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8573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毛细管外融冰蓄冷设备,特别是关于一种空调制冷储能用U形盘管型蓄冰装置。它包括一毛细管盘管,所述毛细管盘管置于一密封蓄冰槽中,所述蓄冰槽中储有水;所述毛细管盘管包括一进集水管和一出集水管,所述进集水管的一端连接进水母管,所述出集水管的一端连接出水母管,另一端均为盲端,所述两根进水管、出水管为一组,中间由若干中空毛细管连接,在每根进水管、出水管的首尾端都设置有保护装置。采用本装置换热面积可达到0.526m2/RT;阻力降在40KPa左右;蓄冰温度在‑4.5~‑5℃左右;单位体积容冰率可达18.5RT/m3之高;耐腐蚀;重量轻;依靠法兰连接,方便拆装。因而是方便廉洁的新型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冰设备,特别是关于一种空调制冷储能用的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主要应用于外融冰系统。


技术介绍

1、蓄冰空调是指利用制冷机在夜间制得的冷量以冰的形式贮存起来,在白天空调负荷高峰期将冰融化并释放冷量,部分或全部满足供冷需求,从而减少空调冷机的装机容量和运行电费,达到理想的制冷效果和经济效益。尤其近期国内区域供冷技术愈发成熟,全国目前已经建成并运行的外融冰形式的区域供冷项目高达数十例,已经规划并开始建设的项目多达百多项,其总规划设计蓄冷总量高达百万冷吨时。

2、目前国内盘管类外融冰蓄冰设备主要是蛇形盘管形式,主要材料为钢或改性塑料。蛇形盘管类设计形式,单根盘管总长基本维持在100米左右,会存在由于换热流程较长带来蓄冰设备阻力降较大;蓄冰层相对较厚(25mm左右),制冰温度相对较低(一般在-6℃左右),如果为改性塑料材质,其制冰温度会由于其材料厚度的影响,进一步降低;设备的尺寸较大,不利于设备的运输以及安装;如果出现设备的损伤,根本无法找到泄漏点的位置,无法实现设备的维修,只能进行更换;盘管之间的间距较大,因而所需的占地面积较大,同时对于摆放的位置有一定的要求等缺陷。

3、钢制蛇形盘管被广泛应用于区域供冷,但是由于近期世界能源问题,所有原材料制造成本上涨较快,且由于区域供冷系统均采用外融冰模式,同时采用加气搅拌方式,增加换热效果,因此在实际项目中钢制蛇形盘管存在一定的腐蚀风险,因而寻求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低阻力、耐腐蚀、安装维修方便,制冷效率高的蓄冷设备,成为目前制冷界共同关注的问题。p>

技术实现思路

1、现有盘管类外融冰蓄冰装置,基本采用蛇形盘管,除了流程长压降大、冰层厚热阻力高、不易检修等通病之外,最主要是腐蚀问题,除非采用不锈钢材质或改性塑料,但是不锈钢造价昂贵,改性塑料由于存在强度问题,其管壁壁厚必然增加,导致换热效率下降等问题。

2、由于盘管换热流程为100米,相对很长,钢制蛇形盘管设备的长度较大,一般长度为6米左右,多排盘管并联,其宽度约为1.5米左右,高度在2米左右,因此运输较为困难。如果再加上外壳,其尺寸将会进一步加大,而蓄冰设备一般会安装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内,给运输及安装带来极大的问题。

3、蓄冰设备从基本原理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换热器,即管内的低温载冷剂,与盘管外的水进行热交换,将冷量以冰的形式,附着于盘管外壁上存储。使用时,可以用盘管外的流动水与冰进行热交换,同时辅以加气搅拌等辅助措施,增强换热效果,进而达成向外输送冷量的目的。

4、从换热学原理上而言,换热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点,一是换热系数,即材料的热传导系数;二是换热面积,换热面积越大,换热效果越好。同等换热量的情况下,热传导系数越高,换热面积越小;换而言之,换热面积越大,其所要求的热传导系数越小。

5、就本专利技术而言,即是利用毛细管的巨大换热面积,弥补由于材质所带来的不足,进而满足整个系统需求。同时解决数量巨大毛细管的系统性问题,即热熔焊接的安全性问题及流量如何均衡分配到每一根毛细管的问题。

6、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毛细管蓄冰装置。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毛细管盘管,所述毛细管盘管置于一密封蓄冰槽中,所述蓄冰槽中储有水;所述毛细管盘管包括一进集水管和一出集水管,所述进集水管的一端连接进水母管,所述出集水管的一端连接出水母管,另一端均为盲端;所述两根进水管、出水管为一组,中间由若干中空毛细管连接,在每根进水管、出水管上各设置流量平衡连接器,所述的流量平衡连接器对于中空毛细管都具有保护作用。

