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8063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05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柜。电池柜包括: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包括安装面;以及减震组件,减震组件沿第一方向连接于安装面且配置于安装面和放置平面之间,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第一减震件的材质不同于第二减震件,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均用于框架结构的减震,且至少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中的一个能够调节安装面和放置平面之间的距离。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一方面通过自身材质实现对电池柜的冲击力的传递和吸收,使得电池柜具有良好的抗震以及抗冲击性能,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安装面和放置平面之间的距离,使电池柜在运输过程以及使用过程中均能够平稳放置于放置平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柜,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柜。


技术介绍

1、随着能源结构的发展转型,带动了电池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电池柜作为电池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到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等市场。相关技术中的储能用电池柜一般都是通过将服务器标准机柜、网络标准机柜简单改造后,直接拿过来组装使用。然而该电池柜难以满足如大型储能锂电池等的高载重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抗冲击和抗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池柜,以满足抗冲击和抗震性能好的使用要求。

2、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柜,电池柜包括: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包括安装面;以及减震组件,减震组件沿第一方向连接于安装面且配置于安装面和放置平面之间,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第一减震件的材质不同于第二减震件,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均用于框架结构的减震,且至少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中的一个能够调节安装面和放置平面之间的距离。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减震组件包括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架,支撑架配置于安装面和放置平面之间且支撑架连接于安装面,第一减震件连接于支撑架且第一减震件配置于支撑架和放置平面之间。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减震组件还包括用于框架结构减震的第三减震件,第三减震件连接于第二减震件且第三减震件配置于第二减震件和放置平面之间。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减震组件包括移动单元,移动单元包括安装架和移动轮,安装架沿第一方向连接于安装面,且安装架能够相对框架结构转动,移动轮连接于安装架,使得框架结构能够移动,第二减震件连接于安装架,且第二减震件能够调节移动轮和放置平面之间的距离。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框架结构包括顶部框架、底部框架和多个侧框架,底部框架和顶部框架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底部框架在第一方向上远离顶部框架的侧面被配置为安装面,减震组件连接于底部框架,多个侧框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侧框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连接于顶部框架,另一端连接于底部框架,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彼此垂直。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顶部框架包括顶部主体和顶部加强体,顶部主体连接于侧框架,顶部加强体用于加强顶部主体,顶部加强体容纳于顶部主体内且连接于顶部主体。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部框架包括支撑框架和连接于支撑框架的承重框架,支撑框架配置于承重框架的两侧,侧框架连接于支撑框架或承重框架,支撑框架在第一方向上远离侧框架的侧面被配置为安装面,减震组件连接于支撑框架。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侧框架包括两个承重立柱,两个承重立柱分别配置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在第三方向上的两端,两个承重立柱均一端连接于顶部框架,另一端连接于底部框架,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彼此垂直。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侧框架还包括加强单元,加强单元沿第三方向配置于两个承重立柱之间且加强单元连接于两个承重立柱,加强单元沿第一方向配置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之间,加强单元的一端连接于顶部框架,另一端连接于底部框架。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框架结构还包括用于吊装电池柜的吊装单元,吊装单元包括吊装架和多个吊装加强件,吊装架连接于顶部框架远离侧框架的一侧,多个吊装加强件连接于吊装架且能够安装于侧框架中。

12、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一方面通过自身材质实现对电池柜的冲击力的传递和吸收,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安装面和放置平面之间的距离,使电池柜在运输过程以及使用过程中均能够平稳放置于放置平面上。通过减震组件的设置,使得电池柜具有良好的抗震以及抗冲击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柜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配置于所述安装面和所述放置平面之间且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一减震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且所述第一减震件配置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放置平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用于所述框架结构减震的第三减震件,所述第三减震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件且所述第三减震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减震件和所述放置平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安装架和移动轮,所述安装架沿所述第一方向连接于所述安装面,且所述安装架能够相对所述框架结构转动,所述移动轮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使得所述框架结构能够移动,所述第二减震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且所述第二减震件能够调节所述移动轮和所述放置平面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包括顶部框架、底部框架和多个侧框架,所述底部框架和所述顶部框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底部框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顶部框架的侧面被配置为所述安装面,所述减震组件连接于所述底部框架,多个所述侧框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侧框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顶部框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部框架,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彼此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框架包括顶部主体和顶部加强体,所述顶部主体连接于所述侧框架,所述顶部加强体用于加强所述顶部主体,所述顶部加强体容纳于所述顶部主体内且连接于所述顶部主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包括支撑框架和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的承重框架,所述支撑框架配置于所述承重框架的两侧,所述侧框架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或所述承重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侧框架的侧面被配置为所述安装面,所述减震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框架包括两个承重立柱,所述两个承重立柱分别配置于所述顶部框架和所述底部框架在第三方向上的两端,所述两个承重立柱均一端连接于所述顶部框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部框架,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彼此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框架还包括加强单元,所述加强单元沿所述第三方向配置于所述两个承重立柱之间且所述加强单元连接于所述两个承重立柱,所述加强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配置于所述顶部框架和所述底部框架之间,所述加强单元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顶部框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部框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还包括用于吊装所述电池柜的吊装单元,所述吊装单元包括吊装架和多个吊装加强件,所述吊装架连接于所述顶部框架远离所述侧框架的一侧,所述多个吊装加强件连接于所述吊装架且能够安装于所述侧框架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柜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配置于所述安装面和所述放置平面之间且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一减震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且所述第一减震件配置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放置平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用于所述框架结构减震的第三减震件,所述第三减震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件且所述第三减震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减震件和所述放置平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安装架和移动轮,所述安装架沿所述第一方向连接于所述安装面,且所述安装架能够相对所述框架结构转动,所述移动轮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使得所述框架结构能够移动,所述第二减震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且所述第二减震件能够调节所述移动轮和所述放置平面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包括顶部框架、底部框架和多个侧框架,所述底部框架和所述顶部框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底部框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顶部框架的侧面被配置为所述安装面,所述减震组件连接于所述底部框架,多个所述侧框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侧框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顶部框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部框架,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彼此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光亮王利娜夏建华高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