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的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6845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7
本技术属于空气恒温振荡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的夹持装置,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下夹具,安装板外侧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内设置有活动杆,活动杆上设置有磁板,安装板内侧设置有提升控制件,提升控制件底部设置有上夹具,提升控制件顶部设置有控制螺栓,下夹具包括第一半框架、第二半框架、栅格网,第一半框架上设置有伸出板。本技术通过磁板、伸出板、伸入槽、第一短杆、第二短杆、安插杆、安插槽,通过磁性的吸附达到固定夹持装置的效果,操作更加便捷,在需要进行清洗时,更加便于操作,上夹具、下夹具可伸展,整体可随不同规格的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进行调节,适用性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恒温振荡器,具体为一种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的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1、恒温振荡器是实验室生物样品的培养设备,是水质分析、微生物的培养、保存、植物的栽培等实验的专用恒温设备,在环境保护,医疗教学、卫生防疫、等科研、生产部门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恒温振荡器中往复振荡能使培养基与氧气充分接触,提高溶解氧的供应量,经振荡培养的菌体繁殖均一,培养效率高,广泛应用于菌种筛选和微生物扩大培养,是微生物生理、生化、发酵和其他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常用的培养方式,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设备中的容器夹持,保障稳定性,所以一般空气恒温振荡器中均会设置有对应的夹持机构。

2、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现有技术的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的夹持装置的安装结构一般较为固定,不便拆卸清洁,拆装过程繁琐,且整体规格仅适用一种型号的空气恒温振荡器,整体不可随不同规格的空气恒温振荡器进行调节,适用性可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的夹持装置,解决了现今存在的夹持装置的安装结构一般较为固定,不便拆卸清洁,拆装过程繁琐,且整体规格仅适用一种型号的空气恒温振荡器,整体不可随不同规格的空气恒温振荡器进行调节,适用性可进一步提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的夹持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下夹具,所述安装板外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设置有磁板,所述安装板内侧设置有提升控制件,所述提升控制件底部设置有上夹具,所述提升控制件顶部设置有控制螺栓,所述下夹具包括第一半框架、第二半框架、栅格网,所述第一半框架上设置有伸出板,所述第二半框架上开设有伸入槽,所述栅格网包括第一组合杆、第二组合杆,所述第一组合杆包括第一短杆、第二短杆,所述第一短杆一端设置有安插杆,所述第一短杆另一端开设有安插槽。

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共有两组且相互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安装板的结构一致,所述活动杆安插在活动槽内。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提升控制件置于安装板的内侧,所述控制螺栓穿过提升控制件伸入安装板内,所述控制螺栓与提升控制件、安装板之间均存在螺纹连接,所述上夹具固定安装在两组提升控制件之间且位于提升控制件下部。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组所述安装板对应一组磁板,所述磁板具体为强磁体铸造且固定安装在活动杆外端。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出板安插在伸入槽中,所述第一组合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半框架的内侧以及第二半框架的内侧,所述第二组合杆固定安装在每两组第一组合杆之间的位置且等距排列。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短杆、第二短杆均共有若干组且相互交错对应安装,若干组所述第一短杆、第二短杆组合形成第一组合杆,所述第一短杆一端的安插杆插入第二短杆另一端的安插槽中。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杆、伸出板、安插杆均为t形,所述活动槽、伸入槽、安插槽的内部空间均大于对应的端部开口,所述上夹具的结构与下夹具的结构一致。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的夹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该一种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的夹持装置,通过设置磁板、伸出板、伸入槽、第一短杆、第二短杆、安插杆、安插槽,将夹持装置置于对应的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内部对应的位置,磁板与对应的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内壁将会产生磁力吸附,过程中,活动杆将在活动槽向外伸,通过磁性的吸附达到固定夹持装置的效果,操作更加便捷,在需要进行清洗时,更加便于操作,在需要将该夹持装置安装在其他较大的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内时,可通过上述相同的方式安置,安置过程中若活动杆的伸出长度达到上限,上夹具、下夹具可得到伸展,整体可随不同规格的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进行调节,适用性得到提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下夹具(2),所述安装板(1)外侧开设有活动槽(3),所述活动槽(3)内设置有活动杆(4),所述活动杆(4)上设置有磁板(5),所述安装板(1)内侧设置有提升控制件(6),所述提升控制件(6)底部设置有上夹具(7),所述提升控制件(6)顶部设置有控制螺栓(8),所述下夹具(2)包括第一半框架(9)、第二半框架(10)、栅格网(11),所述第一半框架(9)上设置有伸出板(12),所述第二半框架(10)上开设有伸入槽(13),所述栅格网(11)包括第一组合杆(14)、第二组合杆(15),所述第一组合杆(14)包括第一短杆(16)、第二短杆(17),所述第一短杆(16)一端设置有安插杆(18),所述第一短杆(16)另一端开设有安插槽(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共有两组且相互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安装板(1)的结构一致,所述活动杆(4)安插在活动槽(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控制件(6)置于安装板(1)的内侧,所述控制螺栓(8)穿过提升控制件(6)伸入安装板(1)内,所述控制螺栓(8)与提升控制件(6)、安装板(1)之间均存在螺纹连接,所述上夹具(7)固定安装在两组提升控制件(6)之间且位于提升控制件(6)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安装板(1)对应一组磁板(5),所述磁板(5)具体为强磁体铸造且固定安装在活动杆(4)外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板(12)安插在伸入槽(13)中,所述第一组合杆(1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半框架(9)的内侧以及第二半框架(10)的内侧,所述第二组合杆(15)固定安装在每两组第一组合杆(14)之间的位置且等距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杆(16)、第二短杆(17)均共有若干组且相互交错对应安装,若干组所述第一短杆(16)、第二短杆(17)组合形成第一组合杆(14),所述第一短杆(16)一端的安插杆(18)插入第二短杆(17)另一端的安插槽(19)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4)、伸出板(12)、安插杆(18)均为T形,所述活动槽(3)、伸入槽(13)、安插槽(19)的内部空间均大于对应的端部开口,所述上夹具(7)的结构与下夹具(2)的结构一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下夹具(2),所述安装板(1)外侧开设有活动槽(3),所述活动槽(3)内设置有活动杆(4),所述活动杆(4)上设置有磁板(5),所述安装板(1)内侧设置有提升控制件(6),所述提升控制件(6)底部设置有上夹具(7),所述提升控制件(6)顶部设置有控制螺栓(8),所述下夹具(2)包括第一半框架(9)、第二半框架(10)、栅格网(11),所述第一半框架(9)上设置有伸出板(12),所述第二半框架(10)上开设有伸入槽(13),所述栅格网(11)包括第一组合杆(14)、第二组合杆(15),所述第一组合杆(14)包括第一短杆(16)、第二短杆(17),所述第一短杆(16)一端设置有安插杆(18),所述第一短杆(16)另一端开设有安插槽(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共有两组且相互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安装板(1)的结构一致,所述活动杆(4)安插在活动槽(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全温空气恒温振荡器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控制件(6)置于安装板(1)的内侧,所述控制螺栓(8)穿过提升控制件(6)伸入安装板(1)内,所述控制螺栓(8)与提升控制件(6)、安装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王丽李五张淑清贾戌臣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安源生物科技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