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6557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5
本技术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线,包括导体,在所述导体的外侧依次套设有缠绕层、绝缘层、编织层及护套层;其中,所述编织层包括内编织层及外编织层,所述内编织层位于所述绝缘层的外侧,所述外编织层位于所述内编织层及所述护套层之间;本技术中通过在导体外增加了云母带绕包,增强了线材整体的耐火性能及耐高温性能;绝缘层及护套层选用了耐腐蚀、耐高温、阻燃性好的交联聚烯烃材料,在满足线材电气、机械性能的前提下,提升了线材整体的耐恶劣环境的能力;此外,编织层选用了高强度的防弹丝与铜丝结合的方式,大大增强了线材的纵向抗拉能力,提升了线材的抗拉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线


技术介绍

1、电动汽车高压线作为电力传输的载体,主要用于连接充电口与电池、电池内部、电池与发动机、其他元器件以及电池储能设备等模块。由于车内应用环境恶劣,电动汽车高压电缆有着非常高的性能要求。

2、如在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240824b”公开的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电池连接线,包括导体,在导体外套接有绝缘层,在绝缘层外套接有金属丝编织层,在金属丝编织层外套接有铝箔层,在铝箔层外套接有中被层,在中被层外套接有防水层,该电缆能在复杂环境下长期可靠运行。

3、由于汽车行驶环境恶劣,对电路的阻燃能力以及外力拉伸能力要求较高,传统的高压线层状结构较多,极为影响电缆的抗拉能力,为了进一步优化电缆的性能,我们提出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线。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设计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线,包括导体,在所述导体的外侧依次套设有缠绕层、绝缘层、编织层及护套层;

4、其中,所述编织层包括内编织层及外编织层,所述内编织层位于所述绝缘层的外侧,所述外编织层位于所述内编织层及所述护套层之间;

5、在所述护套层的内侧面且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形变部件。

6、进一步的,所述导体由多个直径为0.196mm裸铜单丝通过多次绞合制成,所述缠绕层为云母带。>

7、进一步的,还包括铝箔麦拉层,所述铝箔麦拉层设置在所述绝缘层与所述内编织层之间。

8、进一步的,所述的绝缘层为交联聚烯烃层。

9、进一步的,所述内编织层及外编织层分别由1000d的防弹丝编织制成以及多个单根直径为0.15mm铜丝编织制成。

10、进一步的,所述护套层为交联聚烯烃层,所述形变部件为开设在所述护套层内侧面上的环槽,所述环槽的横截面呈v型结构。

1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线,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通过在导体外增加了云母带绕包,增强了线材整体的耐火性能及耐高温性能;绝缘层及护套层选用了耐腐蚀、耐高温、阻燃性好的交联聚烯烃材料,在满足线材电气、机械性能的前提下,提升了线材整体的耐恶劣环境的能力;此外,编织层选用了高强度的防弹丝与铜丝结合的方式,大大增强了线材的纵向抗拉能力,提升了线材的抗拉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线,包括导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体(1)的外侧依次套设有缠绕层(2)、绝缘层(3)、编织层(4)及护套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由多个直径为0.196mm裸铜单丝通过多次绞合制成,所述缠绕层(2)为云母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铝箔麦拉层(6),所述铝箔麦拉层(6)设置在所述绝缘层(3)与所述内编织层(4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层(3)为交联聚烯烃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编织层(41)及外编织层(42)分别由1000D的防弹丝编织制成以及多个单根直径为0.15mm铜丝编织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5)为交联聚烯烃层,所述形变部件为开设在所述护套层(5)内侧面上的环槽(51),所述环槽(51)的横截面呈V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线,包括导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体(1)的外侧依次套设有缠绕层(2)、绝缘层(3)、编织层(4)及护套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由多个直径为0.196mm裸铜单丝通过多次绞合制成,所述缠绕层(2)为云母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铝箔麦拉层(6),所述铝箔麦拉层(6)设置在所述绝缘层(3)与所述内编织层(41)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昌赵博郜轩林艺章周松友刘秀丽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乐庭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