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心夹持器支撑结构及岩心夹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676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岩心夹持器支撑结构及岩心夹持器。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固定在岩心夹持器主体底部的支撑板,支撑板下表面固定有铰接座,铰接座上铰接第一转动架,第一转动架的空余端铰接第二转动架;所述铰接座上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转杆,转杆上连接定位块;所述第一转动架的外壁上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端部形成供定位块空余端插入的第一定位口和第二定位口。所述岩心夹持器包括岩心夹持器主体和上述支撑结构。本技术便于折叠收纳,占用空间较小,方便运输,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夹持器,特别涉及一种岩心夹持器支撑结构及岩心夹持器


技术介绍

1、水锁伤害是指多孔介质中由于液相滞留对储层所造成的伤害,是低渗气藏最常见的伤害,其损害发生率高达70%~90%。当储层经过压裂后,储层孔隙连通性提高,外来流体能够更轻易的进入储层的微孔隙中,储层含水饱和度增大;而且当气-水界面张力越大,侵入流体的粘度会越大,排液所需要时间也就越长,产生的水锁问题更严重,极大的降低了压裂效果。水锁伤害可通过水锁装置进行实验测试,采用水锁装置进行测试时,需用到岩心夹持器对岩心样本进行夹持。

2、关于岩心夹持器,目前已经存在一些现有技术,如公告号为cn 214097438 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岩心夹持器,包括岩心夹持器本体,所述岩心夹持器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通过轴活动套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腔的前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腔活动套接有卡板。该技术方案不能实现支撑板的折叠收纳,占用较大的空间,在实际实用时,如进行运输搬运,则会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心夹持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岩心夹持器主体(1)底部的支撑板(2),支撑板(2)下表面固定有铰接座(12),铰接座(12)上铰接第一转动架(3),第一转动架(3)的空余端铰接第二转动架(4);所述铰接座(12)上设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上转动连接有转杆(13),转杆(13)上连接定位块(10);所述第一转动架(3)的外壁上设有连接板(7),连接板(7)的端部形成供定位块(10)空余端插入的第一定位口(8)和第二定位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心夹持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架(3)和第二转动架(4)均呈“U”型,第一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心夹持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岩心夹持器主体(1)底部的支撑板(2),支撑板(2)下表面固定有铰接座(12),铰接座(12)上铰接第一转动架(3),第一转动架(3)的空余端铰接第二转动架(4);所述铰接座(12)上设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上转动连接有转杆(13),转杆(13)上连接定位块(10);所述第一转动架(3)的外壁上设有连接板(7),连接板(7)的端部形成供定位块(10)空余端插入的第一定位口(8)和第二定位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心夹持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架(3)和第二转动架(4)均呈“u”型,第一转动架(3)的开口端嵌入第二转动架(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心夹持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架(3)开口端的两臂之间设有挡板(5),挡板(5)上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6);所述第二转动架(4)对应定位螺栓(6)的位置设有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心夹持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13)上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立涛刘成李洋冰姜洋黄英张波陈博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