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045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8
本申请涉及一种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S1原料油与催化裂化催化剂反应后经分离得到第一产物和积碳催化剂;S2使固体有机废弃物在固体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中进行热解处理,得到固相热解产物和/或液相热解产物;S3使液相热解产物注入到汽提段与积碳催化剂接触并发生反应,得到待生催化剂和第二产物;S4将包含待生催化剂和未反应的液相热解产物的混合物料输送至再生系统中并通入含氧再生气体进行再生处理,再生催化剂输送回所述催化裂化反应系统循环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高效利用固体有机废弃物,并将其转化为高价值产品和为催化裂化装置供能,降低了能耗,并减少了源于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催化裂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全球炼油工业的发展面临新能源替代、节能减排要求趋严等诸多挑战。催化裂化装置是炼厂中的核心设备,催化裂化装置的再生系统烧焦产生的热量用于供应反应系统。催化裂化再生器烧焦导致的碳排放占全厂碳排放的24~55%,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近1%,是石油化工行业碳减排重点。

2、目前,减少油品产出增加化学品的生产模式有利于推动炼油行业可持续发展,不过生产过程需要更多的反应热。但是,通过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供热在环保性和经济性上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增加了化石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也不符合当下低碳化发展的大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包括:

2、s1原料油与催化裂化催化剂在催化裂化反应系统的催化裂化反应器中反应后经分离得到第一产物和积碳催化剂,积碳催化剂流向沉降器的汽提段;

3、s2使固体有机废弃物在固体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中进行热解处理,得到固相热解产物和/或液相热解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其中,所述固体有机废弃物来源于废塑料、废旧橡胶、木塑复合材料中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废塑料选自聚烯烃类和聚酯类;废旧橡胶选自废旧轮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其中,热解处理的温度为300-1000℃,在惰性气氛中进行,热解催化剂选自Y型和ZSM-5型分子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其中,所述液相热解产物从汽提段的下部和/或底部注入,积碳催化剂的量与注入汽提段的液相热解产物的重量比例为10-300: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其中,所述固体有机废弃物来源于废塑料、废旧橡胶、木塑复合材料中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废塑料选自聚烯烃类和聚酯类;废旧橡胶选自废旧轮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其中,热解处理的温度为300-1000℃,在惰性气氛中进行,热解催化剂选自y型和zsm-5型分子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其中,所述液相热解产物从汽提段的下部和/或底部注入,积碳催化剂的量与注入汽提段的液相热解产物的重量比例为10-30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其中,积碳催化剂流向汽提段后,注入汽提蒸汽进行汽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混合罐中使所述固相热解产物与来自催化裂化反应系统的待生催化剂混合,所述混合罐设置于连接催化裂化反应系统和再生系统的待生斜管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其中,注入到汽提段的所述液相热解产物的重量与加入到混合罐的所述固相热解产物的重量之比为10-150: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其中,所述含氧再生气体为氧气,再生系统为双再生器再生系统或者两段再生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其中,双再生器再生系统或者两段再生系统中,第一再生器或第一再生段再生温度为550-720℃,催化剂停留时间为2.0-90秒;第二再生器或第二再生段再生温度为580-750℃,催化剂停留时间为0.5-5分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其中,积碳催化剂流向汽提段后,不注入汽提蒸汽进行汽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其中,所述液相热解产物从汽提段的底部注入,积碳催化剂的量与注入汽提段的液相热解产物的重量比例为10-300: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混合罐中使所述固相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文杰白旭辉杜令印左严芬韩月阳季雨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