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吸式大豆精量排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040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吸式大豆精量排种器。其中包括充种壳体、气吸壳体和排种盘,充种壳体和气吸壳体呈盘状,充种壳体和气吸壳体对接围成安装腔,安装腔内安装有排种盘,传动装置穿设在通孔内带动排种盘以及内圈搅种部和外圈搅种部自转,排种盘平面边缘开设有吸种孔,气吸壳体内形成有气室,气室还与负压装置连接,充种壳体上开设有进种口,种子沿进种口进入安装腔内,充种壳体侧面上开设有落种通道,吸种孔从上至下经过落种通道,种子沿落种通道排出至导种管内;解决现有技术下排种盘上吸种孔会出现漏吸进而导致种子在排出过程中会出现间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尤其涉及一种气吸式大豆精量排种器


技术介绍

1、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精准高效的播种技术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传统播种方法,如手工播种和机械式排种器,在初期农业机械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和精细化种植技术的需求增加,这些方法的限制如播种不均、种子损伤率高以及播种效率低下等逐渐显现出来。

2、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气吸式大豆精量排种器被引入农业生产,将大豆作为种子撒向目标地面,以期提高播种精度和减少种子损伤。尽管传统气吸式大豆精量排种器在这些方面有所改进,它们在种子管理和播种效率方面以及拆装便捷性方面仍然面临挑战。其中,最显著的是种子吸附不均匀的问题,当处理形状不规则或大小不一的种子时,往往难以实现稳定且均匀的吸附效果,排种盘上容易出现漏吸,导致排种盘上吸种孔内没有种子,进而导致种子无法在相同的间隔时间内依次排出,种子在排出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间隔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另外,现有排种器在连续快速播种的情况下,排种盘上会有残渣堵住吸种孔,降低了播种准确率并增加了清理工作的难度。此外,现有的排种器在使用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吸式大豆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种壳体(2)、气吸壳体(11)和排种盘(8),所述充种壳体(2)和所述气吸壳体(11)呈盘状,所述充种壳体(2)和所述气吸壳体(11)对接围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排种盘(8),所述气吸壳体(11)上形成有通孔(1102),传动装置(4)穿设在所述通孔(1102)内带动所述排种盘(8)自转,所述排种盘(8)平面边缘开设有吸种孔(803),所述气吸壳体(11)内形成有气室(1104),所述吸种孔(803)与所述气室(1104)连通,所述气室(1104)还与负压装置连接,所述充种壳体(2)上开设有进种口(203),种子沿进种口(203)进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吸式大豆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种壳体(2)、气吸壳体(11)和排种盘(8),所述充种壳体(2)和所述气吸壳体(11)呈盘状,所述充种壳体(2)和所述气吸壳体(11)对接围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排种盘(8),所述气吸壳体(11)上形成有通孔(1102),传动装置(4)穿设在所述通孔(1102)内带动所述排种盘(8)自转,所述排种盘(8)平面边缘开设有吸种孔(803),所述气吸壳体(11)内形成有气室(1104),所述吸种孔(803)与所述气室(1104)连通,所述气室(1104)还与负压装置连接,所述充种壳体(2)上开设有进种口(203),种子沿进种口(203)进入安装腔内,所述充种壳体(2)侧面上开设有落种通道(201),所述吸种孔(803)从上至下经过所述落种通道(201),所述落种通道(201)与导种管(3)连通,种子沿所述落种通道(201)排出至所述导种管(3)内,种子从所述导种管(3)排出至外界,所述气吸壳体(11)内在所述落种通道(201)的上方安装有支架(904),所述支架(904)上转动安装有转轴(903),所述转轴(903)上固定有投种轮(902),所述投种轮(902)周向等间距形成有投种端(905),所述排种盘(8)带动所述投种轮(902)转动,所述投种端(905)插接在所述吸种孔(803)内,所述投种端(905)推动种子掉落至落种通道(20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吸式大豆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搅种部(802)呈圆角矩形,所述导向面(805)包括两组,所述导向面(805)设置在所述外圈搅种部(802)相对的两侧,所述导向面(805)之间通过弧形面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吸式大豆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种孔(803)靠近所述排种盘(8)圆心的一侧形成有导种槽(804),所述导种槽(804)呈长条状,所述导种槽(804)底面低于所述排种盘(8)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吸式大豆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种壳体(2)上开设进种口(203),所述进种口(203)两侧安装有充种安装槽(208),所述充种安装槽(208)内插接有充种管(1),所述充种管(1)呈簸箕状,所述充种管(1)两侧形成有安装导轨(101),所述安装导轨(101)插接在所述充种安装槽(208)内,所述安装导轨(101)顶部形成有翻边,所述翻边上开设有安装孔(103),所述充种安装槽(208)顶部形成有固定孔(209),螺栓通过所述安装孔(103)和所述固定孔(209)将所述充种管(1)紧固在所述充种壳体(2)上,所述充种管(1)上端安装有充种挡板(102),所述充种挡板(102)高于所述充种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恩来徐世豪寇白曹化奇梁豪张富彬汪小旵钱进罗志涛姚昊萍田光兆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