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核素用的分离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718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附核素用的分离柱,包括分离柱本体,分离柱本体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顶盖,顶盖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视觉识别装置,分离柱本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吸附环,吸附环的内壁一体形成有吸附凸起,吸附凸起的数量为若干个,四个吸附凸起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吸附杆,吸附杆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传递杆,传递杆的外端固定安装有变色球。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自动隔绝装置和支撑杆来实现自动隔绝装置顶部自动张开,便于分离柱在进行分离过程的视觉识别装置的自动识别,并且在停机状态下自动复位闭合,保护变色球防止被灌注时的溶液直接浸染,被内部核素吸附造成变色,影响视觉识别装置对吸附环和吸附凸起的饱和判定,提高了装置整体的自动化程度以及识别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离柱,具体为一种吸附核素用的分离柱


技术介绍

1、在对核素进行分离及纯化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分离柱来对其进行操作,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离柱,然后再其内部加入样品,然后进行吸附,接着进行洗涤、洗脱,最后完成收集以及相应的分析检测,其中在吸附过程中,分离柱需要进行高速转动,使其内部的吸附剂或者填充物对核素进行吸附,这个过程通常需要进行流速以及吸附时间的控制。

2、现有的吸附剂或者填充物在分离柱的内部进行吸附的时候,核素会从其填充物的外部然后进入到内部,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吸附的速率会越来越慢,因此导致填充物或者吸附剂无法有效的被工作人员进行吸附浓度的饱和识别,即无法有效的判断出填充物或者吸附剂是否吸收饱和,是否存在吸收不饱和造成的材料浪费又或者是吸收饱和后多余的时间浪费,从而使得分离柱不具备自动识别的功能,进而产生多余的时间浪费或者是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核素用的分离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附核素用的分离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柱本体(1),所述分离柱本体(1)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视觉识别装置(3),所述分离柱本体(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吸附环(4),所述吸附环(4)的内壁一体形成有吸附凸起(5),所述吸附凸起(5)的数量为若干个,四个所述吸附凸起(5)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吸附杆(6),所述吸附杆(6)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传递杆(7),所述传递杆(7)的外端固定安装有变色球(8),所述变色球(8)的表面可拆卸安装有自动隔绝装置(9),所述自动隔绝装置(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核素用的分离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柱本体(1),所述分离柱本体(1)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视觉识别装置(3),所述分离柱本体(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吸附环(4),所述吸附环(4)的内壁一体形成有吸附凸起(5),所述吸附凸起(5)的数量为若干个,四个所述吸附凸起(5)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吸附杆(6),所述吸附杆(6)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传递杆(7),所述传递杆(7)的外端固定安装有变色球(8),所述变色球(8)的表面可拆卸安装有自动隔绝装置(9),所述自动隔绝装置(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核素用的分离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凸起(5)的形状设置为凸型结构,且其靠近吸附环(4)圆心的一端的厚度设置为吸附环(4)的厚度的两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核素用的分离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环(4)、吸附凸起(5)、吸附杆(6)、传递杆(7)和变色球(8)的内部均匀布置有吸附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核素用的分离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杆(6)和传递杆(7)的吸附速率设置为吸附凸起(5)和吸附环(4)吸附速率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核素用的分离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识别装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益制药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