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的塔顶钢梁和组拼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723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模块化的塔顶钢梁和组拼方法,钢梁包括若干第一横梁、若干第二横梁和若干纵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长、宽、高一致,且两者的长均为L,L的取值为2m‑3m,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横梁接头,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纵梁接头,纵梁接头沿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纵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纵梁接头,第一横梁通过横梁接头连接相邻的第一横梁或第二横梁,第二横梁通过横梁接头连接相邻的第一横梁或第二横梁,纵梁通过纵梁接头连接第一横梁或第二横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规格一致的横纵梁,统一接头形式,模块化结构,模块类型少,现场快速装拆,标准化施工,可周转使用,轻量化设计,减轻塔吊负担,提高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缆索吊运系统,特别是一种模块化的塔顶钢梁和组拼方法


技术介绍

1、一般缆索吊运系统,吊塔塔顶钢梁设计偏于保守,缺少对钢梁自重的轻量化设计;现有的钢梁分段不均匀,导致组拼成钢梁的模块类型过多,现场安装时需仔细辨别分段类型,难以形成标准化快速施工,基本上不能周转使用,导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的吊塔塔顶钢梁的模块类型过多,现场安装费时,难以形成标准化作业,不能周转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模块化的塔顶钢梁和组拼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的塔顶钢梁,包括若干第一横梁、若干第二横梁和若干纵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宽、高一致,且两者的长均为l,l的取值为2m-3m,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横梁接头,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纵梁接头,所述纵梁接头沿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纵梁接头,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的塔顶钢梁,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第一横梁(1)、若干第二横梁(2)和若干纵梁(4),所述第一横梁(1)和所述第二横梁(2)的长、宽、高一致,且两者的长均为L,L的取值为2m-3m,所述第一横梁(1)和所述第二横梁(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横梁接头(5),所述第一横梁(1)和所述第二横梁(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纵梁接头(6),所述纵梁接头(6)沿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纵梁(4)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纵梁接头(6),所述第一横梁(1)通过所述横梁接头(5)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横梁(1)或所述第二横梁(2),所述第二横梁(2)通过所述横梁接头(5)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横梁(1)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的塔顶钢梁,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第一横梁(1)、若干第二横梁(2)和若干纵梁(4),所述第一横梁(1)和所述第二横梁(2)的长、宽、高一致,且两者的长均为l,l的取值为2m-3m,所述第一横梁(1)和所述第二横梁(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横梁接头(5),所述第一横梁(1)和所述第二横梁(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纵梁接头(6),所述纵梁接头(6)沿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纵梁(4)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纵梁接头(6),所述第一横梁(1)通过所述横梁接头(5)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横梁(1)或所述第二横梁(2),所述第二横梁(2)通过所述横梁接头(5)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横梁(1)或所述第二横梁(2),所述纵梁(4)通过所述纵梁接头(6)连接所述第一横梁(1)或所述第二横梁(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的塔顶钢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横梁(3),所述第一横梁(1)和所述第三横梁(3)的宽、高一致,所述第三横梁(3)的长度为1/2l,所述第三横梁(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横梁接头(5)、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所述纵梁接头(6),所述第三横梁(3)通过所述纵梁接头(6)连接所述纵梁(4),所述第三横梁(3)通过所述横梁接头(5)连接所述第一横梁(1),且所述第三横梁(3)位于整个横梁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玉秦大燕李彩霞罗小斌唐睿楷唐雁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