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全自动辊道输送线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全自动辊道输送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4071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辊道输送线,涉及辊道输送技术领域。一种全自动辊道输送线,包括有底架,所述底架固定连接有等距且镜像布置的储液壳,所述储液壳内设置有传动介质,所述储液壳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与相邻的所述储液壳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活塞杆固定连接有固定块,相邻且镜像布置的所述固定块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有输送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相邻的若干个输送辊均与中厚板接触,减少中厚板在输送过程中由于自身弯曲与输送辊发生碰撞的次数,从而提高中厚板在输送的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避免中厚板与输送辊发生碰撞导致二者损坏,以此加强对中厚板在输送过程中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辊道输送,提出了一种全自动辊道输送线


技术介绍

1、辊道输送线是一种利用转动地圆筒式辊子对物品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由于辊道输送线具有输送量大、运转轻快和效率高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中厚板的生产过程中,其中更是离不开辊道输送线,由于现有的辊道输送线中的辊子在输送中厚板时无法上下运动,而中厚板在加热完成并向轧机输送的过程中,中厚板的上侧裸露在空气中而中厚板的下侧与辊轮接触,使得中厚板上侧的散热速度快于下侧的散热速度,从而导致中厚板下侧的温度高于其上侧的温度,如此一来就导致中厚板在轧制过程中出现翘头的情况,即轧制完成的中厚板呈弯曲状态,这就导致现有的辊道输送线无法与轧制完成的中厚板完全接触,使中厚板在与辊子脱离接触时,由于支撑位置的变化,从而使中厚板发生偏转并与下一相邻的辊子发生碰撞,使得输送过程中不稳定,同时碰撞还会导致二者的损坏,从而影响对中厚板的正常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辊道输送线无法与弯曲状态的中厚板完全接触,使中厚板在与辊子脱离接触时,由于支撑位置的变化,使中厚板在发生偏转并与下一相邻的辊子发生碰撞,从而影响中厚板正常输送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辊道输送线。

2、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辊道输送线,包括有底架,所述底架固定连接有等距且镜像布置的储液壳,所述储液壳内设置有传动介质,所述储液壳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与相邻的所述储液壳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活塞杆远离相邻所述储液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相邻且镜像布置的所述固定块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一侧的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相邻的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有输送辊,所述底架固定连接有等距且镜像布置的过液壳,所述过液壳内设置有传动介质,所述过液壳和所述储液壳交错布置,所述过液壳和相邻的所述储液壳之间均连通有第一过液管和第二过液管,相邻且镜像布置的所述过液壳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同侧且相邻的所述储液壳连通的触发机构,相邻且镜像布置的所述固定块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相邻所述输送辊进行清理的清理机构。

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触发机构包括有镜像布置的第二活塞杆,镜像布置的所述第二活塞杆分别密封滑动连接于相邻的所述过液壳内,所述第二活塞杆靠近相邻所述过液壳的一端设置有镜像布置的凸台,所述第二活塞杆上镜像布置的凸台分别用于对相邻的所述过液壳与相邻的所述第一过液管和相邻的所述第二过液管的连通处进行封堵,所述第二活塞杆与相邻的所述过液壳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活塞杆远离相邻所述过液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镜像布置所述连接架的对向侧均转动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转动连接有镜像布置的滚轮,所述连接架与相邻的所述弧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镜像布置的第三弹性元件。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板为倾斜放置,所述弧形板的高度大于相邻所述输送辊的高度,用于使所述弧形板上的零件正常地与被输送的物体接触,且所述弧形板的中部向靠近所述底架的一侧弯曲,用于避免所述弧形板长时间与被输送的物体接触。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有镜像布置的第一滑动块,镜像布置的所述第一滑动块分别滑动连接于相邻的所述固定块,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有镜像布置的主动链轮,镜像布置的所述第一滑动块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固定连接有镜像布置的被动链轮,所述转轴的主动链轮与所述转杆相邻的被动链轮之间绕设有链条,所述转杆固定连接有均匀布置的清理毛丝,相邻且镜像布置的所述储液壳之间设置有用于改变所述清理毛丝对相邻所述输送辊清理力度的调节组件。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清理毛丝的轴线与相邻所述转杆上相邻的法线之间的存在夹角,用于对所述输送辊上沾附的杂物进行冲击。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有镜像布置的限位板,镜像布置的所述限位板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的所述储液壳,所述限位板靠近相邻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侧设置有倾斜面,相邻且镜像布置所述第一滑动块的背向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相邻所述限位板的倾斜面限位配合,所述第一滑动块与相邻的所述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性元件,所述固定块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与相邻的所述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性元件,镜像布置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对向侧均转动连接有张紧轮,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张紧轮与所述转轴和所述转杆之间相邻的链条啮合。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五弹性元件为压缩状态,用于使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张紧轮始终保持挤压所述转轴和所述转杆之间相邻的链条。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等距布置的散热机构,等距布置的所述散热机构分别设置于相邻所述转轴靠近相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有散热壳,所述散热壳固定连接于相邻所述固定块靠近相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所述散热壳设置有环形阵列的翅片,所述散热壳内设置有导热介质,所述转轴靠近相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与相邻的所述散热壳接触配合,所述螺旋叶片位于相邻的所述散热壳内,所述安装架设置有用于对相邻所述散热壳进行降温的吹风组件。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旋叶片的长度小于相邻所述散热壳上环形阵列翅片的长度,用于使所述散热壳内的导热介质进行循环运动。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吹风组件包括有齿圈,所述齿圈固定连接于相邻所述安装架靠近相邻所述散热壳的一侧,所述转轴靠近相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转动连接有环形阵列的齿轮,环形阵列的所述齿轮均与所述齿圈啮合,所述齿轮靠近相邻所述散热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扇。

