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上的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和后续张拉施工平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3943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19:5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梁上的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和后续张拉施工平台装置。其包括张拉施工平台、设置在混凝土箱梁的梁上竖墙上部的走行轨道、施工平台固定装置,所述张拉施工平台包括上部架体、下部架体、竖向架体,竖向架体连接在上部架体和下部架体的外侧端之间,上部架体的内侧端下部设置有移动轮组,下部架体上铺设脚手板,张拉施工平台通过所述移动轮组可移动地与所述走行轨道配合,张拉施工平台的下部架体位于混凝土箱梁的斜拉索锚孔下方,所述施工平台固定装置包括精轧螺纹钢、手拉葫芦,所述精轧螺纹钢竖向固定在混凝土箱梁上,张拉施工平台通过所述手拉葫芦与所述精轧螺纹钢连接,张拉施工平台与走行轨道间通过钢绞线进行绑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梁上的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和后续张拉施工平台装置,涉及桥梁施工。


技术介绍

1、斜拉桥的斜拉索张拉施工,一般进行两次以上,第一次为预张拉,先为混凝土提供一定的预压应力以及相应的形变,为了达到成桥索力及成桥线形,混凝土斜拉桥通常会进行二次张拉和二次张拉后续张拉。为了保证达到设计的成桥索力及成桥线形,对索力的力值精度控制要求极高,双索面的斜拉桥更是要求两侧同索号的索力值误差很小,一般为1%。此外,斜拉索张拉作业一般为高空作业,需要提高作业时的安全性;一般大桥工程施工工期紧张,需要加快施工进度。

2、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的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和后续张拉施工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对混凝土斜拉桥索力进行精确控制、施工方便、效率高、施工安全性高的梁上的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和后续张拉施工平台装置。

2、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梁上的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和后续张拉施工平台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张拉施工平台、设置在混凝土箱梁的梁上竖墙上部的走行轨道、施工平台固定装置,所述张拉施工平台包括上部架体、下部架体、竖向架体,竖向架体连接在上部架体和下部架体的外侧端之间,上部架体的内侧端下部设置有移动轮组,下部架体上铺设脚手板,张拉施工平台通过所述移动轮组可移动地与所述走行轨道配合,张拉施工平台的下部架体位于混凝土箱梁的斜拉索锚孔下方,所述施工平台固定装置包括精轧螺纹钢、手拉葫芦,所述精轧螺纹钢竖向固定在混凝土箱梁上,张拉施工平台通过所述手拉葫芦与所述精轧螺纹钢连接,张拉施工平台与走行轨道间通过钢绞线进行绑定。

3、本技术中,张拉施工平台通过手拉葫芦及精轧螺纹钢连接在混凝土箱梁上,并通过钢绞线将张拉施工平台与走行轨道进行绑定,可保证施工时施工平台稳定。张拉作业时,施工人员可在施工平台的下部架体上进行张拉作业,施工方便,且施工安全性高。施工完毕后,解除钢绞线后,张拉施工平台可通过走行轨道移动至下一作业位置,随后再次进行绑定,即可进行张拉作业。

4、进一步的,为便于快速安装,所述精轧螺纹钢插装在混凝土箱梁上的梁上预埋孔内,并通过螺帽固定于混凝土箱梁。

5、进一步的,为保证安全性,所述走行轨道上设置有走行轨道横向限位。

6、进一步的,为便于施工人员施工,所述竖向架体上设置有爬梯。爬梯还可作为安全绳锚固点,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7、进一步的,所述上部架体包括由两根上弦杆和两根上弦杆横撑连接构成的第一矩形框、由两根中弦杆横撑和两根中弦杆连接构成的第二矩形框、四根短立杆,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上下布置,四根短立杆分别连接在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的四个角端之间,所述下部架体包括两根下弦杆,所述竖向架体为两根长立杆,两根长立杆的上端与上部架体的两端固定连接,两根长立杆的下端分别与两根下弦杆固定连接,上部架体与长立杆之间固定连接有上斜撑,下部架体与长立杆之间连接有下加劲肋,爬梯设置在两根长立杆之间。

