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7587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22
本技术涉及公开了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本申请具体包括内设有空腔的壳体,设于空腔中的正极柱,以及设于空腔中的负极柱,正极柱与负极柱软连接;在对空腔进行负压抽气的过程中,正极柱和负极柱相互抵接,对空腔的相对两侧壁进行支撑;在对空腔进行注液的过程中,正极柱和负极柱向外延伸,将空腔的两相对侧壁拉紧。本技术在负压抽真空阶段,正极柱和负极柱在空腔内部对空腔的两相对侧壁进行支撑,防止壳体进一步凹陷;在注电解液阶段,正极柱和负极柱在空腔内部将空腔的两相对侧壁拉紧,抑制壳体进一步向外膨胀,从而在电池的注液工序中,防止电池的壳体产生较大变形,保证电池的外观以及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


技术介绍

1、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注液孔向电池的壳体内部注入电解液。目前的电池注液通常是采用机械注液,先是通过负压将电池的壳体内部抽真空,然后再通过注液孔向壳体内部注入电解液,这两道工序均容易导致电池的壳体产生变形。常规的电池壳体采用铝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在出现较小的变形时能够恢复原始形状,但在出现较大变形时,无法自动恢复至原始形状,从而既影响电池的外观,又影响电池的使用。

2、中国专利cn218602714u、公开日2023-03-10公开了一种注液孔密封组件及电池,其中注液孔密封组件包括固定板、密封件和封口板,固定板开设有注液孔,密封件封堵注液孔,固定板远离电池内部的一侧面凹陷设置有台阶槽,台阶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注液孔贯穿第二凹槽槽底,封口板插接于第二凹槽中,封口板的外周侧壁与第二凹槽的槽壁焊接密封,封口板远离密封件的一侧面低于第一凹槽的槽口。该电池通过注液孔进行注液工序中的抽真空阶段和注液阶段时,均会导致电池壳体出现较大变形,从而既影响电池的外观,又影响电池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在电池的注液工序中,能够防止电池的壳体产生较大变形,保证电池的外观以及使用性能。

2、本技术提出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包括内设有空腔的壳体,设于所述空腔中的正极柱,以及设于所述空腔中的负极柱,所述正极柱与所述负极柱软连接;在对所述空腔进行负压抽气的过程中,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相互抵接,对所述空腔的两相对侧壁进行支撑;在对所述空腔进行注液的过程中,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向外延伸,将所述空腔的两相对侧壁拉紧。

3、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中还设有用以安装所述正极柱的第一极柱板,以及用以安装所述负极柱的第二极柱板。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极柱板与所述正极柱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极柱板与所述负极柱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5、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柱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极柱板上的第一外连接部,以及用以与所述负极柱连接的第一内连接部,所述第一外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内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

6、进一步地,所述负极柱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极柱板上的第二外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内连接部连接的第二内连接部,所述第二外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内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外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软连接,所述第二内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外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二软连接,所述第一软连接与所述第二软连接进行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软连接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钩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外连接部和所述第一钩接部,所述第二软连接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钩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外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钩接部,所述正极柱与所述负极柱相互抵接时,所述第一钩接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抵接,所述第二钩接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抵接,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向外延伸时,所述第一钩接部与所述第二钩接部钩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钩接部外侧面配合的第一弧面,所述第二固定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钩接部外侧面配合的第二弧面。

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一侧面设有供所述正极柱一端伸出所述空腔的正极孔,所述壳体相对的另一侧面设有供所述负极柱一端伸出所述空腔的负极孔。

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所述电池箱还包括将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封闭或打开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用以向所述空腔注液的注液孔。

12、本技术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具有以下增益效果:

13、(1)本电池在负压抽真空阶段,正极柱和负极柱在空腔内部对空腔的两相对侧壁进行支撑,防止壳体进一步凹陷;在注电解液阶段,正极柱和负极柱在空腔内部将空腔的两相对侧壁拉紧,抑制壳体进一步向外膨胀,从而在电池的注液工序中,防止电池的壳体产生较大变形,保证电池的外观以及使用性能;

14、(2)本电池的壳体空腔中还设有第一极柱板和第二极柱板,正极柱固定安装在第一极柱板上,第二极柱板固定安装在第二极柱板上,通过将第一极柱板与壳体空腔的一侧壁焊接,将正极柱与空腔的该侧壁固定连接,通过将第二极柱板与壳体空腔的另一侧壁焊接,将负极柱与空腔的该侧壁固定连接,从而使正极柱和负极柱在壳体上的固定更加稳固;

15、(3)本电池的正极柱与第一极柱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负极柱与第二极柱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从而防止注入空腔中的电解液,通过正极柱与正极孔之间的间隙,以及负极柱与负极孔之间的间隙流出,导致电解液泄露,影响电池的使用;

