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冷却结构、电池模组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9250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18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结构、电池模组和汽车,解决现有的电池电芯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其中,本申请的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包括装配在一起的底面冷却组件、侧面冷却组件和前端板,底面冷却组件包括底面冷却板,底面冷却板用于设置在电芯底部,底面冷却板的内流通道形成第一冷却循环流道;侧面冷却组件包括左侧冷却板、端部冷却板和右侧冷却板,端部冷却板一端的与左侧冷却板一端连接,端部冷却板另一端的与右侧冷却板一端连接;前端板一端与左侧冷却板另一端连接,前端板另一端与右侧冷却板另一端连接;左侧冷却板、端部冷却板和右侧冷却板的内流通道形成第二冷却循环流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结构、电池模组和汽车


技术介绍

1、由于电动汽车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为了保证电池正常工作,需要对电池进行散热,使电池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2、现有的电池冷却方案一般采用冷却板冷却,该冷却板一般布置在电池的底面,通过冷却板中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但是,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电池产热量增大,传统的冷却方式对电池的散热已不尽理想,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结构、电池模组和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2、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包括装配在一起的底面冷却组件、侧面冷却组件和前端板,其中:

3、所述底面冷却组件包括底面冷却板,所述底面冷却板用于设置在电芯底部,所述底面冷却板的内流通道形成第一冷却循环流道;

4、所述侧面冷却组件包括左侧冷却板、端部冷却板和右侧冷却板,所述端部冷却板一端与左侧冷却板一端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在一起的底面冷却组件、侧面冷却组件和前端板,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底面进液管和底面出液管,所述底面冷却板包括第一底面冷却板和第二底面冷却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面冷却板和第二底面冷却板均采用口琴管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冷却组件还包括侧面进液管和侧面出液管,所述端部冷却板一端插入所述左侧冷却板一端的插入孔密封连接,所述端部冷却板另一端插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在一起的底面冷却组件、侧面冷却组件和前端板,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底面进液管和底面出液管,所述底面冷却板包括第一底面冷却板和第二底面冷却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面冷却板和第二底面冷却板均采用口琴管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冷却组件还包括侧面进液管和侧面出液管,所述端部冷却板一端插入所述左侧冷却板一端的插入孔密封连接,所述端部冷却板另一端插入所述右侧冷却板一端的插入孔密封连接,所述前端板一端插入所述左侧冷却板另一端的插入孔密封连接,所述前端板另一端插入所述右侧冷却板另一端的插入孔密封连接,所述侧面进液管插入所述前端板的一进液孔连接,所述侧面出液管插入所述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美娜刘波杨万庆黄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