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防误碰安全开关、锁闭机构以及锁闭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防误碰安全开关、锁闭机构以及锁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8045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误碰安全开关、锁闭机构以及锁闭系统,属于航空机械技术领域,防误碰安全开关包括:转动锁定件,用于与所述把手锁定配合以限制其进行开门动作或者解除锁定配合;以及施力转动件,用于驱使锁定端相对于触发端作圆周运动,其中,所述把手具有与锁定端锁定配合的锁槽,所述转动锁定件在施力转动件的驱动下在锁定端插入锁槽内构成锁定配合的锁定位置与锁定端从锁槽内脱离解除锁定配合的开启位置之间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把手具备防误操作打开的能力,并且通过转动施力转动件的操作来控制防误碰安全开关的开启和关闭,使得开启和关闭状态明显,便于识别,同时内把手的外形尺寸不受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误碰安全开关、锁闭机构以及锁闭系统,属于航空机械。


技术介绍

1、直升机的驾驶舱门锁闭系统用于驾驶员和地面机务人员在直升机内侧和外侧开关驾驶舱门。为保证直升机驾驶员的安全,驾驶舱门锁闭系统中的内把手需具备防误操作打开的能力。现有技术中,为使内把手需具备防误操作打开的能力,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其一是采用拔销锁定的设计,即通过插拔安全销的方式进行内把手锁定,但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安全销的开启和关闭状态不明显,难以通过目视直接识别,容易被人为误碰导致解锁;其二是采用内把手隐藏式外形的设计,即把手尽量不突出驾驶舱门理论外形,但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内把手为保证不突出外形通常将外形尺寸设计成较小,不利于手型较大的用户或者需要较大开启力矩时使用。

2、因此,为了使内把手具备防误操作打开的能力、同时开启和关闭状态明显便于识别、并且内把手的外形尺寸不受限制,需要一种具有新的优化结构的锁闭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把手具备防误操作打开的能力、同时开启和关闭状态明显便于识别、并且内把手的外形尺寸不受限制的防误碰安全开关、锁闭机构以及锁闭系统。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误碰安全开关,设置在驾驶舱门的锁闭机构内并用于防止驾驶员在非操作情况下误碰驾驶舱门的把手导致驾驶舱门误开,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转动锁定件,用于与所述把手锁定配合以限制其进行开门动作或者解除锁定配合,具有锁定端和触发端;以及施力转动件,与所述转动锁定件的所述触发端连接,用于驱使所述锁定端相对于所述触发端作圆周运动,其中,所述把手具有与所述锁定端锁定配合的锁槽,所述转动锁定件在施力转动件的驱动下在锁定端插入锁槽内构成锁定配合的锁定位置与锁定端从锁槽内脱离解除锁定配合的开启位置之间转动。

3、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误碰安全开关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位置保持单元,用于使施力转动件在转动至与所述锁定位置对应角度或者与所述开启位置对应角度时保持在当前角度位置,其中,所述位置保持单元包括:弹性伸缩件,设置于所述施力转动件的周侧并具有伸缩凸部,所述伸缩凸部呈部分球形或球形;以及至少两个抵接凹部,设置于所述施力转动件的周向表面,分别用于在所述施力转动件转动至与所述锁定位置对应角度以及与所述开启位置对应角度时与所述伸缩凸部抵接配合。

4、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误碰安全开关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转动锁定件和所述施力转动件均由05cr17ni4cu4nb不锈钢材料构成。

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锁闭机构,设置在驾驶舱门的锁闭系统内并用于在飞机飞行时锁闭驾驶舱门,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锁具,用于锁闭驾驶舱门;解锁部件,用于解锁所述锁具;第一解锁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解锁部件解锁所述锁具;第二解锁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解锁部件解锁所述锁具;内把手部件,用于为第一解锁驱动部件提供动力,具有防误碰安全开关;以及外把手部件,用于为第二解锁驱动部件提供动力,其中,所述防误碰安全开关为如前所述的防误碰安全开关。

