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门锁控制方法及智能门锁技术_技高网

门锁控制方法及智能门锁技术

技术编号:4078806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门锁控制方法,包括:开锁:第一动力正向驱动使主锁舌与斜锁舌缩回,而后第一动力反向驱动并与主锁舌之间形成第一离合空间,第一动力反向驱动使斜锁舌伸出;第一动力可再次正向驱动使斜锁舌缩回,由于第一动力在第一离合空间内输出,主锁舌仍处于缩回状态;上锁:第一动力反向驱动使主锁舌伸出,而后第一动力正向驱动并与主锁舌之间形成第一离合空间,由于第一动力与斜锁舌之间存在第二离合空间,斜锁舌将保持伸出状态。使得主锁舌与斜锁舌之间形成多种工作组合方式,尤其是在开锁状态下,可以实现斜锁舌的单独控制,即控制斜锁舌伸出与缩回,增强了斜锁舌控制的灵活性,为使用者提供更为方便与便捷的门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门锁,具体地,涉及一种门锁控制方法及智能门锁


技术介绍

1、早些年前门锁结构简单,例如牛头锁或者是防盗门锁,该类门锁主要是依靠钥匙进行上锁和开锁;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门锁的结构和性能得到提升,出现智能门锁,但受限于原来的门锁结构和体积,想更换成更为使用起来更为便捷的全自动门锁(可以智能控制主锁舌和斜锁舌的伸缩)几乎不可能,现阶段出现的能替换原来该类型的门锁,都是半自动的,即不能单独控制斜锁舌的伸缩。也就是说,虽然可以通过感应使得门锁进行开锁,开锁过程是将主锁舌与斜锁舌同时缩回,而后无法对斜锁舌单独控制,无法提供使用起来更为方便与便捷的门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门锁控制方法及智能门锁。

2、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门锁控制方法,包括:开锁状态:第一动力正向驱动使主锁舌与斜锁舌缩回,而后第一动力反向驱动并与主锁舌之间形成第一离合空间,第一动力反向驱动使斜锁舌伸出;第一动力可再次正向驱动使斜锁舌缩回,由于第一动力在第一离合空间内输出,主锁舌仍处于缩回状态;

3、上锁状态:第一动力反向驱动使主锁舌伸出,而后第一动力正向驱动并与主锁舌之间形成第一离合空间,由于第一动力与斜锁舌之间存在第二离合空间,斜锁舌将保持伸出状态。

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开锁状态:第二动力单独驱使斜锁舌缩回,第一动力及主锁舌保持原有状态。

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开锁状态:第二动力驱使主锁舌伸出转变为上锁状态,基于第一离合空间存在,第一动力保持原有状态。

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上锁状态:第二动力驱使主锁舌及斜锁舌缩回转为开锁状态,基于第一离合空间存在,第一动力保持原有状态。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动力在第二离合空间的输出行程是第一动力在第一离合空间的输出行程的两倍。

8、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智能门锁,包括:采用上述的门锁控制方法。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

10、锁壳组件;

11、主锁舌组件,其活动设于锁壳组件内;

12、斜锁舌组件,其活动设于锁壳组件内;

13、动力组件,其设于锁壳组件内,动力组件包括动力件、主传动件、副传动件以及锁芯件,动力件的输出端与主传动件的输入端连接,主传动件的输出端分别与副传动件的输入端以及锁芯件的输入端连接,锁芯件驱动主锁舌组件执行开关锁动作,副传动件驱动斜锁舌组件执行开关锁动作;以及控制组件,其设于锁壳组件内,并与动力件电连接。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副传动件包括第一副传动齿组、第二副传动齿组以及副摆杆,第一副传动齿组的输入端与主传动件连接,其输出端与第二副传动齿组连接,第二副传动齿组的输出端驱动副摆杆摆动,副摆杆摆动驱动斜锁舌组件执行开关锁动作。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二副传动齿组包括第二副齿轴、第三副齿体以及第一副凸起,第三副齿体套设于第二副齿轴,第一副凸起设于第三副齿体上,副摆杆的内环开设有第二副凸起,动力组件驱动副摆杆执行开关锁动作时,第一副凸起与第二副凸起抵接,并推动第二副凸起转动,从而带动副摆杆摆动。。

