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渔光互补的光伏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9444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20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渔光互补的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光伏发电主体,所述光伏发电主体底端设置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底端转动连接有放置座,所述放置座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端一侧设置有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内侧顶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设置有第三齿轮;通过设计了光伏发电主体、连接盘、放置座、支撑脚、转杆、连接板、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旋转杆、电机、连接框架、齿条、弧形挡条,使得人员可以根据阳光照射的角度,调整渔光互补光伏发电装置的朝向,使得渔光互补光伏发电装置可以充分地接收阳光的照射,有效的提高了发电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装置,特别是涉及基于渔光互补的光伏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1、“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在渔光互补的模式下,需要使用光伏发电装置,但是现有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装置为固定式连接,无法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发生变化,使得光伏发电装置在进行光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时,效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基于渔光互补的光伏发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基于渔光互补的光伏发电装置,通过设计了光伏发电主体、连接盘、放置座、支撑脚、转杆、连接板、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旋转杆、电机、连接框架、齿条、弧形挡条,使得人员可以根据阳光照射的角度,调整渔光互补光伏发电装置的朝向,使得渔光互补光伏发电装置可以充分地接收阳光的照射,有效的提高了发电的效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渔光互补的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光伏发电主体,所述光伏发电主体底端设置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底端转动连接有放置座,所述放置座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端一侧设置有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内侧顶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底端均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底端与连接板为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盘一侧表面开设有与第一齿轮相适配的齿条,且所述连接盘另一侧表面设置有弧形挡条。

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置座底端表面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数量共设置有四个。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驱鸟组件,所述驱鸟组件包括圆形盒,所述圆形盒处于光伏发电主体顶端,所述圆形盒内侧中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表面底部设置有空心管,且所述固定杆顶端转动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一侧设置有风板,且所述立杆底端中部设置有吊绳,所述吊绳底端设置有铁杆。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是第二齿轮直径的两倍,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是第三齿轮直径的两倍。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框架底端与连接板为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框架的截面呈c字形。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心管的数量共设置有十二个,十二个所述空心管呈等距离环形分布于固定杆表面。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9、通过设计了光伏发电主体、连接盘、放置座、支撑脚、转杆、连接板、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旋转杆、电机、连接框架、齿条、弧形挡条,使得人员可以根据阳光照射的角度,调整渔光互补光伏发电装置的朝向,使得渔光互补光伏发电装置可以充分地接收阳光的照射,有效的提高了发电的效率。

10、通过设计了驱鸟组件,使得渔光互补光伏发电装置放置在外界环境中时,自然界的风可以带动风板围绕立杆进行转动,同时带动铁杆在空心管表面滑动,并发生声响,具有驱鸟的效果,使得鸟类不会停留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装置上面排泄粪便,可以保持渔光互补光伏发电装置表面的整洁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渔光互补的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光伏发电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主体(1)底端设置有连接盘(2),所述连接盘(2)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转杆(5),所述转杆(5)底端转动连接有放置座(3),所述放置座(3)一侧设置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顶端一侧设置有连接框架(12),所述连接框架(12)内侧顶端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输出端设置有第三齿轮(9),所述第三齿轮(9)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8),所述第二齿轮(8)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7),所述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第三齿轮(9)底端均设置有旋转杆(10),所述旋转杆(10)底端与连接板(6)为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盘(2)一侧表面开设有与第一齿轮(7)相适配的齿条(13),且所述连接盘(2)另一侧表面设置有弧形挡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渔光互补的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3)底端表面设置有支撑脚(4),所述支撑脚(4)的数量共设置有四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渔光互补的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鸟组件,所述驱鸟组件包括圆形盒(15),所述圆形盒(15)处于光伏发电主体(1)顶端,所述圆形盒(15)内侧中部设置有固定杆(16),所述固定杆(16)表面底部设置有空心管(21),且所述固定杆(16)顶端转动连接有立杆(17),所述立杆(17)一侧设置有风板(18),且所述立杆(17)底端中部设置有吊绳(19),所述吊绳(19)底端设置有铁杆(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渔光互补的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7)的直径是第二齿轮(8)直径的两倍,所述第二齿轮(8)的直径是第三齿轮(9)直径的两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渔光互补的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架(12)底端与连接板(6)为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框架(12)的截面呈C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渔光互补的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21)的数量共设置有十二个,十二个所述空心管(21)呈等距离环形分布于固定杆(16)表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渔光互补的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光伏发电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主体(1)底端设置有连接盘(2),所述连接盘(2)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转杆(5),所述转杆(5)底端转动连接有放置座(3),所述放置座(3)一侧设置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顶端一侧设置有连接框架(12),所述连接框架(12)内侧顶端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输出端设置有第三齿轮(9),所述第三齿轮(9)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8),所述第二齿轮(8)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7),所述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第三齿轮(9)底端均设置有旋转杆(10),所述旋转杆(10)底端与连接板(6)为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盘(2)一侧表面开设有与第一齿轮(7)相适配的齿条(13),且所述连接盘(2)另一侧表面设置有弧形挡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渔光互补的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3)底端表面设置有支撑脚(4),所述支撑脚(4)的数量共设置有四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强黄炳忠陆燕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新盛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