斑效应和电性能大幅下降。此外,配片玻璃价格远远低于发电玻璃,因此节约了平面瓦的成本,提高了性价比。

24、优选地,所述发电玻璃的形状为方形。

25、优选地,所述发电玻璃为钙钛矿发电玻璃。

26、本技术对发电玻璃和配片玻璃的配色不作限定,可以配色一致,也可以配色不一致。

27、优选地,所述发电玻璃和所述配片玻璃之间设置有胶膜填充条。

28、本技术中,在发电玻璃和所述配片玻璃之间设置有胶膜填充条,可以有效避免发电玻璃和配片玻璃直接接触,从而防止发电玻璃和配片玻璃之间发生碰撞,造成平面瓦的损坏。

29、本技术中,对胶膜填充条的材质不作具体限定,示例性的,例如可以是聚烯烃弹性体膜、聚乙烯醇缩丁醛膜或聚乙烯-聚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膜等。

30、优选地,所述配片玻璃包括第一配片玻璃和第二配片玻璃。

31、优选地,所述第一配片玻璃和所述第二配片玻璃之间设置有所述胶膜填充条。

32、本技术中,在第一配片玻璃和第二配片玻璃之间设置有胶膜填充条,可以有效避免配片玻璃之间直接接触,从而防止配片玻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平面瓦包括沿着光照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前板玻璃、发电层和背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候膜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候膜靠近光照的一侧表面具有凹凸纹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玻璃的受光面设置有透光彩釉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发电层由发电玻璃和配片玻璃拼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候膜的厚度为20-50μ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玻璃和所述发电层之间设置有第一封装胶膜,所述发电层和所述背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封装胶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胶膜选自聚烯烃弹性体膜、聚乙烯醇缩丁醛膜或聚乙烯-聚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膜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候膜和所述前板玻璃之间设置有粘结胶膜,所述粘结胶膜的两个对角位置设置有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片玻璃上的安装孔中心到所述发电层边缘的距离不超过所述第一配片玻璃宽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配片玻璃上的安装孔中心到所述发电层边缘的距离不超过所述第二配片玻璃宽度的二分之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平面瓦包括沿着光照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前板玻璃、发电层和背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候膜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候膜靠近光照的一侧表面具有凹凸纹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玻璃的受光面设置有透光彩釉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发电层由发电玻璃和配片玻璃拼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候膜的厚度为20-50μ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兵请求不公布姓名杨生郑策
申请(专利权)人:极电光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