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微变形调质无缝钢管及其热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554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用微变形调质无缝钢管及其热处理方法,该热处理方法依次包括:对轧制后的钢管矫直、热处理、水淬和回火步骤。通过该方法制得的调质无缝钢管,通过特殊的热处理工艺控制,能够得到稳定的力学性能及均匀的金相组织,且在后续加工中变形量小,成功代替传统的铸件和锻件,实现提高零件使用寿命及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由于轧制尺寸精度本身比铸造高,同时经本发明专利技术特定的热处理方式后加工变形小,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调质无缝钢管的尺寸精度也相应提高。另外,在轧管工序中,材料的利用率大于锻造工序,轧管后进行热处理工序的成本和效率,相比锻打后进行锻件热处理的工序的成本和效率有明显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管热处理,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微变形调质无缝钢管及其热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产品的普及,其产品对轻量化、生产效率提出更高要求,而发动机和变速箱是汽车的关键部位,因此对发动机和变速箱所用材料的冶金质量、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发动机气缸套采用铸造工艺生产,其存在致密性差、材料空隙、热处理后性能不稳定以及加工变形量大等缺点,只能通过增加尺寸来满足设计年限要求。变速箱齿圈作为主要的受力部位,长期采用锻造工艺生产,其生产效率低,加工成本高,且存在热处理后变形量大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用微变形调质无缝钢管及其热处理方法。所述钢管为专用于汽车发动机气缸套和变速箱齿圈上的调质无缝钢管,通过特殊的热处理工艺控制,能够得到稳定的力学性能及均匀的金相组织,且在后续加工中变形量小,成功代替传统的铸件和锻件,实现提高零件使用寿命及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的是:

3、第一方面,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微变形调质无缝钢管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依次包括:对轧制后的钢管矫直、热处理、水淬和回火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在80~200℃温度下,在线旋转矫直;优选地,矫直后钢管满足壁厚不均度≤8%S、弯曲度≤1.5m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在步进式热处理炉中进行;优选地,所述步进式热处理炉中,动梁与静梁之间齿距错位80~100mm;优选地,所述热处理的温度820~950℃,热处理的时间为0.5~2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微变形调质无缝钢管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依次包括:对轧制后的钢管矫直、热处理、水淬和回火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在80~200℃温度下,在线旋转矫直;优选地,矫直后钢管满足壁厚不均度≤8%s、弯曲度≤1.5m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在步进式热处理炉中进行;优选地,所述步进式热处理炉中,动梁与静梁之间齿距错位80~100mm;优选地,所述热处理的温度820~950℃,热处理的时间为0.5~2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淬步骤先对钢管先进行内部喷淋3~6s后,再对钢管内外部同时喷淋,冷却至150~2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火步骤采用步进式加热炉进行自旋转回火;优选地,所述回火步骤的温度为600~700℃,所述回火的时间为1.5~5h;优选地,回火后钢管残余应力≤250m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回火步骤后还包括冷却步骤,回火步骤钢管出炉后,采用辊道将所述钢管运送到冷床;优选地,所述辊道的轴线与所述钢管的长度方向呈7°~9°倾斜角;优选地,所述冷床为正反向双链式冷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煌光黎福华向华军夏斌向鑫任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