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74815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5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支撑结构、第一锚固结构和第二锚固结构,支撑结构沿隧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并嵌设在岩土体中;第一锚固结构沿隧道的径向设置并置于溶洞的一侧,第一锚固结构的一端嵌设在岩土体中,第一锚固结构的另一端与支撑结构的一端相连接;第二锚固结构沿隧道的径向设置并置于溶洞的另一侧,第二锚固结构的一端嵌设在岩土体中,第二锚固结构的另一端与支撑结构的另一端相连接。本技术通过支撑结构能够对目标溶洞下方的岩土体进行支撑,提高了目标溶洞所在区域的稳定性。并且第一锚固结构和第二锚固结构能够对支撑结构进行张拉牵引,进一步地提高了支撑结构的支撑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特别涉及一种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存在大量的隧道施工区域,由于受到区域气候及地下水等原因影响,在山体内部及地下往往会形成溶洞。当隧道在溶洞发育区施工时,可能会从不同位置穿越地下溶洞,容易破坏溶洞的完整性,从而给施工过程造成安全风险。

2、特别是当非填充溶洞位于隧道拱顶且距离隧道拱顶的净距离较小时,如果处置不当,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导致溶洞底部岩土体应力释放,使得溶洞形变突然增大,从而破坏了溶洞的稳定性,严重时甚至会诱发隧道拱顶发生塌方,从而造成工程事故并危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3、因此,如何对隧道拱顶上方的溶洞进行加固和治理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隧道拱顶溶洞加固方法以及系统,以求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用于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隧道拱顶上方的溶洞进行快速加固和治理。

2、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拱顶溶洞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对隧道待施工区域进行探测,获取位于隧道拱顶的目标溶洞的尺寸和位置信息;

4、掘进开挖所述隧道待施工区域,使所述隧道近抵至所述目标溶洞前端;

5、在所述隧道拱顶和所述目标溶洞之间进行支护结构施工;

<p>6、对所述隧道拱顶进行钻孔施工形成连通所述目标溶洞的排气钻孔和注浆钻孔;

7、通过所述注浆钻孔对所述目标溶洞进行注浆操作,并通过所述排气钻孔对所述目标溶洞进行排气操作;

8、当所述目标溶洞中排出均匀的注浆液时,停止排气操作,并继续对所述目标溶洞进行注浆加压;

9、当所述目标溶洞内的注浆液压力达到目标压力后,停止注浆操作;

10、掘进所述隧道待施工区,使所述隧道通过所述支护结构。

11、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对隧道待施工区域进行探测,获取位于隧道拱顶的目标溶洞的尺寸和位置信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2、通过地质雷达对所述隧道待施工区域进行探测,获取位于所述隧道拱顶的所述目标溶洞的尺寸和位置信息。

13、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隧道拱顶和所述目标溶洞之间进行支护结构施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4、在距离所述目标溶洞前端第一距离处,在所述隧道拱顶按照目标间隔环设施工超前钢管,使所述超前钢管嵌设在所述隧道拱顶和所述目标溶洞之间的岩土体中;

15、在距离所述目标溶洞前端第二距离处,在所述隧道拱顶钻孔施工第一预应力锚索,并将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与各所述超前钢管通过第一弧形型钢连接;

16、继续掘进所述隧道待施工区域,使所述隧道通过所述目标溶洞,并置于所述目标溶洞后端与各所述超前钢管的另一端之间;

17、在距离所述目标溶洞后端第三距离处,在所述隧道拱顶钻孔施工第二预应力锚索,并将所述第二预应力锚索与各所述超前钢管通过第二弧形型钢连接,完成支护结构施工。

18、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距离不少于3m,所述第二距离不少于5m,所述第三距离不少于5m。

19、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注浆钻孔对所述目标溶洞进行注浆操作,并通过所述排气钻孔对所述目标溶洞进行排气操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0、将注浆管插接在所述注浆钻孔中以连通所述目标溶洞,并将排气管插接在所述排气钻孔中以连通所述目标溶洞;

21、开启所述注浆管和所述排气管,通过注浆管向所述目标溶洞注入注浆液,并通过所述排气管对所述目标溶洞进行排气。

22、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压力不少于5mpa。

2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用于设于隧道拱顶和位于隧道拱顶的上方的溶洞之间,包括:

24、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沿隧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并嵌设在所述隧道拱顶和所述溶洞之间的岩土体中;