9、流量平衡连接器包括位于其上半部分的集液槽,作为与开孔集管连接的载体部分,该集液槽为长方形的内空槽形状,其槽体内容积和截面积的大小跟开孔集管的管内流量与流速成一定比例,该槽体的外壁厚度与开孔集管的壁厚度基本相同;和位于其下半部分的熔接孔组,作为与毛细管热熔连接的部分,具有对应于多根毛细管的多个细孔,熔接孔槽中孔的孔径与孔间距可以根据毛细管的直径与间距的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10、上述蓄冰装置包括毛细管盘管,一组或多组,如图8所示,该装置可以包含如下主要设备:毛细管蓄冰盘管、盘管固定框架,出水母管,进水母管,拼装式槽体,其中槽体包含拼装结构体、支撑框架、保温层及防水套等,左右h型布水器,和/或鼓气装置。

11、低温载冷剂将从进水母管进入毛细管盘管的进水集管中,通过开孔进入流量平衡连接器,并均衡进入每一根毛细管中,并通过毛细管薄壁与外面的水进行热交换,在毛细管外壁形成冰层,即将冷量以冰的形式储存于毛细管外壁,换热后的载冷剂将进入下一个流量平衡连接器,进入出水集管,最终汇入出水母管中,完成整个蓄冰过程,该蓄冰盘管具有换热面积大、耐腐蚀、重量轻等。

12、毛细管盘管高度可以随意调节,可以适用于各种高度的空调制冷站房,基本高度在2-6米左右,即换热流程长度在2-6米,因此设备阻降极低;同时采用超低流速,通过薄壁毛细管进行换热,同时通过改性塑料的特性保证压力要求。

13、拼装式槽体主要负责设备的保温及防水,水箱采用拼装模式,可以以散件的形式运输到施工现场,并在现场无需焊接,即可完成安装;毛细管蓄冰盘管框架将固定于水箱支撑框架上,并在槽体内部放置,防止位移;同时由于盘管固定框架一般整体尺寸较小,一般为长2米,宽1-2米,高2-4米,可以放倒,运输重量一般在0.5吨左右,完全避免了原有装置存在的体积大,重量大等问题,可以完美解决运输及就位安装的问题。

14、h型布水器的主要作用是在融冰释冷阶段,将流经槽体的水流做好水流分配,降低流速,有效解决冷量释放的问题;鼓气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在融冰释冷阶段,从底部释放空气,有效搅拌,增强水流与冰面接触时的换热效果,进而达到良好的释冷速率,完全符合目前虚拟电厂的使用需求。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盘管为一组;或多组,各组由管部件实现连接。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槽顶盖上设置有一进气通管,蓄冰槽体底部防水膜上方,设置有h型空气鼓气管,自下而上释放空气,搅拌水流,增强换热效果。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集水管通过热熔方式与所述进水母管连接,所述出集水管通过热熔方式与所述出水母管连接。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相互间隔、同平面、平行摆放。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中两根进水管、出水管上连接的所有毛细管都相互平行,且相对进水管、出水管垂直。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槽左右两侧侧壁分别设置有一进水通管和一出水通管,在侧壁上分别设置h型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毛细管盘管,所述毛细管盘管置于一密封蓄冰槽中,所述蓄冰槽中储有水;所述毛细管盘管包括一进集水管和一出集水管,所述进集水管的一端连接进水母管,所述出集水管的一端连接出水母管,另一端均为盲端;所述两根进水管、出水管为一组,中间由若干中空毛细管连接,在每根进水管、出水管上各设置流量平衡连接器,所述的流量平衡连接器对于中空毛细管都具有保护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盘管为一组;或多组,各组由管部件实现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槽体底部防水膜上方,设置有H型空气鼓气管,自下而上释放空气,搅拌水流,增强换热效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集水管通过热熔方式与所述进水母管连接,所述出集水管通过热熔方式与所述出水母管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相互间隔、同平面、平行摆放。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中两根进水管、出水管上连接的所有毛细管都相互平行,且相对于进水管、出水管垂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槽左右两侧侧壁分别设置有外融冰用一进水总管和一出水总管,在侧壁上分别设置H型布水器,使得水流可以均匀在水槽内流动,与毛细管盘管上附着的冰壳进行换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平衡连接器的左右顶端位置加厚,增强保护毛细管功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槽包括三层结构,外层为热浸镀锌钢板或者不锈钢板,中间层为一保温隔热层,内层敷设有聚氯乙烯防水膜。

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槽顶盖上设置有一进水母管和一出水母管,同时设置有一根空气鼓气进气管;在侧壁设置有外融冰用的一进水母管和一出水母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毛细管盘管,所述毛细管盘管置于一密封蓄冰槽中,所述蓄冰槽中储有水;所述毛细管盘管包括一进集水管和一出集水管,所述进集水管的一端连接进水母管,所述出集水管的一端连接出水母管,另一端均为盲端;所述两根进水管、出水管为一组,中间由若干中空毛细管连接,在每根进水管、出水管上各设置流量平衡连接器,所述的流量平衡连接器对于中空毛细管都具有保护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盘管为一组;或多组,各组由管部件实现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槽体底部防水膜上方,设置有h型空气鼓气管,自下而上释放空气,搅拌水流,增强换热效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集水管通过热熔方式与所述进水母管连接,所述出集水管通过热熔方式与所述出水母管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外融冰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和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轶高海峰林亚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西亚特节能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