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型阴极辊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4410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型阴极辊转运车,涉及电解铜箔生产技术领域,车体的内部设计开凿有第一暗槽和第二暗槽,第一暗槽的内部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压缩弹簧A和压缩弹簧B,第二暗槽的内部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压缩弹簧C和压缩弹簧D;托架的底部一体连接有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第一推杆包括脚座A和脚座B,第二推杆包括脚座C和脚座D。本技术在整个起步加速、制动减速的过程中,阴极辊产生短暂性持续运动,并受到反向反弹力的作用,避免了转运承载的阴极辊直接碰撞,有效达到减震、抗震的效果,还能自行复位,满足下一次的起步加速、制动减速运动状态的调节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解铜箔生产,特别涉及一种减震型阴极辊转运车


技术介绍

1、中国技术专利号为202220838312.x,且专利名为一种阴极辊运输装置,在先申请并授权公开了电解铜箔生产
中阴极辊的运输装置;其说明书第[0002]段记载“电解法生产铜箔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高效的主流生产方法,阴极辊是生产电解铜箔的关键设备和部件,被称为电解成套设备的心脏。随着我国电解铜箔产业近年来的迅速发展,电解铜箔的需求量及质量必将会朝着更多更好的方面发展,阴极辊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大幅度增长。在电解铜箔生产过程中,阴极辊表面的机械腐蚀和电化学腐蚀是伴随着生产开始而产生的,是与生产同步的。生产时间越长,腐蚀越严重,铜箔光面伴随着阴极辊表面的腐蚀而不断变化。因此阴极辊使用一段时间就必须进行离线抛磨,将阴极辊表面因腐蚀而生成的银灰色氧化膜去除,恢复阴极辊表面平整光滑的银白色纯钛氧化膜晶体。阴极辊需要离线抛磨时先要将阴极辊吊离生箔槽,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的碰伤或划伤异常;甚至阴极辊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损坏,也需要将阴极辊送至检修厂检修,当阴极辊在室外运输时,使用叉车等运输会使阴极辊出现磕碰、倾斜、滑落等问题”;并且通过“在车架上设置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托卡,托卡上设置托槽,在需要转运阴极辊时,只需将阴极辊的辊轴两端分别放入两边托卡的托槽中,即会被支撑架托起而不会与转运车的其它部位接触,从而可防止刮花、损伤阴极辊的表面。同时转运车通过电机驱动可实现在轨道上载着阴极自行移动,从而提高阴极辊的转运速度,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据此而知,该专利实质为记载一款可以避免阴极辊在运输过程中碰伤、划伤、磕碰、倾斜、滑落的问题,而设计的一款用于阴极辊运输的装置。

2、然而,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仍有不足,通过托卡、托槽以及支撑架托起只能牢牢固定住阴极辊与整个装置于一体,当该装置在启动和减速阶段产生较大惯性,容易造成阴极辊轴颈磨损,情况严重可导致阴极辊发生磕碰;托架长期的惯性晃动下需要更换托架或重新焊接加固;转运过程中前方突然产生不可控因素的阻碍物(如违规员工横行穿过正前方,导致运转装置突然停止),沉重的阴极辊会突然因车轮的停止而停止,此时极大概率损伤阴极辊,且造成运输装置翻转或冲出轨道;工业中的阴极辊为大、中型的吨位级工艺件,在质量大的条件下转移运输,且还需克服不被碰伤、划伤、磕碰、倾斜和滑落等现象;因此,依然需要对阴极辊的转运工具进行优化设计,做到逐步完善。

3、本申请除了满足常规碰伤、划伤、磕碰、倾斜和滑落等问题的克服而外,更是提出一款在转运过程中前方突然产生不可控因素的阻碍物,沉重的阴极辊会突然因车轮、车架、支撑架、托卡、托槽、车轴和支撑杆一体结构的停止,而阴极辊却能产生相对可持续运动,从而有效达到减震、抗震效果的运载工具,所以更具体提出一种减震型阴极辊转运车,来保证转运过程中阴极辊的安全性、完整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减震型阴极辊转运车,当该装置在起步阶段和紧急制动而减速阶段产生惯性时,在起步阶段受到重力作用,托垫的顶部承载的阴极辊的重力方向垂直向下,在直流电机带动齿轮箱、车轴和滚轮突然起步时,车体会突然向前受力移动,而托架、托座、托垫、u形箍以及托垫上承载的阴极辊会突然向后受力移动;此时,通过脚座b和脚座c与托架、托座、托垫、u形箍以及托垫上承载的阴极辊一体受力向后,压缩插入压缩弹簧b和压缩弹簧c中,当压缩弹簧b和压缩弹簧c所产生的反向反弹力大于惯性力时,则阴极辊缓慢回弹并复位;