6、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锁闭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解锁部件包括:摆臂件,具有转动支点、第一摆动端和第二摆动端,所述摆臂件在所述第一解锁驱动部件或者第二解锁驱动部件的驱动下绕转动支点沿解锁方向转动;转动复位件,用于使所述摆臂件在失去所述第一解锁驱动部件或者第二解锁驱动部件的驱动后沿解锁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复位;移动杆件,其第一端与所述摆臂件的第一摆动端铰接;以及软杆件,其第一端与所述锁具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移动杆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摆臂件绕转动支点沿所述解锁方向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摆动端驱动所述移动杆件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从而驱动所述软杆件解锁所述锁具。

7、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锁闭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第一解锁驱动部件包括:第一杆件,其第一端与所述摆臂件的第一摆动端与转动支点之间位置的侧面抵接,其第二端与所述内把手部件连接,所述第一杆件在所述内把手部件的驱动下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并施力于所述摆臂件的侧面从而驱动所述摆臂件沿解锁方向转动;以及第一复位件,用于使所述第一杆件在失去所述内把手部件的驱动后沿反方向移动复位。

8、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锁闭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内把手部件还具有:第一锁盘;以及内把手,设置于所述第一锁盘内并与其铰接,具有第一转动端和第一施力端,所述第一转动端活动穿过所述第一锁盘并与所述第一杆件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一施力端受力时驱使所述内把手绕铰接点转动并通过所述第一转动端驱动所述第一杆件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

9、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锁闭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第二解锁驱动部件包括:第二杆件,其第一端具有在所述摆臂件在所述第一杆件的驱动下沿解锁方向转动时对所述第二摆动端进行让位的避让槽,所述摆臂件的第二摆动端活动伸入所述避让槽内并与避让槽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杆件的中部与所述外把手部件连接,所述第二杆件在所述外把手部件的驱动下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并施力于所述第二摆动端从而驱动所述摆臂件沿解锁方向转动;以及第二复位件,用于使所述第二杆件在失去所述外把手部件的驱动后沿反方向移动复位。

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锁闭系统,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驾驶舱门;驾驶舱门框;以及锁闭机构,其中,所述锁闭机构如前所述的锁闭机构。

11、因此,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2、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防误碰安全开关、锁闭机构以及锁闭系统,由于锁闭机构包括锁具、解锁部件、第一解锁驱动部件、第二解锁驱动部件、内把手部件以及外把手部件,其中,内把手部件具有防误碰安全开关,防误碰安全开关具有转动锁定件、施力转动件以及位置保持单元,通过转动施力转动件能够使转动锁定件在锁定端插入锁槽内构成锁定配合的锁定位置与锁定端从锁槽内脱离解除锁定配合的开启位置之间转动,当锁定端插入锁槽内构成锁定配合时,此时操作人员操作内把手时无法将其拉动,当锁定端从锁槽内脱离解除锁定配合时,此时操作人员操作内把手可使其进行开门动作,由此使得内把手具备防误操作打开的能力,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并且通过转动施力转动件的操作来控制防误碰安全开关的开启和关闭,使得开启和关闭状态明显,便于识别,同时内把手的外形尺寸不受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误碰安全开关,设置在驾驶舱门的锁闭机构内并用于防止驾驶员在非操作情况下误碰驾驶舱门的把手导致驾驶舱门误开,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碰安全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误碰安全开关,其特征在于:

4.一种锁闭机构,设置在驾驶舱门的锁闭系统内并用于在飞机飞行时锁闭驾驶舱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闭机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闭机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闭机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闭机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闭机构,其特征在于:

10.一种锁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误碰安全开关,设置在驾驶舱门的锁闭机构内并用于防止驾驶员在非操作情况下误碰驾驶舱门的把手导致驾驶舱门误开,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碰安全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误碰安全开关,其特征在于:

4.一种锁闭机构,设置在驾驶舱门的锁闭系统内并用于在飞机飞行时锁闭驾驶舱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善会张玮李翔宇王进郑章坤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天润航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