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及除湿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6683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6
本技术提供一种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及除湿设备,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其中脱附模块包括除湿转轮、进风壳和加热片,除湿转轮具有吸附区和脱附区;进风壳盖设于所述脱附区一侧,所述进风壳与所述除湿转轮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除湿转轮和所述进风壳相对转动设置,所述进风壳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加热片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中,所述第一进风口所在的侧壁与所述加热片之间形成温度缓冲腔,所述加热片和所述除湿转轮之间形成保温传递腔,所述加热片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本技术提供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进风壳和加热片的配合形成超薄型的脱附模块,温度缓冲腔和保温传递腔的设置避免造成热量的过多浪费,进一步提高了除湿转轮的脱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具体涉及一种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及除湿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工业发展的进步,除湿技术显得愈发重要,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冷凝除湿和转轮除湿,其中转轮除湿机由于不采用压缩机及制冷剂,节能环保,且适应于多种环境中,被越来越多的除湿场合选择。除湿转轮机的工作原理为将转轮分为吸湿区和再生区,空气中的水分在吸湿区被除掉后,干燥后的空气送入室内,吸收了水分的转轮移动到再生区,这时从逆方向送入的再生空气经过管道送入加热器中加热,然后将热空气继续通过管道送入转轮中驱除水分,使转轮继续工作,除湿转轮持续旋转,连续重复吸湿再生动作,从而提供干燥空气。

2、当今产品的小型化,扁平化的需求声音越来越大,转轮除湿模块整体厚度被提出极限压缩,转轮除湿模块整体厚度除了转轮自身厚度影响以外,脱附用管道及加热模块的厚度是影响整体转轮除湿模组的主要因素,现阶段中为了降低整体厚度,将加热器安装在转轮上,这样设置会影响再生空气的升温,降低脱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小产品厚度,将加热器安装在转轮上,影响再生空气的升温,导致脱附效率降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及除湿设备。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包括:

3、除湿转轮,具有吸附区和脱附区;

4、进风壳,盖设于所述脱附区一侧,所述进风壳与所述除湿转轮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除湿转轮和所述进风壳相对转动设置,所述进风壳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

5、加热片,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中,所述第一进风口所在的侧壁与所述加热片之间形成温度缓冲腔,所述加热片和所述除湿转轮之间形成保温传递腔,所述加热片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

6、可选地,所述温度缓冲腔的深度为d1,所述保温传递腔的深度为d2,d2≥d1。

7、可选地,还包括:

8、补充加热片,具有至少一组,所述补充加热片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中,所述补充加热片与所述加热片沿所述除湿转轮的轴向方向呈叠放设置,所述补充加热片上设置有第四进风口;

9、所述补充加热片与所述加热片相对转动设置,所述补充加热片通过驱动能够从所述脱附区转动至所述吸附区。

10、可选地,所述补充加热片转动至所述脱附区中后,所述补充加热片设置在所述保温传递腔中。

11、可选地,还包括:

12、补充进风壳,具有至少一组,所述补充进风壳与所述进风壳沿所述除湿转轮的轴向方向呈叠放设置;所述补充进风壳与所述进风壳相对转动设置,所述补充进风壳通过驱动能够从所述脱附区转动至所述吸附区,所述补充进风壳上设置有第三进风口;

13、补充加热片,设置于所述补充进风壳中,所述补充进风壳转动带动所述补充加热片转动,所述补充加热片上设置有第四进风口。

14、可选地,所述补充进风壳转动至所述脱附区中后,所述补充进风壳设置在所述保温传递腔中,所述第三进风口所在的侧壁与所述补充加热片之间具有间隙。

15、可选地,还包括:

16、出风壳,盖设于所述脱附区另一侧,所述除湿转轮和所述出风壳相对转动设置,所述出风壳与所述除湿转轮之间形成出风通道,所述出风壳上设置有出风口。

17、可选地,所述加热片为电热丝盘管加热片或加热膜。

1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除湿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

