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1445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2:51
本技术涉及固定脚手板用的夹钳或连接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脚手架,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上部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对接块,两个第一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对接块相近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卡槽,两个第一支撑板的上部设置有承重板,承重板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蜗杆,第一蜗杆通过承重板的外表面转动贯穿进承重板的内部,通过工作人员将承重板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板的上部,然后工作人员转动第一蜗杆,最终实现承重板的固定,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工程使用的脚手架通常为焊接或者是多个螺栓固定组装而成的,这样就导致工作人员在对脚手架进行安装和拆卸时操作比较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固定脚手板用的夹钳或连接件,具体为一种脚手架


技术介绍

1、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建筑界的通用术语,指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

2、而现有的建筑工程使用的脚手架通常为焊接或者是多个螺栓固定组装而成的,这样就导致工作人员在对脚手架进行安装和拆卸时操作比较繁琐,同时还需要专业工具进行组装,若是出现忘记携带工具则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拧动每个螺栓,长时间重复此操作难免会使得工作人员手部出现不适,实用性较低的同时也浪费了工作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脚手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脚手架,具备通过工作人员将承重板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板的上部,然后工作人员转动第一蜗杆,最终实现承重板的固定,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工程使用的脚手架通常为焊接或者是多个螺栓固定组装而成的,这样就导致工作人员在对脚手架进行安装和拆卸时操作比较繁琐的问题,通过工作人员将对接块滑动进对接槽的内部,后续工作人员转动第一蜗杆即可实现承重板的安装,避免了传统的螺纹固定,该结构无需专业工具即可实现安装,避免了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螺栓合逐个拧下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量,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工程使用的脚手架通常为焊接或者是多个螺栓固定组装而成的,这样就导致工作人员在对脚手架进行安装和拆卸时操作比较繁琐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脚手架,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上部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对接块,两个第一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对接块相近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卡槽,两个第一支撑板的上部设置有承重板,承重板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蜗杆,第一蜗杆通过承重板的外表面转动贯穿进承重板的内部,第一蜗杆与承重板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蜗杆位于承重板内部的一端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一蜗轮,两个第一蜗轮的内部均固定套设有双向螺纹杆,双向螺纹杆与承重板的内壁转动连接。

5、优选的,两个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两段螺纹处均螺纹套设有卡块,卡块和卡槽相适配,承重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对接槽,对接槽和对接块相适配。

6、优选的,所述对接槽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卡块和滑动槽滑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贯穿进支撑底座的内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第二蜗杆和支撑底座的内壁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二蜗杆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二蜗轮,两个第二蜗轮的内部均固定套设有第三蜗杆,第三蜗杆与支撑底座的内壁转动连接。

9、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三蜗杆的外表面均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三蜗轮,四个第三蜗轮的内部均固定套设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两端均延伸出第三蜗轮的外部,螺纹杆的下端与支撑底座的内壁转动连接,螺纹杆的上端转动贯穿出支撑底座的外部。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螺纹套设在螺纹杆的外表面,第一支撑板的外表面滑动套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与支撑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承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栏。

12、(三)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脚手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脚手架,通过工作人员将承重板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板的上部,然后工作人员转动第一蜗杆,最终实现承重板的固定,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工程使用的脚手架通常为焊接或者是多个螺栓固定组装而成的,这样就导致工作人员在对脚手架进行安装和拆卸时操作比较繁琐的问题,通过工作人员将对接块滑动进对接槽的内部,后续工作人员转动第一蜗杆即可实现承重板的安装,避免了传统的螺纹固定,该结构无需专业工具即可实现安装,避免了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螺栓合逐个拧下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量,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15、2、该脚手架,通过工作人员启动电机,最终实现承重板的升降,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该装置可以根据工作人员自身需要调整高度,避免了作业地点过高过低需要工作人员垫高或者弯腰进行工作,提高了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的舒适性,适用性较强,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脚手架,包括支撑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部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对接块(3),两个第一支撑板(2)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对接块(3)相近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卡槽(4),两个第一支撑板(2)的上部设置有承重板(5),承重板(5)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蜗杆(6),第一蜗杆(6)通过承重板(5)的外表面转动贯穿进承重板(5)的内部,第一蜗杆(6)与承重板(5)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蜗杆(6)位于承重板(5)内部的一端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一蜗轮(7),两个第一蜗轮(7)的内部均固定套设有双向螺纹杆(8),双向螺纹杆(8)与承重板(5)的内壁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双向螺纹杆(8)的两段螺纹处均螺纹套设有卡块(9),卡块(9)和卡槽(4)相适配,承重板(5)的下表面开设有对接槽(10),对接槽(10)和对接块(3)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槽(10)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11),卡块(9)和滑动槽(11)滑动连接,卡块(9)可以在滑动槽(11)的内部进行水平方向的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轴转动贯穿进支撑底座(1)的内部,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13),第二蜗杆(13)和支撑底座(1)的内壁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杆(13)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二蜗轮(14),两个第二蜗轮(14)的内部均固定套设有第三蜗杆(15),第三蜗杆(15)与支撑底座(1)的内壁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三蜗杆(15)的外表面均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三蜗轮(16),四个第三蜗轮(16)的内部均固定套设有螺纹杆(17),螺纹杆(17)的两端均延伸出第三蜗轮(16)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螺纹套设在螺纹杆(17)的外表面,第一支撑板(2)的外表面滑动套设有第二支撑板(18),第二支撑板(18)的下表面与支撑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栏(19),螺纹杆(17)的下端与支撑底座(1)的内壁转动连接,螺纹杆(17)的上端转动贯穿出支撑底座(1)的外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手架,包括支撑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部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对接块(3),两个第一支撑板(2)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对接块(3)相近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卡槽(4),两个第一支撑板(2)的上部设置有承重板(5),承重板(5)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蜗杆(6),第一蜗杆(6)通过承重板(5)的外表面转动贯穿进承重板(5)的内部,第一蜗杆(6)与承重板(5)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蜗杆(6)位于承重板(5)内部的一端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一蜗轮(7),两个第一蜗轮(7)的内部均固定套设有双向螺纹杆(8),双向螺纹杆(8)与承重板(5)的内壁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双向螺纹杆(8)的两段螺纹处均螺纹套设有卡块(9),卡块(9)和卡槽(4)相适配,承重板(5)的下表面开设有对接槽(10),对接槽(10)和对接块(3)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槽(10)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11),卡块(9)和滑动槽(11)滑动连接,卡块(9)可以在滑动槽(11)的内部进行水平方向的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岩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易境方园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