25、第一锚固结构,所述第一锚固结构沿所述隧道的径向设置并置于所述溶洞的一侧,所述第一锚固结构的一端嵌设在所述岩土体中,所述第一锚固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结构的一端相连接;

26、第二锚固结构,所述第二锚固结构沿所述隧道的径向设置并置于所述溶洞的另一侧,所述第二锚固结构的一端嵌设在所述岩土体中,所述第二锚固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结构的另一端相连接。

27、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超前钢管,多个所述超前钢管沿所述隧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多个所述超前钢管间隔环设并嵌设在所述隧道拱顶和所述溶洞之间。

28、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设置在各所述超前钢管的两端并抵接在所述隧道拱顶上,所述第一锚固结构的另一端穿过任意相邻的所述超前钢管之间的间隙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锚固结构的另一端穿过任意相邻的所述超前钢管之间的间隙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

29、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弧形型钢,所述第一锚固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型钢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弧形型钢,所述第二锚固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型钢相连接。

30、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锚固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预应力锚索,多个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嵌设在所述岩土体中并分别置于所述溶洞的两侧,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型钢相连接;所述第二锚固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预应力锚索,多个所述第二预应力锚索嵌设在所述岩土体中并分别置于所述溶洞的两侧,所述第二预应力锚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型钢相连接。

31、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包括第一钢绞线、浇筑成型在所述第一钢绞线上的第一注浆层、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钢绞线上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弧形型钢并置于所述隧道中,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型钢通过第一锚具相连接;

32、所述第二预应力锚索包括第二钢绞线、浇筑成型在所述第二钢绞线上的第二注浆层、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钢绞线上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弧形型钢并置于所述隧道中,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型钢通过第二锚具相连接。

33、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锚具和所述第一弧形型钢之间还设有第一垫板和/或所述第二锚具和所述第二弧形型钢之间还设有第二垫板。

34、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沿所述隧道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锚固结构和所述第二锚固结构对称设置在所述溶洞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用于设于隧道拱顶和位于隧道拱顶的上方的溶洞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超前钢管,多个所述超前钢管沿所述隧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多个所述超前钢管间隔环设并嵌设在所述隧道拱顶和所述溶洞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设置在各所述超前钢管的两端并抵接在所述隧道拱顶上,所述第一锚固结构的另一端穿过任意相邻的所述超前钢管之间的间隙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锚固结构的另一端穿过任意相邻的所述超前钢管之间的间隙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弧形型钢,所述第一锚固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型钢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弧形型钢,所述第二锚固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型钢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固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预应力锚索,多个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嵌设在所述岩土体中并分别置于所述溶洞的两侧,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型钢相连接;所述第二锚固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预应力锚索,多个所述第二预应力锚索嵌设在所述岩土体中并分别置于所述溶洞的两侧,所述第二预应力锚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型钢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包括第一钢绞线、浇筑成型在所述第一钢绞线上的第一注浆层、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钢绞线上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弧形型钢并置于所述隧道中,所述第一钢绞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型钢通过第一锚具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具和所述第一弧形型钢之间还设有第一垫板;和/或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隧道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锚固结构和所述第二锚固结构对称设置在所述溶洞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还包括注浆结构和排气结构,所述注浆结构包括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一端穿过任意相邻的所述超前钢管之间的间隙并与所述溶洞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注浆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隧道中,所述排气结构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穿过任意相邻的所述超前钢管之间的间隙并与所述溶洞的顶部相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隧道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注浆管上的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隧道中;所述排气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气管上的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所述隧道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用于设于隧道拱顶和位于隧道拱顶的上方的溶洞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超前钢管,多个所述超前钢管沿所述隧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多个所述超前钢管间隔环设并嵌设在所述隧道拱顶和所述溶洞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设置在各所述超前钢管的两端并抵接在所述隧道拱顶上,所述第一锚固结构的另一端穿过任意相邻的所述超前钢管之间的间隙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锚固结构的另一端穿过任意相邻的所述超前钢管之间的间隙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弧形型钢,所述第一锚固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型钢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弧形型钢,所述第二锚固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型钢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拱顶溶洞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固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预应力锚索,多个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嵌设在所述岩土体中并分别置于所述溶洞的两侧,所述第一预应力锚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型钢相连接;所述第二锚固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预应力锚索,多个所述第二预应力锚索嵌设在所述岩土体中并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裕芦冬冬郭帅李杨何海亮游传勇沈艳贞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