19、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0、1.本技术提供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包括除湿转轮、进风壳和加热片,除湿转轮具有吸附区和脱附区,吸附区用于除掉空气中的水分,转轮转动到脱附区后,将转轮中的水分去除,进风壳盖设在脱附区的一侧,用于形成脱附区的进风通道,加热片和第一进风口所在的侧壁之间形成温度缓冲腔,加热片和除湿转轮之间形成保温传递腔,空气依次经过温度缓冲腔、加热片和保温传递腔后进入除湿转轮中进行水分的脱除,进风壳和加热片的配合形成超薄型的脱附模块;

21、温度缓冲腔的设置,提高了加热片和进风壳之间的空间温度,使风进入时与较高温度的腔内温度混合,提高风经过加热片的温度起点,缩小了温度达到沸点的能量差,同时增加了风从进风壳到除湿转轮表面的运动时间,提供了风吸收更多热的时间基础,这样可以使加热片工作温度下降的同时,不降低脱附效果;并且有了温度缓冲腔的存在,进风壳的温度可以大幅度下降,起到安全放置过热的保护效果,避免大量的能量消耗在进风壳的温升上,造成能量浪费和进风壳的安全隐患;保温传递腔的设置增加了风从加热片进入到除湿转轮表面的运动时间,同温度缓冲腔一样,也提供了风吸收更多热的时间基础,不会造成热量的浪费,进一步提高了除湿转轮的脱附效率。

22、2.本技术提供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保温传递腔的深度d2大于等于温度缓冲腔的深度d1,对于空气的升温,温度缓冲腔起到预热的作用,而保温传递腔会进一步提高空气的温度,给予了空气充足的加热停留时间,保证了空气到达除湿转轮时温度的要求。

23、3.本技术提供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还包括补充加热片,补充加热片与加热片呈叠放设置,补充加热片与加热片相对转动设置,补充加热片通过驱动能够从吸附区转动至脱附区,当除湿转轮含水量过高,使得除湿转轮在脱附区中无法全部脱除时,将补充加热片提前转至吸附区中,提前对除湿转轮中的水分进行预热升温,使得其在进入脱附区后在高温的情况下快速且彻底的完成脱附,根据不同含水量情况设置不同档位,提高脱附效率。

24、4.本技术提供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补充加热片转动至脱附区中后,补充加热片设置在保温传递腔中,可以利用保温传递腔本身厚度比温度缓冲腔的厚度大的特点,可以使得在加入补充加热片后不会较大的影响整体的厚度。

25、5.本技术提供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还包括补充进风壳和补充加热片,补充加热片设置在补充进风壳中,补充进风壳与进风壳沿除湿转轮的轴向方向呈叠放设置,补充进风壳与进风壳相对转动设置,补充进风壳通过驱动能够从吸附区转动至脱附区中,当除湿转轮含水量过高,使得除湿转轮在脱附区中无法全部脱除时,将补充进风壳带动补充加热片提前转至吸附区中,提前对除湿转轮中的水分进行预热升温,使得其在进入脱附区后在高温的情况下快速且彻底的完成脱附,根据不同含水量情况设置不同档位,提高脱附效率。

26、6.本技术提供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补充进风壳设置于保温传递腔中,避免整体结构的厚度增加过多,第三进风口所在的侧壁与补充加热片之间的间隙保证了补充进风壳和补充加热片在转动到吸附区后对水分的预热效果。

27、7.本技术提供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还包括出风壳,出风壳与除湿转轮之间形成出风通道,出风壳上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壳的设置保证了整体的厚度要求,使得整体结构紧凑。

28、8.本技术提供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加热片为电热丝盘管加热片或加热膜,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缓冲腔(8)的深度为D1,所述保温传递腔(9)的深度为D2,D2≥D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加热片(4)转动至所述脱附区(3)中后,所述补充加热片(4)设置在所述保温传递腔(9)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进风壳(11)转动至所述脱附区(3)中后,所述补充进风壳(11)设置在所述保温传递腔(9)中,所述第三进风口(12)所在的侧壁与所述补充加热片(4)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片(7)为电热丝盘管加热片或加热膜。

9.一种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缓冲腔(8)的深度为d1,所述保温传递腔(9)的深度为d2,d2≥d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加热片(4)转动至所述脱附区(3)中后,所述补充加热片(4)设置在所述保温传递腔(9)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转轮脱附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原付裕郭子威陈伟东刘一辰
申请(专利权)人:奥普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