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1450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2:51
本技术属于沼液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包括池体,池体至少具有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底部,且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渣槽,排渣槽内设有用于使排渣槽内沉积物向一方向运动的螺旋组件,螺旋组件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排渣槽在所述方向上形成有排渣口,排渣口与一排渣通道连通。本技术通过由混凝土浇筑形成强度、硬度更大的池体底部,这样在通过清除设备对池体内沉积物进行挖出或翻动时,底部不会被破坏,也能够较好的防渗效果,并且通过在底部设置排渣槽和由驱动装置驱动的螺旋组件,可将沉积于池体底部的沉积物通过排渣通道排出,进而实现自动排渣,清理更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沼液池,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


技术介绍

1、大中型沼气工程其沼液排放量大,由于沼液作为肥料使用具有季节性,因此一般情况下,沼液会在沼液池中存放大约3-5个月的时间。沼气工程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必然会导致沉淀。沼液也是一种不均质的悬浊液,其内部ts含量约为3-5%之间。长时间的存放于沼液池直接会导致其内部杂质沉降,沼液池底部1m深度范围内浓度可达到8-10%,这些泥浆浓度高使用泵输送经常损坏泵体,同时由于其流动性差,沉积在池底难以清理,严重影响池体容积。而且,沼液池的侧部和底部由于是夯实土形成,在底部通常设有防渗膜01,如图1所示,在采用大型清除设备如挖机等对池底淤泥进行挖出或翻动时,则容易对防渗膜01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以解决现有沼液池由于底部需要设置防渗膜而容易被破坏以及不能自动排渣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包括池体,池体至少具有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底部,且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渣槽,排渣槽内设有用于使排渣槽内沉积物向一方向运动的螺旋组件,螺旋组件连接有驱动装置;

4、所述排渣槽在所述方向上形成有排渣口,排渣口与一排渣通道连通。

5、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渣槽沿所述池体的长度方向分布于池体底部;

6、在所述排渣槽内还覆设有相适配且呈槽形的金属壁板,所述螺旋组件设于金属壁板的内侧;所述金属壁板两侧的顶部均与池体密封连接。

7、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池体的底部于所述排渣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固定槽,所述金属壁板两侧的顶部均翻折形成有连接部,连接部伸入固定槽内且通过紧固件固定。

8、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池体还具有由夯实土形成的多个侧部,在多个侧部中至少有两个相互对称且为斜面或竖直面;

9、每个所述侧部均铺设有防渗膜。

10、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螺旋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通过联轴器同轴连接且转动设置在所述排渣槽内的螺旋段,螺旋段具有螺旋轴且通过螺旋轴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11、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渣口连通有同轴的出渣仓,出渣仓的一侧连通有排渣管,排渣管与出渣仓共同构成所述排渣通道;

12、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渣仓外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入出渣仓内且与所述螺旋组件的螺旋轴同轴连接。

13、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联轴器具有注油口,注油口连接有润滑油注入管路。

14、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池体还具有至少一个侧部;

15、在所述侧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吸水管组和喷水管组,喷水管组与一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水泵的进水端与吸水管组连接。

16、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水管组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侧部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吸水管,吸水管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吸水孔;

17、所述喷水管组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侧部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喷水管,喷水管沿长度方向分布有相互连通的多个散射喷头。

18、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水管组设有至少两个吸水管,每个吸水管沿所述侧部从上至下依次布置,且每个吸水管通过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通,第一连接管路具有多个分别对应每个吸水管的第一连接支管,每个第一连接支管均设有第一电磁阀;

19、所述喷水管组设有至少两个喷水管,每个喷水管所述侧部从上至下依次布置,且每个喷水管通过第二连接管路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第二连接管路具有多个分别对应每个喷水管的第二连接支管,每个第二连接支管均设有第二电磁阀;

20、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水泵和所述驱动装置同时电性连接有控制器。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本技术的自动排渣沼液池,通过由混凝土浇筑形成强度、硬度更大的池体底部,这样在通过清除设备对池体内沉积物进行挖出或翻动时,底部不会被破坏,也能够较好的防渗效果,并且通过在底部设置排渣槽和由驱动装置驱动的螺旋组件,可将沉积于池体底部的沉积物通过排渣通道排出,进而实现自动排渣,清理更为方便。

23、而且,通过在排渣槽内设置金属壁板,光滑的金属壁板能够更利于槽内沉积物通过螺旋组件朝排渣口移动,并且金属壁板与排渣槽密封连接,在能够进一步提高排渣槽强度时,也能够提高防渗效果。

24、同时,通过在池体的侧部设置的吸水管组和喷水管组,吸水管组能够对沼液上层清水进行抽吸,并通过水泵输送,再由喷水管组将清水对沼液下部进行喷射,这样能够利于下部沉淀物进一步向下沉淀,也能够提高流动性。

25、此外,喷水管通过多个散射喷头,能够使得喷射覆盖面积更大,更好的利于临近区域的沉淀物进一步沉积,更好的提高流动性,并且通过在喷水管组的多个支管分别设置电磁阀,能够使得喷射以一定的时间和先后顺序进行,这样能够更利于沉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池体(1)至少具有混凝土(15)浇筑而成的底部(12),且底部(12)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渣槽(13),排渣槽(13)内设有用于使排渣槽(13)内沉积物向一方向运动的螺旋组件(2),螺旋组件(2)连接有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槽(13)沿所述池体(1)的长度方向分布于池体(1)底部(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底部(12)于所述排渣槽(1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固定槽(16),所述金属壁板(3)两侧的顶部均翻折形成有连接部(31),连接部(31)伸入固定槽(16)内且通过紧固件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还具有由夯实土(14)形成的多个侧部(11),在多个侧部(11)中至少有两个相互对称且为斜面或竖直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组件(2)包括至少两个通过联轴器(22)同轴连接且转动设置在所述排渣槽(13)内的螺旋段(21),螺旋段(21)具有螺旋轴且通过螺旋轴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口(17)连通有同轴的出渣仓(4),出渣仓(4)的一侧连通有排渣管(5),排渣管(5)与出渣仓(4)共同构成所述排渣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22)具有注油口,注油口连接有润滑油注入管路(23)。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还具有至少一个侧部(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管组(7)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侧部(11)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吸水管(73),吸水管(73)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吸水孔(7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管组(7)设有至少两个吸水管(73),每个吸水管(73)沿所述侧部(11)从上至下依次布置,且每个吸水管(73)通过第一连接管路(71)与所述水泵(9)的进水端连通,第一连接管路(71)具有多个分别对应每个吸水管(73)的第一连接支管(75),每个第一连接支管(75)均设有第一电磁阀(7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池体(1)至少具有混凝土(15)浇筑而成的底部(12),且底部(12)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渣槽(13),排渣槽(13)内设有用于使排渣槽(13)内沉积物向一方向运动的螺旋组件(2),螺旋组件(2)连接有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槽(13)沿所述池体(1)的长度方向分布于池体(1)底部(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底部(12)于所述排渣槽(1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固定槽(16),所述金属壁板(3)两侧的顶部均翻折形成有连接部(31),连接部(31)伸入固定槽(16)内且通过紧固件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还具有由夯实土(14)形成的多个侧部(11),在多个侧部(11)中至少有两个相互对称且为斜面或竖直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渣沼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组件(2)包括至少两个通过联轴器(22)同轴连接且转动设置在所述排渣槽(13)内的螺旋段(21),螺旋段(21)具有螺旋轴且通过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晓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环能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