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离子复合物和超分子骨架组装体的制备方法、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相及锌金属阳极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离子复合物和超分子骨架组装体的制备方法、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相及锌金属阳极技术

技术编号:4077222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子复合物和超分子骨架组装体的制备方法、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相以及锌金属阳极,属于超分子骨架组装体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金属氧酸盐簇的离子相互作用、锌离子与阳离子三联吡啶的配位以及接枝羧基的氢键,实现了三维SF在良好结晶状态下的构建,所述离子复合物的骨架的三维生长有利于提高结构稳定性,同时保持其独特的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离子复合物可以在锌表面原位生长,进一步向横向延伸,形成无缺陷的全覆盖层,利用溶解和后配位效应,利用3D SF层作为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提高了锌阳极的性能,所述离子复合物的纳米孔内均匀分布的团簇形成带负电荷的纳米通道,能够加速锌离子转移,使锌沉积均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分子骨架组装体,尤其涉及一种离子复合物和超分子骨架组装体的制备方法、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相及锌金属阳极


技术介绍

1、具有均匀纳米孔隙的框架结构被发现适用于能量存储领域,特别是电池系统,因为框架内有序的孔隙可以提供离子传输通道,而无需大的体积变化。通常,水性锌离子电池因其高容量、良好的安全性、生态友好性、低成本等显著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显示出大规模能量存储和可穿戴设备的强大潜力。然而,锌阳极的可逆性差限制了其实用性。因此,寻找有效的方法,以简单的方式提高可逆性成为关键方面之一。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相(asei)通过隔离电解质免受zn腐蚀和诱导zn均匀沉积,已被证明在调节枝晶生长和防止副反应方面特别有效。多孔材料已被证明在解决相关问题方面具有优势,骨架结构可能是一个优异的候选者。许多多孔结构,如金属有机骨架和共价有机骨架,具有均匀和开放的通道结构,具有可定制的性能,显示出通过涂层其复合材料作为保护层的实际适用性。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涂层与基底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不固定,聚合物掺杂成为必然。虽然一些分子骨架可以直接原位生长,但由于其结晶性,使生长表面不均匀或者生长条件苛刻,导致保护能力低。因此,在温和条件下实现无缝隙和添加剂的多孔层均匀覆盖仍然是非常需要的。

2、相比于由共价键和配位键形成的骨架材料,由分子间相互作用驱动的超分子骨架(sf)在界面生长过程中具有更大的结构灵活性和适应性。多种分子间作用力的利用使sf能够三维生长,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动态特性不仅带来了结构的可调节性,而且还带来了可以减少缺陷的自愈性。寻找sf组件构建单元的限制较小,从而扩大了官能团在提高电池性能方面的选择范围。例如,多金属氧酸盐(pom),作为带负电荷的簇,可以作为由静电力和共价键驱动的框架的基本构建单元。由于具有多重电荷,具有易于氧化还原能力的簇可以通过与阳离子配体的强离子相互作用组织成3d sf,从而增强了电化学循环过程中的自修复性能,加入的多金属氧簇还可以提供带负电荷的扩散通道。同时,电化学过程中均匀分布的多金属氧簇的还原进一步增强了离子通道的负性,加速了锌离子的转移,使锌沉积均匀化。但是,现有的3d sf组装体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复合物和超分子骨架组装体的制备方法、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相及锌金属阳极。本专利技术利用制得的离子复合物,实现了3d sf在锌表面原位生长,能够在良好结晶状态下构建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提高了稳定性。

2、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子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将对羟基苯甲醛、1,2-二溴乙烷和有机溶剂混合进行溴化反应,得到4-(2-溴乙氧基)苯甲醛;

5、将所述4-(2-溴乙氧基)苯甲醛、2-乙酰吡啶、氨水、无机碱性物质和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缩合反应,得到4′-[4-(2-溴乙氧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

6、将所述4′-[4-(2-溴乙氧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和吡啶混合进行季铵化反应,得到1-(2-(4-([2,2':6',2′-三联吡啶]-4'-基)苯氧基)乙基)溴化吡啶;

7、将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丁二酸酐和有机溶剂混合进行酰胺反应,得到酰胺产物,所述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为[n(c4h9)4]3{mnmo6o18[(och2)3cnh2]2}(mnmo6);

