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牦牛养殖,具体为一种牦牛舍饲多功能喂食槽。
技术介绍
1、牦牛分布在海拔 3000 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高寒、低氧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是青藏高原牧民不可或缺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但由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牧草极度匮乏使牦牛饲养成本提高,成为牦牛冷季高效生产的瓶颈。舍饲是缓解高原牧区草畜矛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有效解决牦牛在冷季生长发育迟缓的难题,促进牦牛肌内脂肪沉积,提高牦牛肉品质。在牦牛舍饲养殖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喂食槽,来对舍饲牦牛进行定点喂食。
2、但喂食槽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在对牦牛进行喂食时,喂食槽的喂食使用高度一般为固定,牦牛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的高度体格,位置较高的喂食槽犊牦牛在进食时,存在不足,因而会根据实际的需要将喂食槽的角度进行偏转,方便不同体高的牦牛进食,但是常见的调节方式大多采用铰接的方式,调整完毕后再利用螺栓或者锁块夹紧固定,该种操作较为繁琐,无法快速调节,并且当喂食槽内部有一定重量的草料后,调节难度更深,因而不具备快速调节喂食槽角度的措施。
3、现在,提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喂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牦牛舍饲多功能喂食槽,包括第一L型架体(1)和喂食槽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喂食槽主体(2)的底端从左到右依次竖向设置有第一L型架体(1)、第二L型架体(19)和第三L型架体(20),所述第一L型架体(1)、第二L型架体(19)和第三L型架体(20)右侧的顶端固定有滑动槽(6),所述滑动槽(6)的右侧均竖向设置有活动立板(5),且活动立板(5)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嵌在滑动槽(6)的内部,三组所述活动立板(5)的顶端均与喂食槽主体(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L型架体(1)、第二L型架体(19)和第三L型架体(20)后方的顶端安装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牦牛舍饲多功能喂食槽,包括第一l型架体(1)和喂食槽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喂食槽主体(2)的底端从左到右依次竖向设置有第一l型架体(1)、第二l型架体(19)和第三l型架体(20),所述第一l型架体(1)、第二l型架体(19)和第三l型架体(20)右侧的顶端固定有滑动槽(6),所述滑动槽(6)的右侧均竖向设置有活动立板(5),且活动立板(5)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嵌在滑动槽(6)的内部,三组所述活动立板(5)的顶端均与喂食槽主体(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l型架体(1)、第二l型架体(19)和第三l型架体(20)后方的顶端安装有铰接座(18),且铰接座(18)的一侧活动铰接有铰接板(7),所述铰接板(7)与活动立板(5)的底部活动铰接,所述活动立板(5)内部的顶端开设有u型槽(8),所述u型槽(8)的内部设置有偏心板(17),所述第一l型架体(1)左侧的顶端通过连接件固定有第二直角齿轮(22)和转把(23),所述第二直角齿轮(22)一侧的第一l型架体(1)上啮合有第一直角齿轮(21),所述第一直角齿轮(21)的右侧连接有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斌刚,米保宏,祁有鹏,郝志云,胡江,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