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古塔地基加固,特别涉及一种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1、受限于砖石古塔的材质和存在年限,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后,在地基浸水、风力、地震力等不利作用下,现存砖石古塔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基基础沉降和由此导致的塔身倾斜,但不仅限于一下提出的一种,更具体的是对于倾斜角度较大并存在倒塌危险的古塔,一般采取纠偏扶正或者增加支撑的方法进行修缮加固,但一些倾斜角度较小且变形已稳定的砖石古塔,古塔结构已完成了由倾斜变形引起的内力重分布,结构已经趋于稳定,如果再进行纠偏会打破结构受力平衡,引起结构的再次损伤,因此对于该类砖石古塔最有效的修缮加固方法是对古塔地基基础进行加固,防止浸水、地震及机械振动等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古塔地基下沉。
2、且目前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主要采用现代建筑中基础加固的方法如:地圈梁加固、注浆加固、增大基础底面积等,由于砖石古塔基础刚度一般较小,完整性较差,这些加固方法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缺陷,如:注浆加固时浆液会改变原地基土的力学性能而引起沉降;地圈梁对塔底中心处的加固效果较差等。
3、而结合以上内容,我们会发现目前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主要采用现代建筑中基础加固的方法如:地圈梁加固、注浆加固、增大基础底面积等,由于砖石古塔基础刚度一般较小,完整性较差,这些加固方法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缺陷,目前这些加固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古塔基础起到加固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明显不足,故而,我们提出了一种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管混凝土的布桩要求应根据地基地质参数和古塔高度、底面积等参数确定内外侧桩的排数、间距、直径等参数,对于外侧竖向桩不应少于2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排距取400mm-600mm,桩间距取800mm-1200mm,桩径取100mm-250mm,相邻排的桩间隔布置,对于内侧斜向桩为1-2排,桩间距取500mm-800mm,桩径取100mm-200mm,桩倾斜角度取75度,排距取300mm-400mm,相邻排的桩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管混凝土桩采用100mm-250mm的钢管,桩尖角度取45度,压桩前钢管外表面要做除锈和防腐处理,通常做法为:除锈等级为Sa3,刷防腐漆两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底漆采用富氧锌漆,厚度70μm刷两遍,中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压桩导孔采用洛阳铲进行开挖,导孔直径为桩直径的60%;导孔完成后采用静力压装机进行钢管桩的压桩作业,压桩时先完成外侧竖向垂直桩的压桩再进行基础圈梁下斜向桩的压桩,压桩时应跳跃式间隔压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管桩达到预定深度后向钢管桩内灌注混凝土,混凝土采用灌注时采用注浆管由桩底向上逐步灌注混凝土,待内外圈钢管内混凝土达到强度的75%后,进行钢管桩顶部圈梁和基础圈梁的施工,钢管桩深入圈梁或基础梁100mm,钢管内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外侧圈梁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30,圈梁外边缘超出最外侧钢管混凝土桩外边缘100mm,高度不应小于400,且外层圈梁尺寸不应小于800x400,外圈梁纵筋直径不应小于16mm,纵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5%,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钢管混凝土桩深入圈梁1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础圈梁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基础圈梁采用L型,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30,圈梁外边缘超出最外侧钢管混凝土桩外边缘100mm,高度不应小于600,且外层圈梁尺寸不应小于800x6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圈梁最薄处高度不应小于300mm,圈梁深入古塔基础底部长度为200mm-300mm,基础圈梁纵筋直径不应小于16mm,纵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5%,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钢管混凝土桩深入圈梁10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管混凝土的布桩要求应根据地基地质参数和古塔高度、底面积等参数确定内外侧桩的排数、间距、直径等参数,对于外侧竖向桩不应少于2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排距取400mm-600mm,桩间距取800mm-1200mm,桩径取100mm-250mm,相邻排的桩间隔布置,对于内侧斜向桩为1-2排,桩间距取500mm-800mm,桩径取100mm-200mm,桩倾斜角度取75度,排距取300mm-400mm,相邻排的桩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管混凝土桩采用100mm-250mm的钢管,桩尖角度取45度,压桩前钢管外表面要做除锈和防腐处理,通常做法为:除锈等级为sa3,刷防腐漆两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底漆采用富氧锌漆,厚度70μm刷两遍,中间层环氧云铁涂料,厚度60μm刷一遍,面漆采用环氧类面漆150μm刷两遍,对于一些土壤存在一定腐蚀性的地基,则需要根据土壤或地下水腐蚀等级增加防腐层的厚度或采用更高级别的防腐材料,根据情况采用不锈钢钢管来代替普通钢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压桩导孔采用洛阳铲进行开挖,导孔直径为桩直径的60%;导孔完成后采用静力压装机进行钢管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生纬,白晟渝,曹琼琼,窦觉勇,胡勤勇,刘鹰翔,李麒,赵坤,郜振涵,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