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术后术肢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4921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介入术后术肢制动器,包括:制动件、侧固定件、安装套体、固定带,制动件贴合于患者的腘窝处沿腿部方向设置,制动件能够限制人体膝盖处的活动;侧固定件贴合于患者的小腿腿侧沿腿部方向设置,侧固定件能够对腿部肌肉起到支撑作用;安装套体内部用于容纳制动件和侧固定件,且通过在安装套体内填充海绵使其位置被固定;固定带设于安装套体的周侧,固定带能够使安装套体形成筒状结构以完全贴合患者腿部形状;制动件、侧固定件各自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带能够调节制动件或侧固定件之间的相对距离;本技术能够解决患者术后因被迫体位带来的不适感及紧张感,且在精准制动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临床护理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介入术后术肢制动器


技术介绍

1、dsa介入融通疗法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之一,它运用的是高超的动脉插管技术,采取将药物直接注入供应股骨头的血管,使血管扩张、痉挛解除,并溶通血栓阻塞,从而改善股骨头的血运,这一治疗方法,若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可以为药物的吸收提供良好的基础。

2、现有技术的临床治疗中,患者腿部在介入术后,直接予患者进行单纯的下肢制动,约束在床尾,约束效果欠佳,除此以外,现有的介入术后术肢制动装置中也不能解决患者术后因被迫体位带来的不适感及紧张感,还不能在精准制动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更能贴合患者实际使用情况的一种介入术后术肢制动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入术后术肢制动器,以解决患者术后因被迫体位带来的不适感及紧张感,在精准制动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3、在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介入术后术肢制动器,包括:制动件,其是贴合于患者的腘窝处沿腿部方向设置的条状件;侧固定件,其是贴合于患者的小腿腿侧沿腿部方向设置的板状件;安装套体,其内部用于容纳制动件和侧固定件,且通过在安装套体内填充海绵使其位置被固定;固定带,其设于安装套体的周侧,固定带能够使安装套体形成筒状结构以完全贴合患者腿部形状;其中,制动件、侧固定件各自对称设有两个,制动件或侧固定件之间的相对距离通过固定带调节。

4、进一步地,制动件是弯曲钢条;其中,弯曲钢条具有20°的弯曲度。

5、进一步地,制动件是塑胶条;其中,塑胶条可在人体膝关节弯曲时发生形变,且塑胶条的最大弯曲角度是20°。

6、进一步地,安装套体内部被缝合部分成了安装腔和填充腔;其中,安装腔的大小匹配制动件、侧固定件,填充腔内填充海绵。

7、进一步地,固定带由弹性绷带和稳固带组成,其一端部各自固定在安装套体上;其中,弹性绷带的另一端部为自由端,且其上设有魔术贴勾面,安装套体上设有魔术贴毛面,弹性绷带在外力作用下可绕安装套体一周,且通过魔术贴毛面进行粘连固定。

8、进一步地,稳固带的另一端设有卡接环,安装套体上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卡环部;其中,稳固带用于使安装套体形成可调直径的筒状结构。

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本技术解决患者术后因被迫体位带来的不适感及紧张感,且在精准制动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入术后术肢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术肢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术肢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术肢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术肢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术肢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术后术肢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术肢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术肢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蕊耿秀苹刘银波毕秋菊杨金花董佳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