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斜锁舌组件包括斜锁舌件、第一挡板件、第二挡板件以及弹性件,斜锁舌件活动设于锁壳组件内,其包括斜锁杆以及斜锁舌;斜锁杆一端与第一挡板件连接,另一端沿着锁壳组件的内表面延伸,并贯穿第二挡板件后,与斜锁舌的一端连接,斜锁舌的另一端伸出锁壳组件,弹性件套设于斜锁杆,且位于第二挡板件与斜锁舌之间,副摆杆的输出端在第一挡板件和第二挡板件之间摆动。

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离合空间与第二离合空间,使得主锁舌与斜锁舌之间形成多种工作组合方式,尤其是在开锁状态下,可以实现斜锁舌的单独控制,即控制斜锁舌伸出与缩回,增强了斜锁舌控制的灵活性,为使用者提供更为方便与便捷的门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锁状态:第二动力单独驱使斜锁舌缩回,第一动力及主锁舌保持原有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锁状态:第二动力驱使主锁舌伸出转变为上锁状态,基于第一离合空间存在,第一动力保持原有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锁状态:第二动力驱使主锁舌及斜锁舌缩回转为开锁状态,基于第一离合空间存在,第一动力保持原有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动力在第二离合空间的输出行程是第一动力在第一离合空间的输出行程的两倍。

6.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门锁控制方法。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传动件(43)包括第一副传动齿组(431)、第二副传动齿组(432)以及副摆杆(433),所述第一副传动齿组(431)的输入端与所述主传动件(42)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副传动齿组(432)连接,所述第二副传动齿组(432)的输出端驱动所述副摆杆(433)摆动,所述副摆杆(433)摆动驱动所述斜锁舌组件(3)执行开关锁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副传动齿组(432)包括第二副齿轴(4321)、第三副齿体(4322)以及第一副凸起(4323),所述第三副齿体(4322)套设于所述第二副齿轴(4321),所述第一副凸起(4323)设于所述第三副齿体(4322)上,所述副摆杆(433)的内环开设有第二副凸起(4331),所述动力组件(4)驱动所述副摆杆(433)执行开关锁动作时,所述第一副凸起(4323)与所述第二副凸起(4331)抵接,并推动所述第二副凸起(433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副摆杆(433)摆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锁舌组件(3)包括斜锁舌件(31)、第一挡板件(32)、第二挡板件(33)以及弹性件(34),所述斜锁舌件(31)活动设于所述锁壳组件(1)内,其包括斜锁杆(311)以及斜锁舌(312);所述斜锁杆(311)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件(32)连接,另一端沿着所述锁壳组件(1)的内表面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挡板件(33)后,与所述斜锁舌(312)的一端连接,所述斜锁舌(312)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锁壳组件(1),所述弹性件(34)套设于所述斜锁杆(311),且位于所述第二挡板件(33)与所述斜锁舌(312)之间,所述副摆杆(433)的输出端在所述第一挡板件(32)和所述第二挡板件(33)之间摆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锁状态:第二动力单独驱使斜锁舌缩回,第一动力及主锁舌保持原有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锁状态:第二动力驱使主锁舌伸出转变为上锁状态,基于第一离合空间存在,第一动力保持原有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锁状态:第二动力驱使主锁舌及斜锁舌缩回转为开锁状态,基于第一离合空间存在,第一动力保持原有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动力在第二离合空间的输出行程是第一动力在第一离合空间的输出行程的两倍。

6.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门锁控制方法。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传动件(43)包括第一副传动齿组(431)、第二副传动齿组(432)以及副摆杆(433),所述第一副传动齿组(431)的输入端与所述主传动件(42)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副传动齿组(432)连接,所述第二副传动齿组(432)的输出端驱动所述副摆杆(433)摆动,所述副摆杆(433)摆动驱动所述斜锁舌组件(3)执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祖庆刘旭林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昊成工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