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8639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11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包括护套管以及设于护套管内的第一主线管、第二主线管、第一液冷管、第二液冷管、辅助线组、地线、第一信号线组和第二信号线组;在液冷充电桩电缆的横截面中,第一主线管和第二主线管并列设置并将护套内的空间分为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液冷管设于第一侧并靠近第一主线管,第二液冷管设于第一侧并靠近第二主线管,辅助线组设于第一侧并位于第一主线管、第二主线管、第一液冷管和第二液冷管之间,第一液冷管和第二液冷管任一个的直径大于辅助线组的直径。该液冷充电桩电缆能够确保电缆在大功率充电时保持冷却,解决了快速充电温升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汽车,具有环保节能、维护成本低等优点。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将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快速增加。但是相对于传统汽油车数分钟的加油时间,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较长,约为数小时,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续航能力和充电速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2、为了节省充电时间,目前的技术手段主要是通过加大充电电流实现快速充电,快速充电会导致电线能量损耗增加。快速充电会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电量输入电池,这会导致电缆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会导致充电桩内部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桩使用寿命,甚至引起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该液冷充电桩电缆能够确保电缆在大功率充电时保持冷却,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功率充电温升过高的问题。

2、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包括护套管以及设于所述护套管内的第一主线管、第二主线管、第一液冷管、第二液冷管、辅助线组、地线、第一信号线组和第二信号线组;在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主线管和所述第二主线管并列设置并将所述护套内的空间分为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液冷管设于所述第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液冷管设于所述第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辅助线组设于所述第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之间,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任一个的直径大于所述辅助线组的直径;所述地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设于所述第二侧。

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线管和所述第二主线管分别包括软管和位于所述软管内的主线芯,所述软管与所述主线芯之间形成液冷通道;所述第一主线管的液冷通道与所述第一液冷管连通,所述第二主线管的液冷通道与所述第二液冷管连通。

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任一个的内径为5.3ˉ5.6mm,所述软管的内径为12.5ˉ13.5mm,所述主线芯的截面积为49ˉ52mm2。

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任一个的外径为7.8ˉ8.2mm,所述软管的外径为15.6ˉ16.5mm。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护套管的外径为38ˉ44mm,所述护套管的厚度为2.9ˉ4mm。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冷管与所述第一主线管接触,所述第二液冷管与所述第二主线管接触,所述第一主线管和所述第二主线管分别与所述护套管的内壁接触。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线组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接触。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线组包括由第一无纺布层包裹的4根绞合的辅助电源线。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任一个包括屏蔽层和由所述屏蔽层包裹的2根信号线。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任一个的外径为6ˉ8mm。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层包括铝箔层和包裹在所述铝箔层外侧的编织铜网层,所述编织铜网层的遮蔽率大于80%。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线包括地线芯和包裹所述地线芯的绝缘层;所述地线芯的截面积为24ˉ26mm2;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7ˉ1mm。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组与所述第一主线管接触,所述第二信号线组与所述第二主线管接触,所述地线位于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的任一个接触。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还包括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填充在所述护套管、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液冷管、所述第二液冷管、所述辅助线组、所述地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的任两者之间;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还包括第二无纺布层,所述第二无纺布层包裹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液冷管、所述第二液冷管、所述辅助线组、所述地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组、所述第二信号线组和所述填充物。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的工作电压为800ˉ1500v,工作电流为900a以上,工作温度为-40~105℃。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线管为dc+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为dc-主线管。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每米的重量为1.1ˉ1.4kg。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20、本技术的液冷充电桩电缆的缆芯主要由第一主线管、第二主线管、第一液冷管、第二液冷管、辅助线组、地线、第一信号线组和第二信号线组组成,其中第一液冷管、第二液冷管和辅助线组位于第一液冷管和第二液冷管的同一侧,液冷管分为两个管,分别设于两个主线管附近,且第一液冷管的直径和第二液冷管的直径大于辅助线组的直径,为冷却液的流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从而能够更好地液冷降温。本技术的液冷充电桩在充电电压800v、电流1000a下工作时时,1小时温升小于40℃,从而确保电缆在大功率充电时保持冷却,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功率充电温升过高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套管以及设于所述护套管内的第一主线管、第二主线管、第一液冷管、第二液冷管、辅助线组、地线、第一信号线组和第二信号线组;在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主线管和所述第二主线管并列设置并将所述护套管内的空间分为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液冷管设于所述第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液冷管设于所述第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辅助线组设于所述第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之间,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任一个的直径大于所述辅助线组的直径;所述地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设于所述第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线管和所述第二主线管分别包括软管和位于所述软管内的主线芯,所述软管与所述主线芯之间形成液冷通道;所述第一主线管的液冷通道与所述第一液冷管连通,所述第二主线管的液冷通道与所述第二液冷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任一个的内径为5.3ˉ5.6mm,所述软管的内径为12.5ˉ13.5mm,所述主线芯的截面积为49ˉ52mm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任一个的外径为7.8ˉ8.2mm,所述软管的外径为15.6ˉ16.5mm;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线组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接触;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任一个包括屏蔽层和由所述屏蔽层包裹的2根信号线;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包括铝箔层和包裹在所述铝箔层外侧的编织铜网层,所述编织铜网层的遮蔽率大于8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包括地线芯和包裹所述地线芯的绝缘层;所述地线芯的截面积为24ˉ26mm2;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7ˉ1m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组与所述第一主线管接触,所述第二信号线组与所述第二主线管接触,所述地线位于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的任一个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还包括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填充在所述护套管、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液冷管、所述第二液冷管、所述辅助线组、所述地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的任两者之间;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还包括第二无纺布层,所述第二无纺布层包裹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液冷管、所述第二液冷管、所述辅助线组、所述地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组、所述第二信号线组和所述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为导热填充物;和/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套管以及设于所述护套管内的第一主线管、第二主线管、第一液冷管、第二液冷管、辅助线组、地线、第一信号线组和第二信号线组;在所述液冷充电桩电缆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主线管和所述第二主线管并列设置并将所述护套管内的空间分为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液冷管设于所述第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液冷管设于所述第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辅助线组设于所述第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主线管、所述第二主线管、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之间,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任一个的直径大于所述辅助线组的直径;所述地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设于所述第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线管和所述第二主线管分别包括软管和位于所述软管内的主线芯,所述软管与所述主线芯之间形成液冷通道;所述第一主线管的液冷通道与所述第一液冷管连通,所述第二主线管的液冷通道与所述第二液冷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任一个的内径为5.3ˉ5.6mm,所述软管的内径为12.5ˉ13.5mm,所述主线芯的截面积为49ˉ52mm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任一个的外径为7.8ˉ8.2mm,所述软管的外径为15.6ˉ16.5mm;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大功率低温升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线组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峰姚智丰姚智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长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