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构件的制造方法及建筑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尚存在大量现场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浇筑结构混凝土以及等待混凝土定型的施工工序,而针对装配式建筑内部的空气调节设备,通常需要在施工现场完成上述施工工序形成完整建筑结构之后再进行整体安装施工,例如,待混凝土定型后拆除模板,在混凝土形成的楼板表面通过打入膨胀螺钉将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建筑内部,不仅现场施工效率低、需要大量人工,还受限于安装人员的专业水平,空气调节设备现场组装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构件的制造方法及建筑施工方法。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施工场地准备预制楼板和空气调节设备,所述预制楼板具有免拆底模板,所述预制楼板能够经现场灌浇混凝土形成楼板;在所述免拆底模板朝向室内的一侧安装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形成所述建筑构件。
3、可选地,在所述免拆底模板朝向室内的一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免拆底模板(11)朝向室内的一侧安装所述空气调节设备(2),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免拆底模板(11)具有预留孔;所述利用支吊架(12)将所述空气调节设备(2)与所述预制楼板(1)固定连接,且所述空气调节设备(2)位于所述免拆底模板(11)朝向室内的一侧,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令所述支吊架(12)的一端穿过所述预留孔与所述预制楼板(1)固定连接之前,还包括:在所述免拆底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免拆底模板(11)朝向室内的一侧安装所述空气调节设备(2),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免拆底模板(11)具有预留孔;所述利用支吊架(12)将所述空气调节设备(2)与所述预制楼板(1)固定连接,且所述空气调节设备(2)位于所述免拆底模板(11)朝向室内的一侧,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令所述支吊架(12)的一端穿过所述预留孔与所述预制楼板(1)固定连接之前,还包括:在所述免拆底模板(11)朝向室外的一侧设置钢梁(13),所述钢梁(13)用于作为所述支吊架(12)的受力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楼板(1)还具有钢筋桁架(14),所述钢筋桁架(14)与所述免拆底模板(11)朝向室外的一侧固定连接,且所述钢筋桁架(14)还与所述钢梁(13)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2)包括:风机盘管或者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所述免拆底模板(11)朝向室内的一侧安装所述空气调节设备(2)之后,还包括:在所述空气调节设备(2)远离所述预制楼板(1)的一侧且不低于预设限位的位置,安装所述建筑构件的顶部内装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内装部件包括吊顶板或水泥压力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所述建筑构件的顶部内装部件,包括:采用龙骨固定的方式将所述顶部内装部件与所述预制楼板1固定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构件还包括预制墙体(3),所述预制墙体(3)能够经现场灌浇混凝土形成结构墙体;在所述形成所述建筑构件之前,还包括:将所述预制墙体(3)与所述预制楼板(1)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体(3)具有免拆模板;在所述将所述预制墙体(3)与所述预制楼板(1)固定连接之后,还包括:在所述预制墙体(3)朝向室内的一侧安装所述建筑构件的墙面内装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预制墙体(3)朝向室内的一侧安装所述建筑构件的墙体内装部件,包括:采用干法施工、卡扣、企口或龙骨固定的方式将所述墙面内装部件安装在所述预制墙体(3)朝向室内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内装部件包括一体化墙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则森,田春雨,李新伟,肖子捷,沈若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