1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相邻的若干个输送辊均与中厚板接触,减少中厚板在输送过程中由于自身弯曲与输送辊发生碰撞的次数,从而提高中厚板在输送的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避免中厚板与输送辊发生碰撞导致二者损坏,以此加强对中厚板在输送过程中的保护;通过使不参与中厚板输送的输送辊及其上零件保持上下稳定,从而减少装置中各零件的运动频率,进而降低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同时进一步提高中厚板在输送过程中的平稳性;通过限位板的倾斜面挤压相邻的限位柱,使清理毛丝对相邻输送辊的清理力度增大,避免由于中厚板逐渐将重力施加于相邻的输送辊时,氧化皮受中厚板重力的影响与输送辊紧密粘连,从而在后续对中厚板的输送过程中对中厚板造成损坏;通过转轴带动相邻的螺旋叶片转动,使导热硅脂于相邻散热壳内循环移动,将相邻转轴上自中厚板而来的热量带离,并将热量传递至外界环境,以此防止转轴上的热量传递至相邻的驱动电机内,给驱动电机带来额外的热量,对驱动电机内部的电子元件造成损坏,影响输送工作的正常进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辊道输送线,其特征是,包括有底架(1),所述底架(1)固定连接有等距且镜像布置的储液壳(2),所述储液壳(2)内设置有传动介质,所述储液壳(2)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3),所述第一活塞杆(3)与相邻的所述储液壳(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元件(4),所述第一活塞杆(3)远离相邻所述储液壳(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相邻且镜像布置的所述固定块(5)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6),一侧的所述固定块(5)固定连接有安装架(7),所述安装架(7)安装有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与相邻的所述转轴(6)固定连接,所述转轴(6)固定连接有输送辊(9),所述底架(1)固定连接有等距且镜像布置的过液壳(10),所述过液壳(10)内设置有传动介质,所述过液壳(10)和所述储液壳(2)交错布置,所述过液壳(10)和相邻的所述储液壳(2)之间连通有第一过液管(11)和第二过液管(12),相邻且镜像布置的所述过液壳(10)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同侧且相邻的所述储液壳(2)连通的触发机构,相邻且镜像布置的所述固定块(5)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相邻所述输送辊(9)进行清理的清理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辊道输送线,其特征是,所述触发机构包括有镜像布置的第二活塞杆(1301),镜像布置的所述第二活塞杆(1301)分别密封滑动连接于相邻的所述过液壳(10)内,所述第二活塞杆(1301)靠近相邻所述过液壳(10)的一端设置有镜像布置的凸台,所述第二活塞杆(1301)上镜像布置的凸台分别用于对相邻的所述过液壳(10)与相邻的所述第一过液管(11)和相邻的所述第二过液管(12)的连通处进行封堵,所述第二活塞杆(1301)与相邻的所述过液壳(10)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元件(1302),所述第二活塞杆(1301)远离相邻所述过液壳(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303),镜像布置所述连接架(1303)的对向侧均转动连接有弧形板(1304),所述弧形板(1304)转动连接有镜像布置的滚轮(1305),所述连接架(1303)与相邻的所述弧形板(1304)之间固定连接有镜像布置的第三弹性元件(13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辊道输送线,其特征是,所述弧形板(1304)为倾斜放置,所述弧形板(1304)的高度大于相邻所述输送辊(9)的高度,用于使所述弧形板(1304)上的零件正常地与被输送的物体接触,且所述弧形板(1304)的中部向靠近所述底架(1)的一侧弯曲,用于避免所述弧形板(1304)长时间与被输送的物体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辊道输送线,其特征是,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有镜像布置的第一滑动块(1401),镜像布置的所述第一滑动块(1401)分别滑动连接于相邻的所述固定块(5),所述转轴(6)固定连接有镜像布置的主动链轮,镜像布置的所述第一滑动块(1401)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1402),所述转杆(1402)固定连接有镜像布置的被动链轮,所述转轴(6)的主动链轮与所述转杆(1402)相邻的被动链轮之间绕设有链条,所述转杆(1402)固定连接有均匀布置的清理毛丝(1403),相邻且镜像布置的所述储液壳(2)之间设置有用于改变所述清理毛丝(1403)对相邻所述输送辊(9)清理力度的调节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辊道输送线,其特征是,所述清理毛丝(1403)的轴线与相邻所述转杆(1402)上相邻的法线之间的存在夹角,用于对所述输送辊(9)上沾附的杂物进行冲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辊道输送线,其特征是,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有