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78827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还原响应紫杉醇二聚体前药(diPTX)和雷公藤红素(Cel)为模型药物,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diPTX和Cel的杂化纳米制剂diPC NPs,以及对照组紫杉醇二聚体前药纳米制剂diPTX NPs、diPC NPs和雷公藤红素纳米制剂Cel NPs。三种纳米制剂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好;制备工艺简易可行,重复性高,极大提高化疗药物的溶解度。体外释放和细胞摄取实验显示,相较于diPTX NPs和Cel NPs,杂化纳米制剂diPC NPs有良好的还原响应能力以及较强肿瘤摄取能力,细胞增殖毒性实验显示diPC NPs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以及对正常组织更小的毒性,安全性高,可用于静脉注射,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尤其涉及一种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癌症是人类死亡的第二大杀手,截止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1930万例,因癌死亡人数高达1000万人,同时乳腺癌患病人数已经超过肺癌,成为最常见的癌症,预计到2040年,每年新发癌症将增长47%。而中国的癌症新发病例占全球的24%,其中死亡病例已经占到30%。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如何高效治疗癌症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

2、大量的研究和临床数据表明,临床上常用的紫杉醇(ptx)、蒽环类药物、铂类等一线化疗药物能够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同时这些化疗药物也可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使钙网蛋白暴露至细胞的表面,并促进了atp和hmgb1向胞外的释放,这些损伤相关模式分子(damp)能够刺激树突状细胞(dc)成熟,并进一步激活t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反应发挥免疫抗肿瘤效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单一的化疗其实并未改善患者的生存率,究其原因是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的同时,也会通过nf-κb途径或经过i型ifn、ifn-γ信号传导,进一步上调了肿瘤细胞pd-l1的表达,抑制了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的功能,加剧了免疫抑制的微环境的形成。目前在临床一般将化疗药物与pd-l1单抗或pd-1单抗联合使用,大幅提升了患者的的生存率。但是pd-l1或pd-1单抗价格普遍较为昂贵,同时存在低和脱靶毒性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实现肿瘤高效安全的化学免疫联合治疗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3、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是一种醌甲基三萜类化合物,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中提取的一种中药单体物质,近年来发现cel的靶向递送不仅可以显著触发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通过招募细胞毒性cd8+t细胞和nk细胞,还能够下调肿瘤细胞的pd-l1的表达,从而直接激活t细胞。基于此,本研究拟构建cel和ptx杂化纳米递送系统,并将其用于肿瘤的化学免疫治疗研究,以期开发高效安全的纳米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二硫键构建还原响应的紫杉醇二聚体前药,通过纳米沉淀法将紫杉醇前药和雷公藤红素共组装,制备dspe-peg化二聚体杂化纳米粒,用于递送ptx和cel,实现药物在肿瘤细胞的高效递送,通过下调肿瘤细胞pd-l1及协同诱导icd,重塑免疫抑制的微环境,提高抗肿瘤效果,并考察体外抗肿瘤行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所述纳米粒为dspe-peg化二聚体杂化纳米粒;具体以二硫键构建还原响应的紫杉醇二聚体前药,通过纳米沉淀法将紫杉醇前药和雷公藤红素共组装而成。

3、进一步地,所述纳米粒为紫杉醇二聚体/雷公藤红素杂化纳米粒(dipc nps)。

4、进一步地,所述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小于150nm。

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述所述的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步骤s1、称取ptx、二硫代二丙酸、edcl和dmap于圆底烧瓶中,加入有机溶剂,氮气保护,搅拌反应,随后再次加入edcl和dmap,继续反应,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用色谱级乙腈溶解产物,使用半制备液相分离纯化产物,收集目标产物,合并溶液,经过减压旋蒸除去溶剂;

7、步骤s2、将步骤s1的产物、雷公藤红素和dspe-peg2k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将上述混合溶液缓缓滴加到去离子水中,随后减压旋蒸除去残留的有机溶剂。

8、进一步地,步骤s1中,ptx、二硫代二丙酸、edcl和dmap加入量满足如下条件:以二硫代二丙酸的当量为1,ptx约为2.2倍当量,edci分4.8倍和2.3倍当量两次加入;dmap分0.3倍和0.3倍当量两次加入。

9、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加入量为15~20ml。

10、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搅拌反应条件包括:温度为25~30℃;时间为1~2h;

11、所述继续反应条件包括:温度为25~30℃;时间为24~36h。

12、进一步地,步骤s2中,步骤s1的产物、雷公藤红素和dspe-peg2k的质量比为5:1:2。

13、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或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两种,加入量为1~2ml。

14、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所述的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1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6、本专利技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icd、下调pd-l1表达,实现化学免疫联合治疗以增强抗肿瘤疗效。选择的模型药物为还原响应紫杉醇二聚体前药(diptx)和雷公藤红素(cel),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diptx和cel的杂化纳米制剂dipc nps,以及对照组紫杉醇二聚体前药纳米制剂diptxnps、dipcnps和雷公藤红素纳米制剂cel nps。三种纳米制剂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好;制备工艺简易可行,重复性高,极大提高化疗药物的溶解度。体外释放和细胞摄取实验显示,相较于diptxnps和celnps,杂化纳米制剂dipcnps有良好的还原响应能力以及较强肿瘤摄取能力,细胞增殖毒性实验显示dipcnps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以及对正常组织更小的毒性,安全性高,可用于静脉注射,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前景。

17、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为DSPE-PEG化二聚体杂化纳米粒;具体以二硫键构建还原响应的紫杉醇二聚体前药,通过纳米沉淀法将紫杉醇前药和雷公藤红素共组装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为紫杉醇二聚体/雷公藤红素杂化纳米粒(diPC NP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小于150nm。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PTX、二硫代二丙酸、EDCl和DMAP加入量满足如下条件:以二硫代二丙酸的当量为1,PTX约为2.2倍当量,EDCI分4.8倍和2.3倍当量两次加入;DMAP分0.3倍和0.3倍当量两次加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加入量为15~20mL。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搅拌反应条件包括:温度为25~30℃;时间为1~2h;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步骤S1的产物、雷公藤红素和DSPE-PEG2K的质量比为5:1:2。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或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两种,加入量为1~2mL。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或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为dspe-peg化二聚体杂化纳米粒;具体以二硫键构建还原响应的紫杉醇二聚体前药,通过纳米沉淀法将紫杉醇前药和雷公藤红素共组装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为紫杉醇二聚体/雷公藤红素杂化纳米粒(dipc np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小于150nm。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还原响应型二聚体杂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ptx、二硫代二丙酸、edcl和dmap加入量满足如下条件:以二硫代二丙酸的当量为1,ptx约为2.2倍当量,edci分4.8倍和2.3倍当量两次加入;dmap分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真宝曹煜张训发周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