16、(4)本电池的第一外连接部与第一内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增强正极柱的结构强度,从而防止正极柱产生断裂,进而使正极柱与负极柱相互抵接,以及正极柱与负极柱相互拉紧时,能够对壳体产生更好的支撑力或拉紧力,进一步防止壳体在注液工序中出现较大变形,影响电池的外观和使用;

17、(5)本电池的第二外连接部与第二内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增强负正极柱的结构强度,从而防止负极柱产生断裂,进而使正极柱与负极柱相互抵接,以及正极柱与负极柱相互拉紧时,能够对壳体产生更好的支撑力或拉紧力,进一步防止壳体在注液工序中出现较大变形,影响电池的外观和使用;

18、(6)本电池的第一钩接部与第二固定部抵接,第二钩接部与第一固定部抵接时,第一弧面与第二钩接部的外侧面配合,对第二钩接部进行限位,第二弧面与第一钩接部的外侧面配合,对第一钩接部进行限位,从而防止第一钩接部与第二钩接部产生脱离,保证正极柱与负极柱对壳体两相对侧面的支撑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有空腔的壳体(1),设于所述空腔中的正极柱(3),以及设于所述空腔中的负极柱(6),所述正极柱(3)与所述负极柱(6)软连接;在对所述空腔进行负压抽气的过程中,所述正极柱(3)和所述负极柱(6)相互抵接,对所述空腔的两相对侧壁进行支撑;在对所述空腔进行注液的过程中,所述正极柱(3)和所述负极柱(6)向外延伸,将所述空腔的两相对侧壁拉紧。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中还设有用以安装所述正极柱(3)的第一极柱板(4),以及用以安装所述负极柱(6)的第二极柱板(7)。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板(4)与所述正极柱(3)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5),所述第二极柱板(7)与所述负极柱(6)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8)。

4.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3)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极柱板(4)上的第一外连接部(31),以及用以与所述负极柱(6)连接的第一内连接部(32),所述第一外连接部(31)与所述第一内连接部(32)为一体式结构。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柱(6)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极柱板(7)上的第二外连接部(61),以及与所述第一内连接部(32)连接的第二内连接部(62),所述第二外连接部(61)与所述第二内连接部(62)为一体式结构。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连接部(32)远离所述第一外连接部(31)的一端设有第一软连接(33),所述第二内连接部(62)远离所述第二外连接部(61)的一端设有第二软连接(63),所述第一软连接(33)与所述第二软连接(63)进行连接。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连接(33)包括第一固定部(331)和第一钩接部(332),所述第一固定部(331)连接所述第一外连接部(31)和所述第一钩接部(332),所述第二软连接(63)包括第二固定部(631)和第二钩接部(632),所述第二固定部(631)连接所述第二外连接部(61)和所述第二钩接部(632),所述正极柱(3)与所述负极柱(6)相互抵接时,所述第一钩接部(332)与所述第二固定部(631)抵接,所述第二钩接部(632)与所述第一固定部(331)抵接,所述正极柱(3)和所述负极柱(6)向外延伸时,所述第一钩接部(332)与所述第二钩接部(632)钩接。

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331)设有与所述第二钩接部(632)外侧面配合的第一弧面(3311),所述第二固定部(631)设有与所述第一钩接部(332)外侧面配合的第二弧面(6311)。

9.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面设有供所述正极柱(3)一端伸出所述空腔的正极孔(11),所述壳体(1)相对的另一侧面设有供所述负极柱(6)一端伸出所述空腔的负极孔(12)。

10.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口,所述电池箱还包括将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口封闭或打开的盖板(2),所述盖板(2)上设有用以向所述空腔注液的注液孔(2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有空腔的壳体(1),设于所述空腔中的正极柱(3),以及设于所述空腔中的负极柱(6),所述正极柱(3)与所述负极柱(6)软连接;在对所述空腔进行负压抽气的过程中,所述正极柱(3)和所述负极柱(6)相互抵接,对所述空腔的两相对侧壁进行支撑;在对所述空腔进行注液的过程中,所述正极柱(3)和所述负极柱(6)向外延伸,将所述空腔的两相对侧壁拉紧。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中还设有用以安装所述正极柱(3)的第一极柱板(4),以及用以安装所述负极柱(6)的第二极柱板(7)。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板(4)与所述正极柱(3)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5),所述第二极柱板(7)与所述负极柱(6)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8)。

4.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3)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极柱板(4)上的第一外连接部(31),以及用以与所述负极柱(6)连接的第一内连接部(32),所述第一外连接部(31)与所述第一内连接部(32)为一体式结构。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柱(6)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极柱板(7)上的第二外连接部(61),以及与所述第一内连接部(32)连接的第二内连接部(62),所述第二外连接部(61)与所述第二内连接部(62)为一体式结构。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一种防止注液变形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连接部(32)远离所述第一外连接部(31)的一端设有第一软连接(33),所述第二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贝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