2、同理,在紧急制动而减速阶段产生惯性时,车体会突然停止移动,而受到惯性的作用,托架、托座、托垫、u形箍以及托垫上承载的阴极辊会突然向前受力移动;此时,脚座a、脚座d受力压缩插入压缩弹簧a和压缩弹簧d中,当压缩弹簧a和压缩弹簧d所产生的反向反弹力大于惯性力时,则阴极辊再次缓慢回弹并复位;在整个起步加速、制动减速的过程中,阴极辊产生短暂性持续运动,避免了直接碰撞,有效达到减震、抗震的效果。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4、本技术一种减震型阴极辊转运车,包括车体、托架、托座、托垫、u形箍、滚轮、直流电机、锂电池、控制箱、急停按钮,所述直流电机的一侧安装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包括外壁、密封垫、主动伞形齿轮、从动伞形齿轮、转柄、轴承和密封圈;所述转柄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直流电机的外接驱动转杆的端头处,所述转柄的另一端贯穿通过轴承和密封圈,并延伸至齿轮箱的内部,且位于齿轮箱内部的端头处安装固定有所述主动伞形齿轮,且与所述主动伞形齿轮相互啮合的为所述从动伞形齿轮,所述从动伞形齿轮贯穿通过车轴,所述从动伞形齿轮与所述车轴焊接固定;所述车轴贯穿通过齿轮箱本体,并在车轴的两端头处安装有所述滚轮;所述车体的内部设计开凿有第一暗槽和第二暗槽,所述第一暗槽的内部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压缩弹簧a和压缩弹簧b,所述第二暗槽的内部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压缩弹簧c和压缩弹簧d;所述托架的底部一体连接有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包括脚座a和脚座b,所述第二推杆包括脚座c和脚座d。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脚座a、脚座b、脚座c和脚座d均为圆柱体结构,且圆柱体的横截面直径尺寸小于压缩弹簧a、压缩弹簧b、压缩弹簧c和压缩弹簧d的内孔直径尺寸。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脚座a在受到惯性力的推动下压缩插入所述压缩弹簧a的内孔通道;所述脚座b在受到惯性力的推动下压缩插入所述压缩弹簧b的内孔通道;所述脚座c在受到惯性力的推动下压缩插入所述压缩弹簧c的内孔通道;所述脚座d在受到惯性力的推动下压缩插入所述压缩弹簧d的内孔通道。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8、本技术在整个起步加速、制动减速的过程中,阴极辊产生短暂性持续运动,并受到反向反弹力的作用,避免了转运承载的阴极辊直接碰撞,有效达到减震、抗震的效果,还能自行复位,满足下一次的起步加速、制动减速运动状态的调节需要;也同时克服了阴极辊轴颈磨损,阴极辊发生的磕碰,惯性冲撞导致托架松动需要重新焊接,以及造成运输装置翻转或冲出轨道等现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型阴极辊转运车,包括车体(1)、托架(2)、托座(3)、托垫(4)、U形箍(5)、滚轮(6)、直流电机(7)、锂电池(8)、控制箱(9)、急停按钮(10),所述直流电机(7)的一侧安装有齿轮箱(11),所述齿轮箱(11)包括外壁(12)、密封垫(13)、主动伞形齿轮(14)、从动伞形齿轮(15)、转柄(16)、轴承(17)和密封圈(18);所述转柄(16)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直流电机(7)的外接驱动转杆(33)的端头处,所述转柄(16)的另一端贯穿通过轴承(17)和密封圈(18),并延伸至齿轮箱(11)的内部,且位于齿轮箱(11)内部的端头处安装固定有所述主动伞形齿轮(14),且与所述主动伞形齿轮(14)相互啮合的为所述从动伞形齿轮(15),所述从动伞形齿轮(15)贯穿通过车轴(19),所述从动伞形齿轮(15)与所述车轴(19)焊接固定;所述车轴(19)贯穿通过齿轮箱(11)本体,并在车轴(19)的两端头处安装有所述滚轮(6);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内部设计开凿有第一暗槽(20)和第二暗槽(21),所述第一暗槽(20)的内部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压缩弹簧A(22)和压缩弹簧B(23),所述第二暗槽(21)的内部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压缩弹簧C(24)和压缩弹簧D(25);所述托架(2)的底部一体连接有第一推杆(26)和第二推杆(27),所述第一推杆(26)包括脚座A(28)和脚座B(29),所述第二推杆(27)包括脚座C(30)和脚座D(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型阴极辊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座A(28)、脚座B(29)、脚座C(30)和脚座D(31)均为圆柱体结构,且圆柱体的横截面直径尺寸小于压缩弹簧A(22)、压缩弹簧B(23)、压缩弹簧C(24)和压缩弹簧D(25)的内孔直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型阴极辊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座A(28)在受到惯性力的推动下压缩插入所述压缩弹簧A(22)的内孔通道(32);所述脚座B(29)在受到惯性力的推动下压缩插入所述压缩弹簧B(23)的内孔通道(32);所述脚座C(30)在受到惯性力的推动下压缩插入所述压缩弹簧C(24)的内孔通道(32);所述脚座D(31)在受到惯性力的推动下压缩插入所述压缩弹簧D(25)的内孔通道(3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型阴极辊转运车,包括车体(1)、托架(2)、托座(3)、托垫(4)、u形箍(5)、滚轮(6)、直流电机(7)、锂电池(8)、控制箱(9)、急停按钮(10),所述直流电机(7)的一侧安装有齿轮箱(11),所述齿轮箱(11)包括外壁(12)、密封垫(13)、主动伞形齿轮(14)、从动伞形齿轮(15)、转柄(16)、轴承(17)和密封圈(18);所述转柄(16)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直流电机(7)的外接驱动转杆(33)的端头处,所述转柄(16)的另一端贯穿通过轴承(17)和密封圈(18),并延伸至齿轮箱(11)的内部,且位于齿轮箱(11)内部的端头处安装固定有所述主动伞形齿轮(14),且与所述主动伞形齿轮(14)相互啮合的为所述从动伞形齿轮(15),所述从动伞形齿轮(15)贯穿通过车轴(19),所述从动伞形齿轮(15)与所述车轴(19)焊接固定;所述车轴(19)贯穿通过齿轮箱(11)本体,并在车轴(19)的两端头处安装有所述滚轮(6);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内部设计开凿有第一暗槽(20)和第二暗槽(21),所述第一暗槽(20)的内部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压缩弹簧a(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军王晓敏哈健康任国栋林培楷邱晓宾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诺德铜箔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