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8111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06
本技术公开一种电芯及电池,其中电芯包括卷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正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第一集流体设置有两个绝缘的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均设有第一空箔区,第一空箔区均连接有一个正极耳,负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第二集流体设有两个绝缘的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均设有第二空箔区,第二空箔区均连接有一个负极耳,其中一个正极耳与其中一个负极耳连接。本技术通过多个第一导电层和多个第二导电层能制成多极耳电芯,并将其中一个正极耳和其中一个负极耳作为输出极耳,另一个正极耳与另一个负极耳连接以串联电芯内部,从而提高电芯的输出电压,无需通过外部串联多个电芯的方式提升输出电压,提高了电池内部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及电池


技术介绍

1、电芯一般由正极片、负极片及隔膜组成,通过隔膜隔开正极片与负极片形成电芯,目前单个电芯的平均输出电压一般在3~4v之间,输出电压低。为了满足用电设备(例如电动车)的使用需求,现有的电池通过串联多个电芯来提升输出电压。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电池需要通过连接件(例如汇流片)串联多个电芯,连接件会占用电池内部空间,导致电池内部空间利用率低,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损失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其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提高输出电压。

2、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其单个电芯输出电压高,能够提高内部空间利用率。

3、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芯,包括:

5、正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一集流体设置有两个第一导电层,两个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绝缘设置,所述第一导电层均设置有第一涂料区和第一空箔区,所述第一空箔区均连接有一个正极耳;

6、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所述第二集流体设置有两个绝缘的第二导电层,两个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绝缘设置,所述第二导电层均设置有第二涂料区和第二空箔区,所述第二空箔区均连接有一个负极耳,其中一个所述正极耳与其中一个所述负极耳一一连接;

7、隔膜,所述隔膜设置在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所述正极片、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片层叠卷绕设置。>

8、作为电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在所述电芯上至少沿x方向的投影错开。

9、作为电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芯的输出电压为6v~8v。

10、作为电芯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用于使两个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绝缘设置;

11、两个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用于使两个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绝缘设置。

12、作为电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为金属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为pet层或pp层或pi层。

13、作为电芯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所述第一空箔区相对应或错开;两个所述第二导电层上的所述第二空箔区相对应或错开。

14、作为电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集流体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电芯的外圈,所述第一集流体沿厚度方向的两侧面上设置有第三空箔区,所述第三空箔区位于所述第一端。

15、作为电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空箔区与所述第一空箔区重叠,或所述第三空箔区与所述第一空箔区错开。

16、作为电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集流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电芯的中部,所述第一空箔区位于所述第一端。

17、作为电芯的一种优选方案,朝向所述电芯外侧的所述第三空箔区的长度大于朝向所述电芯内侧的所述第三空箔区的长度。

18、作为电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集流体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第四端,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电芯的中部,所述第二集流体沿厚度方向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第四空箔区。

19、作为电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空箔区与所述第四空箔区重合,或所述第三空箔区与第四空箔区错开。

20、作为电芯的一种优选方案,朝向所述电芯内侧的所述第四空箔区的长度大于朝向所述电芯外侧的所述第四空箔区的长度。

21、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以上所述的电芯,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第一集流体设置多个绝缘的第一导电层,第二集流体设置有多个绝缘的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数量相同,且每个第一导电层均设置有一个正极耳,每个第二导电层均设置有一个负极耳,卷绕制成的电芯相当于集成了多个具有单正极耳和单负极耳的电芯,并且通过将其中一个正极耳与其中一个负极耳作为电芯的输出极耳,剩下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一一对应连接,即相对于将多个具有单正极耳和单负极耳的电芯串联连接,从而提高了电芯的输出电压。因此,电池无需通过外部串联多个电芯的方式来提升输出电压,能够有助于提高电池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在所述电芯上至少沿X方向的投影错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输出电压为6V~8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用于使两个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绝缘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为金属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为PET层或PP层或PI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所述第一空箔区相对应或错开;两个所述第二导电层上的所述第二空箔区相对应或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电芯的外圈,所述第一集流体沿厚度方向的两侧面上设置有第三空箔区,所述第三空箔区位于所述第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空箔区与所述第一空箔区重叠,或所述第三空箔区与所述第一空箔区错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电芯的中部,所述第一空箔区位于所述第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朝向所述电芯外侧的所述第三空箔区的长度大于朝向所述电芯内侧的所述第三空箔区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体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第四端,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电芯的中部,所述第二集流体沿厚度方向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第四空箔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箔区与所述第四空箔区重合,或所述第二空箔区与第四空箔区错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朝向所述电芯内侧的所述第四空箔区的长度大于朝向所述电芯外侧的所述第四空箔区的长度。

14.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在所述电芯上至少沿x方向的投影错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输出电压为6v~8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用于使两个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绝缘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为金属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为pet层或pp层或pi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所述第一空箔区相对应或错开;两个所述第二导电层上的所述第二空箔区相对应或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电芯的外圈,所述第一集流体沿厚度方向的两侧面上设置有第三空箔区,所述第三空箔区位于所述第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元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