8、将所述酰胺产物、可溶性无机金属盐和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第一离子替换反应,得到第一离子替换产物;

9、将所述第一离子替换产物、1-(2-(4-([2,2':6',2′-三联吡啶]-4'-基)苯氧基)乙基)溴化吡啶和溶剂混合进行第二离子替换反应,得到所述离子复合物。

10、优选地,所述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与丁二酸酐的摩尔当量比为1:20。

11、优选地,所述可溶性无机金属盐为碱金属无机盐,所述酰胺产物与碱金属无机盐的摩尔比为1:50。

12、优选地,所述第一离子替换产物与1-(2-(4-([2,2':6',2′-三联吡啶]-4'-基)苯氧基)乙基)溴化吡啶的摩尔比为1:3。

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离子复合物。

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离子复合物在锌金属阳极保护中的应用。

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相,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将锌片浸入溶液中进行原位生长,形成三维超分子骨架组装体,所述溶液的溶质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离子复合物。

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锌金属阳极,包括锌阳极基底和负载在所述锌阳极基底表面的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相,所述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相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相。

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离子复合物在制备超分子骨架组装体中的应用。

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分子骨架组装体,由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离子复合物和锌离子配位得到。

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子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对羟基苯甲醛、1,2-二溴乙烷和有机溶剂混合进行溴化反应,得到4-(2-溴乙氧基)苯甲醛;将所述4-(2-溴乙氧基)苯甲醛、2-乙酰吡啶、氨水、无机碱性物质和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缩合反应,得到4′-[4-(2-溴乙氧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将所述4′-[4-(2-溴乙氧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和吡啶混合进行季铵化反应,得到1-(2-(4-([2,2':6',2′-三联吡啶]-4'-基)苯氧基)乙基)溴化吡啶;将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丁二酸酐和有机溶剂混合进行酰胺反应,得到酰胺产物,所述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为[n(c4h9)4]3{mnmo6o18[(och2)3cnh2]2}(mnmo6);将所述酰胺产物、可溶性无机金属盐和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第一离子替换反应,得到第一离子替换产物;将所述第一离子替换产物、1-(2-(4-([2,2':6',2′-三联吡啶]-4'-基)苯氧基)乙基)溴化吡啶和溶剂混合进行第二离子替换反应,得到所述离子复合物。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21、本专利技术依据动态可逆非共价相互作用使超分子骨架结构具有灵活性和可设计性的原理,制备了所述离子复合物,通过多金属氧酸盐簇的离子相互作用、锌离子与阳离子三联吡啶的配位以及接枝羧基的氢键,实现了三维sf在良好结晶状态下的构建,所述离子复合物的骨架的三维生长有利于提高结构稳定性,同时保持其独特的性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离子复合物可以在锌表面原位生长,进一步向横向延伸,形成无缺陷的全覆盖层,利用溶解和后配位效应,利用3d sf层作为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提高了锌阳极的性能,所述离子复合物的纳米孔内均匀分布的团簇形成带负电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子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与丁二酸酐的摩尔当量比为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无机金属盐为碱金属无机盐,所述酰胺产物与碱金属无机盐的摩尔比为1: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子替换产物与1-(2-(4-([2,2':6',2′-三联吡啶]-4'-基)苯氧基)乙基)溴化吡啶的摩尔比为1:3。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离子复合物。

6.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子复合物在锌金属阳极保护中的应用。

7.一种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相,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将锌片浸入溶液中进行原位生长,形成三维超分子骨架组装体,所述溶液的溶质为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子复合物。

8.一种锌金属阳极,其特征在于,包括锌阳极基底和负载在所述锌阳极基底表面的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相,所述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相为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相。

9.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子复合物在制备超分子骨架组装体中的应用。

10.一种超分子骨架组装体,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子复合物和锌离子配位得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子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与丁二酸酐的摩尔当量比为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无机金属盐为碱金属无机盐,所述酰胺产物与碱金属无机盐的摩尔比为1: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子替换产物与1-(2-(4-([2,2':6',2′-三联吡啶]-4'-基)苯氧基)乙基)溴化吡啶的摩尔比为1:3。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离子复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新魏明凤李豹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