镜像布置的限位板(1501),镜像布置的所述限位板(1501)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的所述储液壳(2),所述限位板(1501)靠近相邻所述第一活塞杆(3)的一侧设置有倾斜面,相邻且镜像布置所述第一滑动块(1401)的背向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502),所述限位柱(1502)与相邻所述限位板(1501)的倾斜面限位配合,所述第一滑动块(1401)与相邻的所述固定块(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性元件(1503),所述固定块(5)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块(1504),所述第二滑动块(1504)与相邻的所述固定块(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性元件(1505),镜像布置所述第二滑动块(1504)的对向侧均转动连接有张紧轮,所述第二滑动块(1504)的张紧轮与所述转轴(6)和所述转杆(1402)之间相邻的链条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辊道输送线,其特征是,所述第五弹性元件(1505)为压缩状态,用于使所述第二滑动块(1504)的张紧轮始终保持挤压所述转轴(6)和所述转杆(1402)之间相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辊道输送线,其特征是,包括有底架(1),所述底架(1)固定连接有等距且镜像布置的储液壳(2),所述储液壳(2)内设置有传动介质,所述储液壳(2)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3),所述第一活塞杆(3)与相邻的所述储液壳(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元件(4),所述第一活塞杆(3)远离相邻所述储液壳(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相邻且镜像布置的所述固定块(5)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6),一侧的所述固定块(5)固定连接有安装架(7),所述安装架(7)安装有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与相邻的所述转轴(6)固定连接,所述转轴(6)固定连接有输送辊(9),所述底架(1)固定连接有等距且镜像布置的过液壳(10),所述过液壳(10)内设置有传动介质,所述过液壳(10)和所述储液壳(2)交错布置,所述过液壳(10)和相邻的所述储液壳(2)之间连通有第一过液管(11)和第二过液管(12),相邻且镜像布置的所述过液壳(10)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同侧且相邻的所述储液壳(2)连通的触发机构,相邻且镜像布置的所述固定块(5)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相邻所述输送辊(9)进行清理的清理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辊道输送线,其特征是,所述触发机构包括有镜像布置的第二活塞杆(1301),镜像布置的所述第二活塞杆(1301)分别密封滑动连接于相邻的所述过液壳(10)内,所述第二活塞杆(1301)靠近相邻所述过液壳(10)的一端设置有镜像布置的凸台,所述第二活塞杆(1301)上镜像布置的凸台分别用于对相邻的所述过液壳(10)与相邻的所述第一过液管(11)和相邻的所述第二过液管(12)的连通处进行封堵,所述第二活塞杆(1301)与相邻的所述过液壳(10)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元件(1302),所述第二活塞杆(1301)远离相邻所述过液壳(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303),镜像布置所述连接架(1303)的对向侧均转动连接有弧形板(1304),所述弧形板(1304)转动连接有镜像布置的滚轮(1305),所述连接架(1303)与相邻的所述弧形板(1304)之间固定连接有镜像布置的第三弹性元件(13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辊道输送线,其特征是,所述弧形板(1304)为倾斜放置,所述弧形板(1304)的高度大于相邻所述输送辊(9)的高度,用于使所述弧形板(1304)上的零件正常地与被输送的物体接触,且所述弧形板(1304)的中部向靠近所述底架(1)的一侧弯曲,用于避免所述弧形板(1304)长时间与被输送的物体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辊道输送线,其特征是,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有镜像布置的第一滑动块(1401),镜像布置的所述第一滑动块(1401)分别滑动连接于相邻的所述固定块(5),所述转轴(6)固定连接有镜像布置的主动链轮,镜像布置的所述第一滑动块(1401)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1402),所述转杆(1402)固定连接有镜像布置的被动链轮,所述转轴(6)的主动链轮与所述转杆(1402)相邻的被动链轮之间绕设有链条,所述转杆(1402)固定连接有均匀布置的清理毛丝(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山余超刘娜皮寿成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宏华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