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红银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落杯装置的泡茶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7082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落杯装置的泡茶机,该泡茶机包括泡茶机主体,泡茶机主体顶部的侧壁上安装有落杯装置和落茶装置,落茶装置位于落杯装置的上方。本技术在落杯筒架的下方设置了分杯片和杯底支撑卡块,采用直线电机控制分杯片移动,进而能够控制杯底支撑卡块的打开和闭合,使得最底端的杯子掉落,同时分杯片还能够卡住倒数第二个杯子。通过上述过程能够避免分杯卡滞和重叠的现象,实现了让杯子一次只掉落一个。本技术将出茶筒和螺旋送料叶片固定在了一起,采用步进电机驱动出茶筒和螺旋送料叶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转动,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出茶筒和螺旋送料叶片之间的摩擦力导致搅碎茶叶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饮水设备,涉及泡茶机,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落杯装置的泡茶机


技术介绍

1、传统的泡茶方式一般需经过拿杯、放茶叶、倒入开水冲泡等一系列人工操作,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泡茶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生活习惯,随之也已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泡茶机;而泡茶机里必不可少的就是落茶装置和落杯器。

2、现有的泡茶机主要存在如下缺陷:第一,现有的落杯器大多都是轮式结构,由于轮式结构的落杯器是依靠切分轮旋转挤压下落实现分杯,当重叠杯子较紧时,容易出现切分轮切不进杯子之间,进而导致出现分杯卡滞现象,或者出现分离出两个重叠杯子的情况,给使者用带来不便;此外,该结构较为复杂,操作不便,且成本较高。第二,现有的落茶装置采用螺旋叶片在出茶筒内转动,由于螺旋叶片和出茶筒的内壁发生了相对运动,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将茶叶搅碎,碎了的茶叶容易粘在螺旋叶片上,不便于清洗,也造成了茶叶浪费。

3、由上述分析可知,现有的泡茶机的落茶装置和落杯器的结构难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落杯装置的泡茶机,包括泡茶机主体(1),所述的泡茶机主体(1)顶部的侧壁上安装有落杯装置(2),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落杯装置的泡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杯片延伸部(20303)上固定设置有锲型块(20304),锲型块(20304)的顶面固定设置在分杯片延伸部(20303)的底面上,锲型块(20304)的底端向下凸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落杯装置的泡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杯片卡槽(204)包括卡槽主体(20401),分杯片卡槽(204)的另一侧上开设有杯子底部卡口(20402),杯子底部卡口(20402)位于分杯卡口(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落杯装置的泡茶机,包括泡茶机主体(1),所述的泡茶机主体(1)顶部的侧壁上安装有落杯装置(2),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落杯装置的泡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杯片延伸部(20303)上固定设置有锲型块(20304),锲型块(20304)的顶面固定设置在分杯片延伸部(20303)的底面上,锲型块(20304)的底端向下凸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落杯装置的泡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杯片卡槽(204)包括卡槽主体(20401),分杯片卡槽(204)的另一侧上开设有杯子底部卡口(20402),杯子底部卡口(20402)位于分杯卡口(20302)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落杯装置的泡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杯筒架(205)上设置有两对耳板(209),两对耳板(209)沿着落杯筒架(205)的径向相对设置,位于同侧的一对耳板(209)之间安装有一根固定轴(210),固定轴(210)上可转动式安装有杯底支撑卡块(20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落杯装置的泡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底支撑卡块(206)包括卡板连接条(20601),卡板连接条(20601)的顶部上开设有卡板安装腔(20602),卡板安装腔(20602)内设置有扭力弹簧(20603)和固定轴(210),扭力弹簧(20603)安装在固定轴(210)上;卡板连接条(20601)的底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红银刘云龙张哲
申请(专利权)人:高红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