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8515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1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包括上连接板、第一条形柱、下连接板和第二条形柱以及第三条形柱,所述上连接板依次排列安装在斜坡顶部组成顶边,下连接板依次排列安装在斜坡底部组成底边,若干个第一条形柱依次首尾连接组成第一侧边,且处在顶边和底边之间,且首尾两端的第一条形柱与相邻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卡接,通过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的依次排列组成顶边和底边以及第一条形柱、第二条形柱的收尾相连组成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将边坡的水土围住,同时通过第三条形柱组成的分隔条将边坡分割出多个种植区域,种植区域种植水土保持的绿植,且分隔条并起到缓冲作用,减少流水对边坡水土的冲刷,有利于对水土的保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土保持,具体是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


技术介绍

1、水土保持是在河流等护坡上进行施工防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河水的冲刷造成滑坡、泥土流失等情况的发生。为减少事故的发生,通常会用到水土保持治理装置来减少泥土的流失。

2、但是,目前市面上传统的水土保持治理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装置受到风化侵蚀,可能导致装置的损坏,后期维护费用较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包括上连接板、第一条形柱、下连接板和第二条形柱以及第三条形柱,所述上连接板依次排列安装在斜坡顶部组成顶边,下连接板依次排列安装在斜坡底部组成底边,若干个第一条形柱依次首尾连接组成第一侧边,且处在顶边和底边之间,且首尾两端的第一条形柱与相邻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卡接,若干个第二条形柱依次首尾连接组成第二侧边,且处在顶边和底边之间,且首尾两端的第二条形柱与相邻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卡接,若干个第三条形柱首尾连接组成分割条,多个分隔条平行的设置在顶边和底边之间,且首尾两端的第三条形柱与相邻的第一条形柱和第二条形柱卡接,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第一条形柱以及第二条形柱上贯穿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设置有第一固定钉,第一固定钉贯穿第一安装孔内置在边坡中,第三条形柱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内设置有第二固定钉,第二固定钉贯穿第二安装孔内置在边坡中。

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连接板的底端、第一条形柱和第二条形柱远离上连接板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一卡头,下连接板的顶端、第一条形柱和第二条形柱远离下连接板的端部均设置有与第一卡头相适配的第一卡槽。

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条形柱一端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三条形柱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卡槽相适配的第二卡头,第一条形柱靠近第三条形柱的侧壁均匀的设置有第二卡头,第二条形柱靠近第三条形柱的侧壁均匀的开设有第二卡槽。

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在第一安装孔外侧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条形柱和第二条形柱在第一安装孔外侧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一固定钉的顶帽内置在第一安装孔的顶部,且第一固定钉的顶帽两侧开设有第二凹槽。

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固定钉的顶帽内置在第二安装孔的顶部,且第二固定钉的顶帽开设有第四凹槽。

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两端开设有开口,相邻的开口之间卡设有卡块。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技术通过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的依次排列组成顶边和底边以及第一条形柱、第二条形柱的收尾相连组成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将边坡的水土围住,同时通过第三条形柱组成的分隔条将边坡分割出多个种植区域,种植区域种植水土保持的绿植,且分隔条并起到缓冲作用,减少流水对边坡水土的冲刷,有利于对水土的保持。

11、2.本技术通过第一固定钉贯穿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第一条形柱和第二条形柱的第一安装孔将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第一条形柱和第二条形柱固定在水土保持治理的边坡上,增加其稳固性,通过第一安装孔一侧设置的第一凹槽或第三凹槽配合第一固定钉的顶帽开设的第二凹槽方便将第一固定钉取下,方便对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第一条形柱和第二条形柱的更换,同理第二固定钉贯穿第三条形柱上的第二安装孔固定在水土保持治理的边坡上,增加其牢固性,第二固定钉的顶帽开设的第四凹槽方便将第二固定钉取下,方便对第三条形柱的更换,减少后期维护的费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包括上连接板(1)、第一条形柱(2)、下连接板(3)和第二条形柱(4)以及第三条形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依次排列安装在斜坡顶部组成顶边,下连接板(3)依次排列安装在斜坡底部组成底边,若干个第一条形柱(2)依次首尾连接组成第一侧边,且处在顶边和底边之间,且首尾两端的第一条形柱(2)与相邻的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3)卡接,若干个第二条形柱(4)依次首尾连接组成第二侧边,且处在顶边和底边之间,且首尾两端的第二条形柱(4)与相邻的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3)卡接,若干个第三条形柱(5)首尾连接组成分割条,多个分隔条平行的设置在顶边和底边之间,且首尾两端的第三条形柱(5)与相邻的第一条形柱(2)和第二条形柱(4)卡接,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3)、第一条形柱(2)以及第二条形柱(4)上贯穿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9),第一安装孔(9)内设置有第一固定钉(6),第一固定钉(6)贯穿第一安装孔(9)内置在边坡中,第三条形柱(5)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7),第二安装孔(17)内设置有第二固定钉(15),第二固定钉(15)贯穿第二安装孔(17)内置在边坡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的底端、第一条形柱(2)和第二条形柱(4)远离上连接板(1)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一卡头(10),下连接板(3)的顶端、第一条形柱(2)和第二条形柱(4)远离下连接板(3)的端部均设置有与第一卡头(10)相适配的第一卡槽(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条形柱(5)一端开设有第二卡槽(14),第三条形柱(5)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卡槽(14)相适配的第二卡头(12),第一条形柱(2)靠近第三条形柱(5)的侧壁均匀的设置有第二卡头(12),第二条形柱(4)靠近第三条形柱(5)的侧壁均匀的开设有第二卡槽(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3)在第一安装孔(9)外侧开设有第一凹槽(7),第一条形柱(2)和第二条形柱(4)在第一安装孔(9)外侧开设有第三凹槽(11),第一固定钉(6)的顶帽内置在第一安装孔(9)的顶部,且第一固定钉(6)的顶帽两侧开设有第二凹槽(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钉(15)的顶帽内置在第二安装孔(17)的顶部,且第二固定钉(15)的顶帽开设有第四凹槽(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3)两端开设有开口(18),相邻的开口(18)之间卡设有卡块(1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包括上连接板(1)、第一条形柱(2)、下连接板(3)和第二条形柱(4)以及第三条形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依次排列安装在斜坡顶部组成顶边,下连接板(3)依次排列安装在斜坡底部组成底边,若干个第一条形柱(2)依次首尾连接组成第一侧边,且处在顶边和底边之间,且首尾两端的第一条形柱(2)与相邻的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3)卡接,若干个第二条形柱(4)依次首尾连接组成第二侧边,且处在顶边和底边之间,且首尾两端的第二条形柱(4)与相邻的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3)卡接,若干个第三条形柱(5)首尾连接组成分割条,多个分隔条平行的设置在顶边和底边之间,且首尾两端的第三条形柱(5)与相邻的第一条形柱(2)和第二条形柱(4)卡接,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3)、第一条形柱(2)以及第二条形柱(4)上贯穿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9),第一安装孔(9)内设置有第一固定钉(6),第一固定钉(6)贯穿第一安装孔(9)内置在边坡中,第三条形柱(5)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7),第二安装孔(17)内设置有第二固定钉(15),第二固定钉(15)贯穿第二安装孔(17)内置在边坡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的底端、第一条形柱(2)和第二条形柱(4)远离上连接板(1)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桂红
申请(专利权)人:绥化市北林区河道服务中心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