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电池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377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19:5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电池包和车辆,所述电池包包括车架和电池组件,车架包括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左纵梁和右纵梁,以及在车身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前横梁和后横梁,且前横梁和后横梁均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并连接在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电池组件包括底板、电芯和大面液冷板,底板连接在车架的下方并与车架构成电芯容纳腔,电芯和大面液冷板均设于电芯容纳腔内,且大面液冷板与车架连接,车架内设有与大面液冷板连通的液冷流道。本技术的集成式电池包利用车架代替原有的电池包下箱体的侧板与底板配合以用于容纳电芯,减少了整体空间的占用及零部件数量,且通过在车架内部构造与大面液冷板连通的液冷流道,可减少管道布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成式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在逐年增加,新能源车技术也在稳步提升,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核心,对整车性能表现及用户体验的影响最为突显。

2、相关技术中,动力电池在装配需要占据大量的空间,同时增大了整车配重,另外,为保证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及充放电效率,整车需要围绕动力电池构建液冷系统以为动力电池散热,但是,相关技术中的液冷系统布局复杂,空间占用大,成本高,且管道易碰撞损坏,不利用液冷系统的长期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及不足,提供一种集成式电池包,该电池包利用车架代替原有的电池包下箱体的侧板与底板配合以用于容纳电芯,省去了电池包下箱体的部分结构,减少了整体空间的占用及零部件数量,降低了成本和整车重量,且通过在车架内部构造与大面液冷板连通的液冷流道,可减少部分管道布局,简化液冷系统的布局复杂性。

2、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

<p>3、本技术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面液冷板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所述液冷流道包括设于所述左纵梁内的供液流道和设于所述右纵梁内的回液流道,所述供液流道和所述回液流道分别与所述大面液冷板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上护板和底部液冷板,所述上护板连接在所述车架的下方并与所述车架围成所述电芯容纳腔,所述大面液冷板与所述上护板连接,所述底部液冷板连接在所述上护板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面液冷板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所述液冷流道包括设于所述左纵梁内的供液流道和设于所述右纵梁内的回液流道,所述供液流道和所述回液流道分别与所述大面液冷板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上护板和底部液冷板,所述上护板连接在所述车架的下方并与所述车架围成所述电芯容纳腔,所述大面液冷板与所述上护板连接,所述底部液冷板连接在所述上护板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连通外部供液管路、所述供液流道和所述底部液冷板的进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板上设有泄压槽,所述电芯防爆阀设于所述电芯的底部并与所述泄压槽相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超吴细彬裴晓强胡志民李义文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