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组件及其冷却液分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109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液冷板组件及其冷却液分配装置,具体涉及冷却技术领域,包括用于接触第一热源和第二热源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表面均设置有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的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冷却液流动的第一冷却液流通槽,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通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冷却液流通槽,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通槽和第二冷却液流通槽的两端均设置有进液端和出液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未经过使用的冷却液同时在多个液冷板处进行输送、流通和排出的过程,进一步保证了每一个液冷板的冷却效果,使得主机或者服务器内部的多个热源达到相同的冷却效果,可提高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冷板组件及其冷却液分配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服务器或者主机内部电子器件的数量和功率不断提高,导致服务器和主机内部的发热量不断增长,为了保证服务器或者主机的稳定运行,必须要对其进行散热处理。

2、然而,目前针对主机和服务器常用的冷却方式大多采用风冷,存在噪音大,散热效率低等问题,或者采用导热膏涂抹在cpu和冷板的贴合面,实现cpu和冷板的连接,这种方式会降低冷板的可靠性。

3、现有技术中采用冷却液的方式,如专利申请号cn202310678342.8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液冷板组件及服务器,该结构通过冷却液可流过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散热部的第一流体腔室、第二液冷板的第三散热部的第二流体腔室、第二液冷板的第四散热部的第二流体通道及第一液冷板的第二散热部的第一流体通道,可使冷却液与热接触第一热源的第一散热部及第二散热部进行热交换而带走第一热源所产生的热,以及使冷却液与热接触第二热源的第二散热部及第四散热部进行热交换而带走第二热源所产生的热,能够有效率地对于第一热源及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液冷板组件,包括用于接触第一热源和第二热源的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的表面均设置有第一液冷板(3)和第二液冷板(4),所述第一液冷板(3)和第二液冷板(4)的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冷却液流动的第一冷却液流通槽(5),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通槽(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冷却液流通槽(6),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通槽(5)和第二冷却液流通槽(6)的两端均设置有进液端和出液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通槽(5)和第二冷却液流通槽(6)均呈S状分布,且第一冷却液流通槽(5)和第二冷却液流通槽(6)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冷板组件,包括用于接触第一热源和第二热源的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的表面均设置有第一液冷板(3)和第二液冷板(4),所述第一液冷板(3)和第二液冷板(4)的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冷却液流动的第一冷却液流通槽(5),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通槽(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冷却液流通槽(6),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通槽(5)和第二冷却液流通槽(6)的两端均设置有进液端和出液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通槽(5)和第二冷却液流通槽(6)均呈s状分布,且第一冷却液流通槽(5)和第二冷却液流通槽(6)对称设置,其中第一冷却液流通槽(5)的出液端与第二冷却液流通槽(6)的进液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的底部均设置有散热板(7),且散热板(7)的表面均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8),所述散热板(7)由铜材质制成,且每相邻的两个散热翅片(8)之间的间距为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的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9),若干个安装孔(9)的内部均螺纹安装有安装螺栓。

5.冷却液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进液管(10)、第二进液管(11)、第一出液管(12)和第二出液管(13),所述第一进液管(10)、第二进液管(11)、第一出液管(12)和第二出液管(13)的一端均设置有快接头(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液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运詹浩钦郭俊峰李学彦徐位墅黄嘉宁熊玉香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