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地下重力比测试验场的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883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19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地下重力比测试验场的建筑结构,涉及工程技术领域。该建筑结构由抗渗防水体系、承重抗形变体系及使用功能体系三大体系组成,其中,抗渗防水体系集防、排、截、堵为一体,多道防线分别为黏土隔渗层、防水帷幕、防渗承重墙、抽水泵、防渗底板;承重抗形变体系包括无磁筋嵌岩桩、无磁筋混凝土承重台、素混凝土垫层、防渗底板、内部承重墙、防渗承重墙、承重顶板和承重梁,防渗底板和防渗承重墙兼具抗渗和承重抗形变功能,关系建筑使用安全;使用功能体系包括隔振沟、隔振槽、重力比测墩、地板、设备间、观测仪器、数据采集处理终端等。本技术能够满足防渗、沉降、抗高频信号干扰、恒温恒湿以及无磁场干扰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地下重力比测试验场的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1、地下重力比测试验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地下重力比测试验场是推进和实施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地下重力比测试验场有严格的防渗控制要求、沉降控制要求、抗高频信号干扰的要求、恒温恒湿控制的要求以及无磁场干扰要求。

3、为满足以上五个严格要求,使得地下重力比测试验场不同于以往的居民建筑,更有别于一般的地面实验室,现有的工程技术以及设计理念难以完全满足以上五方面的要求。

4、鉴于上述原因,本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地下重力比测试验场的建筑结构,以满足以上五个方面的严格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地下重力比测试验场的建筑结构,该建筑结构能够全面满足地下重力比测试验场的防渗、抗沉降变形、环境恒温、抗高频信号干扰、抗磁场干扰要求。

2、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地下重力比测试验场的建筑结构,包括:抗渗防水体系、承重抗形变体系及使用功能体系,所述抗渗防水体系包括围成建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地下重力比测试验场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抗渗防水体系(10)、承重抗形变体系(20)及使用功能体系(30),所述抗渗防水体系(10)包括围成建筑结构的首尾闭合的防渗承重墙(13)、围于所述防渗承重墙(13)外侧的防水帷幕(12)以及围于所述防水帷幕(12)外侧和设置于建筑结构顶部及底部的黏土隔渗层(11),所述防渗承重墙(13)的外侧敷设有防水卷材(15);所述承重抗形变体系(20)包括连接所述黏土隔渗层(11)和基岩(27)的组合使用的多组无磁筋嵌岩桩(21)和无磁筋混凝土承重台(22)、设置于底部的所述黏土隔渗层(11)上方的素混凝土垫层(23)和防渗底板(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地下重力比测试验场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抗渗防水体系(10)、承重抗形变体系(20)及使用功能体系(30),所述抗渗防水体系(10)包括围成建筑结构的首尾闭合的防渗承重墙(13)、围于所述防渗承重墙(13)外侧的防水帷幕(12)以及围于所述防水帷幕(12)外侧和设置于建筑结构顶部及底部的黏土隔渗层(11),所述防渗承重墙(13)的外侧敷设有防水卷材(15);所述承重抗形变体系(20)包括连接所述黏土隔渗层(11)和基岩(27)的组合使用的多组无磁筋嵌岩桩(21)和无磁筋混凝土承重台(22)、设置于底部的所述黏土隔渗层(11)上方的素混凝土垫层(23)和防渗底板(24)、分隔所述防渗承重墙(13)围成区域的内部承重墙(25)、位于建筑结构顶部的承重顶板和承重梁(26)以及所述基岩(27);所述使用功能体系(30)包括设置于所述内部承重墙(25)分隔区域内的重力比测墩(33)、地板(34)、风机房(36)、设备间(37)以及设置于所述防渗承重墙(13)和所述防水帷幕(12)间的隔振沟(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地下重力比测试验场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帷幕(12)的数量为四道,呈上下开口的箱式结构间隔设置于所述防渗承重墙(13)的外侧,所述防水帷幕(12)的外侧与所述黏土隔渗层(11)贴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地下重力比测试验场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渗防水体系(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隔振沟(31)底部的抽水泵(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地下重力比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玉龙周政徐久晟刘炜健张聪彭警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