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突降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7584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2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突降千斤顶,包括底座,底座顶端的一侧设置有下连座,下连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两组升降臂,升降臂远离下连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上连座,上连座的顶端固定有顶座,升降臂两侧的外壁上皆设置有螺母,两组螺母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双向丝杆,双向丝杆的一端安装有转柄,上连座一侧的顶座底端设置有立柱,立柱的内部设置有等间距的销孔,立柱远离升降臂一侧的底座顶端设置有侧撑板,侧撑板靠近立柱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基座。本技术不仅达到了防突降的目的,进而降低了千斤顶故障时被顶升物因急速坠落产生摔损的现象,还降低了千斤顶因外力因素产生位移的现象,以保障千斤顶的稳定性,而且达到了快速对物件进行顶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千斤顶,具体为一种防突降千斤顶


技术介绍

1、千斤顶是一种用钢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目前千斤顶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

2、参考公开号为cn214828653u的一种千斤顶,其包括驱动装置、动力输入轴、动力转换件、传动杆和两个推拉杆;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动力转换件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转换件设于所述传动杆中部,两个所述推拉杆均通过螺纹套设于所述传动杆,两个所述推拉杆分别位于所述动力转换件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推拉杆的螺纹方向相反;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推拉杆转动的限位机架,这样的一种千斤顶可实现双向的伸缩,有效提高千斤顶的使用效率,可使用多种方式驱动,适应多种场合的使用,根据上述可知,该千斤顶虽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但通常不便于进行防突降处理,使得千斤顶产生损坏时,被顶升物件易因急速下落产生摔损的现象,时常困扰着人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突降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端的一侧设置有下连座(8),所述下连座(8)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两组升降臂(10),所述升降臂(10)远离下连座(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上连座(9),所述上连座(9)的顶端固定有顶座(2),所述升降臂(10)两侧的外壁上皆设置有螺母(12),所述两组螺母(1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双向丝杆(11),所述双向丝杆(11)的一端安装有转柄(13),所述上连座(9)一侧的顶座(2)底端设置有立柱(5),所述立柱(5)的内部设置有等间距的销孔(6),所述销孔(6)的两端皆延伸至立柱(5)的外部,所述立柱(5)远离升降臂(10)一侧的底座(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突降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端的一侧设置有下连座(8),所述下连座(8)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两组升降臂(10),所述升降臂(10)远离下连座(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上连座(9),所述上连座(9)的顶端固定有顶座(2),所述升降臂(10)两侧的外壁上皆设置有螺母(12),所述两组螺母(1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双向丝杆(11),所述双向丝杆(11)的一端安装有转柄(13),所述上连座(9)一侧的顶座(2)底端设置有立柱(5),所述立柱(5)的内部设置有等间距的销孔(6),所述销孔(6)的两端皆延伸至立柱(5)的外部,所述立柱(5)远离升降臂(10)一侧的底座(1)顶端设置有侧撑板(3),所述侧撑板(3)靠近立柱(5)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基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突降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万向轮(20),所述万向轮(20)一侧的底座(1)外壁上设置有角座(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突降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的顶端安装有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华郭卫郭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镇海顺驰汽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