8、进一步的,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和后续张拉施工平台装置在混凝土箱梁两侧对称设置。通过对称设置的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和后续张拉施工平台装置,两侧的斜拉索可同步张拉施工,可以减小误差。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稳定可靠,施工方便,便于进行张拉作业,便于对混凝土斜拉桥索力进行精确控制,且施工安全性高。本技术合理利用箱梁结构,在竖墙位置铺设走行轨道,并利用梁面上的预埋孔及现有的手拉葫芦、精轧螺纹钢等,可实现快速安装,安装简单方便,且可以快速进行移动,施工效率高,可节约施工工期。本技术结构简单,材料易得,制作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梁上的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和后续张拉施工平台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张拉施工平台(1)、设置在混凝土箱梁的梁上竖墙(23)上部的走行轨道(9)、施工平台固定装置,所述张拉施工平台(1)包括上部架体、下部架体、竖向架体,竖向架体连接在上部架体和下部架体的外侧端之间,上部架体的内侧端下部设置有移动轮组(8),下部架体上铺设脚手板,张拉施工平台(1)通过所述移动轮组(8)可移动地与所述走行轨道(9)配合,张拉施工平台(1)的下部架体位于混凝土箱梁的斜拉索锚孔(24)下方,所述施工平台固定装置包括精轧螺纹钢(18)、手拉葫芦(19),所述精轧螺纹钢(18)竖向固定在混凝土箱梁上,张拉施工平台(1)通过所述手拉葫芦(19)与所述精轧螺纹钢(18)连接,张拉施工平台(1)与走行轨道(9)间通过钢绞线进行绑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上的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和后续张拉施工平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精轧螺纹钢(18)插装在混凝土箱梁上的梁上预埋孔(20)内,并通过螺帽(21)固定于混凝土箱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上的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和后续张拉施工平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走行轨道(9)上设置有走行轨道横向限位(1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梁上的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和后续张拉施工平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竖向架体上设置有爬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梁上的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和后续张拉施工平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部架体包括由两根上弦杆(2)和两根上弦杆横撑(3)连接构成的第一矩形框、由两根中弦杆横撑(5)和两根中弦杆(6)连接构成的第二矩形框、四根短立杆(4),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上下布置,四根短立杆(4)分别连接在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的四个角端之间,所述下部架体包括两根下弦杆(16),所述竖向架体为两根长立杆(13),两根长立杆(13)的上端与上部架体的两端固定连接,两根长立杆(13)的下端分别与两根下弦杆(16)固定连接,上部架体与长立杆(13)之间固定连接有上斜撑(7),下部架体与长立杆(13)之间连接有下加劲肋(15),爬梯设置在两根长立杆(1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梁上的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和后续张拉施工平台装置,其特征是: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和后续张拉施工平台装置在混凝土箱梁两侧对称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上的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和后续张拉施工平台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张拉施工平台(1)、设置在混凝土箱梁的梁上竖墙(23)上部的走行轨道(9)、施工平台固定装置,所述张拉施工平台(1)包括上部架体、下部架体、竖向架体,竖向架体连接在上部架体和下部架体的外侧端之间,上部架体的内侧端下部设置有移动轮组(8),下部架体上铺设脚手板,张拉施工平台(1)通过所述移动轮组(8)可移动地与所述走行轨道(9)配合,张拉施工平台(1)的下部架体位于混凝土箱梁的斜拉索锚孔(24)下方,所述施工平台固定装置包括精轧螺纹钢(18)、手拉葫芦(19),所述精轧螺纹钢(18)竖向固定在混凝土箱梁上,张拉施工平台(1)通过所述手拉葫芦(19)与所述精轧螺纹钢(18)连接,张拉施工平台(1)与走行轨道(9)间通过钢绞线进行绑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上的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和后续张拉施工平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精轧螺纹钢(18)插装在混凝土箱梁上的梁上预埋孔(20)内,并通过螺帽(21)固定于混凝土箱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上的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和后续张拉施工平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走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洪斌杨书生王兆刚杨青原渠述锋陈成陈钰陈聪张博伦余丹李俊杨荣山郭玉鹏
申请(专利权)人:济郑高速铁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