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及施工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及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75855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及施工方法;模板系统包括构造柱外层结构、圈梁外层结构以及圈梁支撑结构;构造柱外层结构包括多块构造柱钢板,构造柱外层结构用于与构造柱混凝土形成整体;构造柱钢板包括马牙槎钢板,其设置于构造柱与砖砌体相接的一侧,马牙槎钢板上开设有多个水平拉结筋预留孔,水平拉结筋预留孔内预留有构造柱水平拉结筋,构造柱水平拉结筋用于后续与砖砌体钢筋绑扎;圈梁支撑结构包括多个圈梁支模架,多个圈梁支模架支撑圈梁外层结构,圈梁外层结构用于与圈梁混凝土形成整体;圈梁外层结构位于构造柱外层结构与主体结构模板组件之间、或两个构造柱外层结构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人们对出行便利的需求也日益提高,需配备电梯的的建筑日趋增多,对电梯井的安全性及快速性也有了新的要求。

2、目前电梯井道结构主要由剪力墙、砖砌体、构造柱、圈梁组成。圈梁和构造柱施工一般在主体结构浇筑完且圈梁下砖墙砌筑完成后再施工。圈梁、构造柱与主体结构连接采用植筋的方式,植筋质量无法保证,而且施工时间较长。同时二次浇筑圈梁和构造柱需重新支设构造柱模板,模板进料口狭窄,人工浇筑混凝土困难,混凝土施工质量也不能保证。同时构造柱与砌体间一般需要预留马牙槎,并采用模板配合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式对工人技术要求高,施工效率较低,影响工期。此外,构造柱、圈梁施工完成后还需对模板进行拆除,容易损坏二次结构混凝土,并延长了施工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及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包括构造柱外层结构、圈梁外层结构以及圈梁支撑结构;

4、所述构造柱外层结构包括多块构造柱钢板,多块所述构造柱钢板拼装形成有构造柱浇筑空间,所述构造柱浇筑空间内用于绑扎构造柱钢筋以及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所述构造柱外层结构用于与所述构造柱混凝土形成整体;

5、所述构造柱钢板包括马牙槎钢板,所述马牙槎钢板设置于构造柱与砖砌体相接的一侧,所述马牙槎钢板上开设有多个水平拉结筋预留孔,所述水平拉结筋预留孔内预留有构造柱水平拉结筋,所述构造柱水平拉结筋用于后续与砖砌体钢筋绑扎;

6、所述圈梁支撑结构包括多个圈梁支模架,多个所述圈梁支模架支撑所述圈梁外层结构,所述圈梁外层结构内用于绑扎圈梁钢筋以及浇筑圈梁混凝土,所述圈梁外层结构用于与所述圈梁混凝土形成整体;

7、所述圈梁外层结构位于所述构造柱外层结构与主体结构模板组件之间、或两个所述构造柱外层结构之间,所述圈梁外层结构与所述构造柱外层结构、所述主体结构模板组件固定连接。

8、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模板系统,圈梁、构造柱与主体结构的钢筋在混凝土浇筑前就可以绑扎连接,无需采用植筋的方式,能够有效保证圈梁、构造柱与主体结构的整体性,保证结构强度和质量;本专利技术无需在主体结构完成后重新支设构造柱模板,直接将构造柱钢板与构造柱混凝土形成整体,将圈梁外层结构与圈梁混凝土形成整体,后续无需拆模,而且结构强度大,施工效率高;本专利技术直接采用马牙槎钢板,无需与模板配合形成马牙槎,对工人技术要求低,且预留构造柱水平拉结筋,后续砌筑砖砌体时与其钢筋绑扎,增大连接强度,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在主体结构浇筑时同步浇筑圈梁和构造柱,施工效率高,有利于缩短工期。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10、所述主体结构模板组件包括多块主体结构模板,多块所述主体结构模板拼装形成有主体结构浇筑空间,所述主体结构浇筑空间内用于绑扎主体结构钢筋以及浇筑主体结构混凝土。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12、所述构造柱外层结构包括四块构造柱钢板,分别为两块平面钢板和两块马牙槎钢板。

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14、两块所述马牙槎钢板相邻,两块所述平面钢板相邻。

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16、所述马牙槎钢板的朝向根据砖砌体的设计位置确定。

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18、所述圈梁支模架包括盘扣架,所述盘扣架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底部支撑架,所述盘扣架的顶端螺纹连接有顶部支撑架,所述顶部支撑架的顶部连接有顶托,所述顶托用于支撑所述圈梁外层结构。

1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20、所述顶托与所述顶部支撑架可拆卸连接。

2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22、所述顶托具有u型开口,所述圈梁外层结构位于所述u型开口内。

2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24、多个所述圈梁支模架间隔布置。

2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26、所述圈梁外层结构为槽钢,所述槽钢的尺寸与所述u型开口内侧尺寸相适配。

2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28、所述槽钢的一端朝向所述马牙槎钢板。

2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30、所述槽钢与所述马牙槎钢板焊接固定。

3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32、所述顶托为钢顶托。

3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施工方法,利用上述的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进行施工;

34、包括如下步骤:

35、s1:利用bim建模进行构造柱及圈梁深化设计,确定各项设计参数;

36、s2:根据建模结果搭设圈梁支模架,进行首层构造柱钢筋绑扎,并预留第二层构造柱纵向钢筋搭接长度;

37、s3:施工构造柱钢板,待构造柱钢板施工完成后,在圈梁支模架上架设圈梁外层结构,将圈梁外层结构调整到位后,将其与构造柱钢板固定;

38、把构造柱水平拉结筋依次穿入构造柱钢板上的水平拉结筋预留孔中,并预留搭接长度,施工圈梁钢筋,当圈梁的一侧为主体结构时,将圈梁钢筋与主体结构钢筋绑扎固定,保证圈梁钢筋锚入主体结构中;

39、依次施工多层圈梁外层结构和构造柱钢板;

40、s4:待模板系统安装完成后,在浇筑主体结构时同步浇筑圈梁及构造柱混凝土。

4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42、本专利技术通过钢-混凝土结构的构造柱和圈梁的实施,可无需搭设二次结构模板,减少二次施工工程量,节约二次结构人工成本,将主体结构、圈梁、构造柱同步浇筑,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混凝土成型质量,提高电梯井结构的刚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井二次结构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旭波范霄韩子轩鲜飞张锐李维陈虹良陈达书潘岭侯国涛林梧桐李仁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