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金属屋面,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强风区域带有内撑的大跨度光伏金属屋面系统。
技术介绍
1、为适应光伏新能源的发展趋势,金属屋面系统和光伏系统逐渐结合形成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bipv),有效提高了建筑领域的新能源转换率,然而光伏金属屋面系统对风荷载敏感,强风是降低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运行安全性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光伏系统的能量,常将光伏系统与大跨度的金属屋面板相结合形成大跨度光伏金属屋面系统,但大跨度光伏金属屋面系统对结构的抗风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光伏金属屋面系统存在抗风强度低、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原因在于强风易使金属屋面与檩条之间的支撑出现脱离问题,导致光伏金属屋面掀开,严重影响结构正常运行,因此,有必要开展适用于强风区域的大跨度光伏金属屋面系统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强风区域带有内撑的大跨度光伏金属屋面系统,通过使用新设计的滑动式内撑结构、协调内撑和金属屋面板的连接形式以及在外部使用配套的抗风夹的综合方式来提高光伏金属屋面系统整体的抗风性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强风区域带有内撑的大跨度光伏金属屋面系统,包括檩条(3)以及设置在檩条(3)上的金属屋面板(2),所述金属屋面板(2)上设置太阳能光伏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屋面板(2)和檩条(3)之间设置多个滑动支架(4)和多个内撑(6),所述滑动支架(4)和内撑(6)间隔设置,所述金属屋面板(2)设置有多个波峰(2-2)和多个滑槽(2-1),所述滑槽(2-1)与所述波峰(2-2)的凸起方向一致,并且所述滑槽(2-1)与所述波峰(2-2)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波峰(2-2)和多个所述滑槽(2-1)沿所述檩条(3)的长度方向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强风区域带有内撑的大跨度光伏金属屋面系统,包括檩条(3)以及设置在檩条(3)上的金属屋面板(2),所述金属屋面板(2)上设置太阳能光伏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屋面板(2)和檩条(3)之间设置多个滑动支架(4)和多个内撑(6),所述滑动支架(4)和内撑(6)间隔设置,所述金属屋面板(2)设置有多个波峰(2-2)和多个滑槽(2-1),所述滑槽(2-1)与所述波峰(2-2)的凸起方向一致,并且所述滑槽(2-1)与所述波峰(2-2)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波峰(2-2)和多个所述滑槽(2-1)沿所述檩条(3)的长度方向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强风区域带有内撑的大跨度光伏金属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形状与所述滑槽(2-1)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4-2)、第二底座(4-3)以及第三底座(4-4),所述第二底座(4-3)水平设置,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檩条(3)上,所述第一底座(4-2)和第三底座(4-4)垂直并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4-3)上,所述第一底座(4-2)和第三底座(4-4)上开设有卡槽,所述滑动钩片(4-1)卡接在所述卡槽内,与所述第一底座(4-2)和第三底座(4-4)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强风区域带有内撑的大跨度光伏金属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4-3)上设置有螺栓孔,通过第一自攻螺钉(10)固定连接在所述檩条(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强风区域带有内撑的大跨度光伏金属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6)的形状与所述波峰(2-2)相适配,所述支撑座包括前支座、后支座、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所述前支座、后支座垂直设在所述底板(6-11)上,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之间通过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梦溪,闵巧玲,闫文钰,李明超,何殷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