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鱼育性控制的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7749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雌鱼育性控制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鱼类的垂体促性腺激素至性腺孕激素合成通路调控轴的关键编码基因,阻断鱼类垂体促性腺激素和孕激素的合成,使获得的缺失纯合子雌鱼的卵母细胞的成熟和排卵受阻,无法与野生型雄鱼交配产卵,从而获得不育的雌鱼。通过采用相应制剂对获得的不育的雌鱼进行处理后,能够使其恢复与野生型雄鱼自然交配与产卵的能力,且存活的子代个体在形态上与野生型同时期鱼无明显差异。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类水产养殖鱼类中,以实现对水产养殖鱼类中雌鱼育性的有效控制,并保护生态安全,在水产养殖鱼类遗传育种与生态安全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因工程,尤其涉及一种雌鱼育性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1、育性控制是指人为干预目标物种的育性,使其实现育性人工可控的技术。近些年来,现代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技术飞速发展,众多学者利用转基因、基因编辑技术在水产养殖相关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对于提高水产养殖品种的产量、增强抗病能力、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但遗传操作的水产养殖材料一旦释放或逃逸到自然水体中,则有可能与野生型群体发生自然繁殖,导致遗传操作位点渐渗至自然界野生型群体中,从而破坏了天然的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造成人工遗传操作位点对野生物种的“基因污染”,产生难以预见和难以消除的生态安全风险,这阻碍着基于遗传操作的新型育种技术和遗传操作的水产养殖品种在水产养殖行业中的应用及推广。而雌鱼育性控制能有效地控制这些遗传操作水产养殖材料的育性,防止人工遗传操作位点在野生型群体中发生漂移造成的“基因污染”,以此保障天然种群的生态安全,是实现基因编辑等新型育种技术在生产性状高效改良的产业育种中应用的关键。同时,也能有效保护经过遗传改良性状的水产品种的知识产权,保障种业科技发展动力,促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雌鱼育性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雌鱼育性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敲除鱼类的垂体促性腺激素至性腺孕激素合成通路调控轴的关键编码基因的方法为:敲除鱼类的lhβ或star基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雌鱼育性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雌鱼育性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获得所述lhβ或star缺失纯合子鱼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雌鱼育性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1中,所述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鱼类中的lhβ或star基因具体包括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雌鱼育性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雌鱼育性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敲除鱼类的垂体促性腺激素至性腺孕激素合成通路调控轴的关键编码基因的方法为:敲除鱼类的lhβ或star基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雌鱼育性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雌鱼育性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获得所述lhβ或star缺失纯合子鱼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雌鱼育性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1中,所述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鱼类中的lhβ或star基因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雌鱼育性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p1中,鱼类的lhβ基因编辑靶位点位于lhβ基因第一个外显子上,以所述lhβ基因第一个外显子上的一个16bpdna序列为中间序列;鱼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战石生持翟刚张雨晴陈光辉黄建飞娄气永贺江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